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辽东

沈阳

“台台,建奴出兵了!努尔哈赤之子莽古尔泰正大举进攻蒲河。”

一名明军夜不收急报而来。

“敌军兵力多少?打的是哪一旗?除莽古尔泰外,周边可有其他敌军?他们是否已经开始攻城?”

“回台台,我们只探到莽古尔泰一部,打着正蓝旗旗号,已将蒲河四面包围,人数约万人左右。我们离开时,建奴尚未正式攻城,但已围困约半个时辰。”

熊廷弼闻言皱眉,挥手示意报信之人退下休息。

他沉思片刻,对身旁传令兵说道:

“召集诸将议事,立刻出发!”

熊廷弼眉头紧锁,心里反复盘算着。

蒲河地理位置极其关键,是沈阳的门户所在。一旦蒲河失守,沈阳就彻底暴露在外,下一次建奴的矛头,必直指沈阳。

形势不容乐观。

要发兵救援,谈何容易。

沈阳守军早已没有出城野战的胆量。即便有人敢出城,也未必是奴兵的对手。

熊廷弼在辽东待了几年,对辽军的战力心中有数,再清楚不过。

更何况,这明显是敌方设下的圈套。

莽古尔泰围而不攻,摆明了是想引自己出兵援救蒲河。老奴早已布好阵势,只等自己一动,恐怕便是一场惨败。若真如此,沈阳能否守住,都成了未知数。

“台台,听说建奴出兵了?请您立刻发兵救援蒲河!”

贺世贤推门而入,语气急促地喊道。

“大家先别慌,将官们都到齐了吗?”

“回台台,人都到齐了。”

“好,议事开始。我的意见是,不派兵救援蒲河,转而加强沈阳城的防御,以防建奴突袭。”

熊廷弼语气平静,却透着坚定。

贺世贤一听这话,脸色立刻变了。

“这是什么话?蒲河乃沈阳屏障,怎能见死不救?”

他语气激烈,但其他人却暗自松了口气。不少将官其实最怕的就是熊廷弼下令出城迎敌。在他们心中,奴兵几乎等同于无敌。

蒲河丢了就丢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建奴不攻沈阳,他们照样能在城里安逸度日。

就算沈阳真守不住,还有辽阳、宁远、锦州等地可以退守。

大明疆域辽阔,总有落脚之地。

“我并非贪生畏战,而是刚刚从夜不收那里得来消息,建奴确实在设圈套等着我们。”

熊廷弼将探子回报的情报一一说明。

众人听后神色紧张,连一向冲动的贺世贤也沉默了下来。他不得不承认,熊廷弼所言有理,此时出兵,实为下策。

熊廷弼还指出,建奴的真正目标或许是沈阳。蒲河只是虚晃一枪。此次出现的不过是八旗中的一旗,其余七旗数万兵力尚无踪迹,这才是最可怕的。

“蒲河虽失,辽东局势不至于失控。顶多是我们的压力更大一些。只要沈阳在我们手中,日后还有翻盘的机会。可一旦沈阳失守,辽东便将彻底落入敌手。届时,我们有何面目去见皇上?”

熊廷弼的声音低沉,却极具分量。

众人听了,久久不语。多数人本就缺乏出城作战的勇气,更别提野战。少数有战意的将领,即便再勇猛,孤军奋战,也只是送上门的军功罢了。

熊廷弼明白其中的门道,对这些人的脾性也摸得一清二楚。只要有一半人像贺世贤那样有胆量,他都敢率精兵出城拼一回。可惜,现实很冷酷。

“为防老奴来袭,立刻全城戒备。所有人马上回营,召集士兵。”

众人退下后,熊廷弼低声说道:

“希望这位新登基的陛下能明白我的苦衷!”

蒲河

城内气氛紧张,百姓人人自危。他们心里清楚,一旦城破,谁都逃不了。只能指望沈阳的熊经略尽快派兵来救。

但他们始终等不到援军的消息。建奴围城已经两个多时辰,城中死气沉沉。人们逐渐明白,熊经略已经放弃了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

城外的莽古尔泰早已按捺不住。父汗命他攻打蒲河,却又下令围而不攻,必须等他亲自下令才能行动。

可莽古尔泰只想冲进城中,大开杀戒。他已经很久没有痛快地大干一场了。

终于,老奴的传令兵赶到:

“熊蛮子不会来了,大汗命贝勒爷火速拿下蒲河,杀光汉狗,毁城后返回老寨(赫图阿拉)!”

果然是个圈套。

老奴亲率两黄旗埋伏在沈阳通往蒲河的官道上,另外两条小路也分别由他的儿子黄台吉和代善把守,准备伏击熊廷弼,一举歼灭沈阳守军,为日后进攻扫清障碍。

这是老奴惯用的手法……围点打援。

莽古尔泰兴奋地下达了攻城令。建奴只用了短短一刻钟就攻破蒲河。城中瞬间哀嚎四起,无数百姓惨遭屠戮。

傍晚,奴兵满载而归,相互吹嘘杀了几个汉人,抢了多少财物。

蒲河成了人间炼狱,尸横遍野,城,空了!

……

南海子

朱由校自从大朝会结束,便搬到军营住下,与将士们吃住训练都在一起。他每天清晨随军出操,深得军心。

这段时间,他的武艺、骑术和箭法都有显著提升,甚至比许多老兵还要出色。将士们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刻苦,而且身手不凡。

上次大朝会后,一批文官被处置,剩下的也老实了不少,没人敢再去管朱由校的举动。

他还要亲自主持全军比试,也打算亲自上场,看看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陛下,许显纯到了!”

朱由校刚射完一箭,正中靶心,声音洪亮地说道:

“让他过来见朕!”

许显纯走进靶场,跪地行礼:

“臣恭请圣安!”

“朕安,平身!”

朱由校话音刚落,箭已离弦,接着才转身问:

“查抄的事,办得怎样了?”

许显纯低头答道:

“回皇上,从那些官员家中查出白银六十七万两,黄金三万六千七百两,字画古董、店铺田地,折合能值四十一万两银子。”

“嗯,不错。那些文官可都盯紧了?”

军费终于有着落了,看来抄家确实来钱快。

“回皇上,全都掌控在手。”

“好!”

朱由校说罢再次张弓搭箭,一箭命中红心!

…………

南海子

全军正在举行比武大会,士气高涨,因为胜出者能得到皇上的亲自任命。

朱由校将各兵种分开比试,目的是选出最强者,让众人服气。他自己也亲自上阵,参与其中。

各处场地都传来阵阵喝彩,气氛热烈,朱由校在旁仔细观察,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

第一轮即将结束时,朱由校亲自披甲登场,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表现。

他先到箭场,按自己定的规则,箭台设在八十步外,参考了后世射箭比赛的模式,设了十环计分。每人十箭,累计满八十环晋级。

步兵比试则是一对一搏斗,用木刀木枪,最快击败对手者胜出,现在还在进行中。

骑兵比试最难,包括骑射、马术和马上格斗,但因人数少,已经决出胜负。

朱由校轻松拉开四十斤弓,第一箭就正中靶心!

士兵们立刻欢呼起来,他接着连射九箭,箭箭命中,刚好十箭八十环!

全场沸腾,士兵们跪地高呼:

“皇上神威,百步穿杨!”

他自己也很满意,毕竟练箭才两个月,能达到这个水平,实属意外。

傍晚,朱由校站在高台上,望着整齐列队的晋级士兵。

这些将士难掩激动,静候皇上的训话。

根据朱由校新订的军制,羽林军以四大营为基干,每营最高长官为游击将军,采用三三编制:营下设三个联队,每联队千人,统领为千总;联队下分三把,每把三百人,由把总统领;把下设三佰,每佰百人,佰总有其责;佰下再分三哨,哨总统领,每哨又分三什队,什队各有队长。

朱由校想从这批新晋的军士中挑出合适的人,补充到营级以下的职位。至于各营的游击将军,他并没有打算从这些人里选,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没打过仗,甚至还有不少人连字都不识,更别谈什么兵法、谋略了。他们只能胜任基层的职务,游击将军这个位置,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特别是羽林军一营的统领,还得自己费点心思去寻访真正有才能的人。

“现在朕出个题,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谁能答得好,谁就是羽林军的千总!”

“现在外面有一队敌军,八百骑兵正朝你杀来。你手中有一千步兵、三百骑兵。敌军以五百骑兵正面冲锋,另外三百骑兵从两翼包抄。你该如何应对?”

朱由校平静地看着他们,缓缓说道。

那些出身军户、农民的候选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他们只知道听从命令,冲杀在前,根本没接触过这种战术层面的问题。

“回陛下,臣以为,应让步兵结阵,挡住敌军两翼。弓弩齐射,消耗正面骑兵,再让三百骑兵趁势反击,以迅雷之势冲破敌军正面,这样虽不能必胜,至少可立于不败之地。”

这番话倒是有些见地。骑兵对战步兵,天生就占优势。若是一般的步兵,被骑兵一冲,恐怕就溃了。步兵要想胜骑兵,必须有数量优势、装备优势,还要有不惧敌人的胆魄,才有可能取胜。

朱由校看着那人,觉得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臣叫李兴。”

李兴低声答道。

“好,从现在起,你就是泰山营的千总。”

李兴旁边一人急忙开口:

“陛下,臣以为应当先发制人,以三百骑兵先击溃敌军两翼,再以步骑合力进攻正面之敌。”

这属于冒险一搏的策略,寄希望于骑兵能在短时间内击破敌方一路,再集中兵力进攻。虽然风险不小,但也算有胆识。

“你叫什么?”

朱由校盯着他问道。虽然回答并非最理想,但千总这个职位,不需要有多高的兵法造诣,关键是要能带兵、敢打仗。

“回陛下,臣叫吴风。”

“好,你是骁骑营的千总。”

后面陆续又有人作答,但大多只能勉强应对。朱由校费了不少心思,才勉强补齐了三大营的千总职位。中间还不得不降低题目的难度,并给予一些提示。

英国公张维贤的孙子张世泽也勉强答了出来,朱由校便将他任命为虎贲营的千总。日后也会重点培养他,希望他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也算是对张家的一份回礼。

军队的基本架构已经搭好,接下来,就看朱由校如何找到真正的主将之才了。

孙传庭、曹文诏、满桂等一批名将也该登台了。

还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先生,他是大明难得的奇才。还有几年后将造出大明版燧发枪的毕懋康,这些人才都得好好重用。

戚家军和白杆兵也得调回京城,绝不能让浑河血战在这个时代重演!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