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备受好评的历史古代小说——《春阶玉暖时》!本书以萧允谦崔明蕙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碎玉生”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经更新122701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春阶玉暖时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船队顺着江水往京城去,可江面上的风平浪静,压不住舟里的暗涌。萧允谦坐在舱中,面前的桌上摊着从魏掌柜那儿搜出的账本,密密麻麻的字迹,像爬满的蚁,咬噬着人心。
“殿下,这账本上的户部官员,咱们要不要……”李福全站在一旁,声音压得低,透着几分谨慎。
“要查,得彻查。”萧允谦指尖点着账本上的名字,“通州这一遭,不过是冰山一角,背后怕是盘根错节,牵扯的不止是几船米、几条人命。”他想起阿秀蜷缩在芦苇丛里的模样,那惊恐的眼神,像根刺扎在他心上。
正说着,赵师傅挑开舱帘进来,手里捧着个木盒:“殿下,这是从魏掌柜的密室里找到的,藏得严实,费了些功夫才寻到。”
打开木盒,里面是些泛黄的信件,还有张陈旧的漕运图。信件上的落款都是些陌生名字,可内容却让人心惊——“新米换陈米,七成归京中,三成送边军,账目已抹平,勿念”“王同知那边已打点妥当,码头事宜,可放心安排”……
萧允谦的脸色愈发沉:“看来,这换粮的勾当,不是一时兴起,背后有人谋划已久。”他展开漕运图,图上用红笔圈出几处码头,正是通州、沧州、天津卫等地,都是漕粮转运的关键节点。
“这些地方,怕是都有他们的眼线。”萧允谦指着图上的标记,“咱们在通州截住了一批,其他地方呢?若发霉的陈米真运到了边军,后果不堪设想。”
李福全咬着牙:“这群黑心的!为了银子,连将士的口粮都敢动!”
“光有银子,动不了这么大的局。”萧允谦合上信件,“这里面有权势的影子,有贪腐的臭味,得连根拔起,才能还漕运清明。”他想起义仓老卒说起祖父捐建时的模样,那敬重的眼神,是对祖辈善举的铭记,也是对当下污浊的无声质问。
这时,舱外传来孩童的笑声。阿秀和阿木趴在船舷边,看着江里游过的鱼,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欢喜。阿秀手里攥着朵野花,正想插在阿木头上,被阿木笑着躲开。
“殿下,阿秀和阿木……”赵师傅看向舱外的兄妹俩,眼里带着怜惜。
“等回了京,安排他们进府学。”萧允谦望着那两个孩子,“阿木聪慧,阿秀机灵,不该被这乱世埋没。”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宫里,听太祖母讲木兰的故事,讲家国的担当,那时只觉是寻常话,如今却成了他心底的秤砣,掂量着是非、轻重。
船队行到沧州地界时,江面忽然起了雾。白茫茫的雾气像张巨大的网,把船裹在其中。赵师傅站在船头,谨慎地指挥着船工:“慢些划,这雾起得蹊跷,别撞上暗礁。”
萧允谦走上甲板,雾气扑面而来,带着股湿冷。他隐隐觉得不安,这雾,莫不是又有人在背后捣鬼?正想着,就听见雾里传来隐隐约约的船桨声,像是有船正朝他们靠近。
“戒备!”萧允谦低声下令,船工们立刻握紧了船桨,李福全抽出腰间的短刀,藏在袖中。
雾气里,一艘乌篷船缓缓现出身形。船头站着个黑袍人,身形高大,看不清面容。船越靠越近,黑袍人忽然开口:“萧允谦,交出账本,饶你一命。”声音低沉,像从雾里挤出来的。
萧允谦冷笑一声:“你以为,凭你一句话,就能拿走证据?”他打量着乌篷船,船身破旧,可船桨却崭新,显然是临时换的,为的就是在这雾里行得快、追得上。
黑袍人见他不肯就范,手一挥,乌篷船上的人立刻亮出兵器,作势要攻。萧允谦却不慌,朝赵师傅使了个眼色。赵师傅会意,悄悄解开船尾的绳索——那里藏着他们准备的“后手”,几盏特制的孔明灯。
“点火!”萧允谦一声令下,孔明灯瞬间升起,带着明亮的火光,穿透雾气。乌篷船上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光亮刺得眯眼,攻势顿时乱了。
“动手!”萧允谦带着船工冲上前,趁着对方慌乱,展开反击。李福全更是勇猛,短刀挥舞,几下就逼退了几个黑衣人。
一番混战,乌篷船上的人见势不妙,纷纷跳船逃走。黑袍人狠狠地看了萧允谦一眼,也跃进江里,消失在雾气中。
雾气渐渐散去,江面上恢复了平静,可舟里的气氛却愈发凝重。萧允谦捡起黑袍人遗落的一块令牌,上面刻着只展翅的鹰,鹰爪下抓着条蛇,造型诡异。
“这是什么来头?”李福全凑过来,看着令牌皱眉。
“不知道。”萧允谦摩挲着令牌,“但肯定和这换粮案有关,背后的势力,比咱们想得还复杂。”他望着前方京城的方向,那里藏着真相,也藏着更多未知的挑战。
船队继续前行,舟在余波里,像片在浪尖的叶,渺小却坚韧。萧允谦把令牌收进怀里,和账本、银钗放在一起——这一路,他带着的是证据,是公道,更是祖辈留下的使命,无论前路有多少暗礁、迷雾,他都要把这舟,稳稳地驶向京城,驶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