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红楼:寒门首辅,开局拯救林黛玉小说最新更新在哪里?免费在线看

红楼:寒门首辅,开局拯救林黛玉

作者:绫绫依

字数:316166字

2025-10-14 20:27:53 连载

简介

红楼:寒门首辅,开局拯救林黛玉》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绫绫依”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是林珩,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316166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红楼:寒门首辅,开局拯救林黛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清晨,清晖阁。

寅时三刻,天还未亮,扬州城仍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林珩睁开眼时,窗外仍是灰蒙蒙一片,唯有檐角悬着的灯笼透出一点昏黄的光。

他刚一动,就听见外间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紧接着青禾轻轻推门而入,手里捧着一盏温热的参茶。

“少爷醒了?”

青禾见他起身,连忙放下茶盏,快步上前替他撩开帐子,

“今日县试,奴婢怕误了时辰,特意早半个时辰叫您。”

林珩接过茶盏,温热的水汽氤氲而上,参茶的苦香让他瞬间清醒了几分。

他微微颔首:“辛苦你了。”

青禾抿嘴一笑,转身去取早已备好的新衣。

一件靛青色直裰。

布料虽不算华贵,却胜在干净挺括,袖口和领缘绣着暗纹竹叶,既不张扬,又透着几分读书人的清雅。

“这是夫人前几日特意吩咐针线房赶制的,说是少爷头一回下场,总要穿得体面些。”

青禾一边替他系上腰带,一边絮絮叨叨,

“奴婢还熏了安神的沉水香,待会儿给您佩上香囊,免得考场上心浮气躁。”

……

卯时,林府正院。

天色渐明,林府上下早已忙碌起来。

林珩踏入正院时,林如海和贾敏已在厅中等候。

黛玉站在贾敏身侧,见他进来,杏眸一亮,却又飞快地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

“珩儿来了。”

贾敏温声唤他上前,亲自替他整了整衣领,又从丫鬟手中接过一个锦囊,塞进他袖中,

“里头是几块茯苓糕和松子糖,若是考场上饿了,悄悄垫一口。”

林珩心头微暖,郑重道:“多谢伯母。”

林如海负手而立,神色沉稳,只淡淡道。

“县试虽只是入门,却也不可轻忽。记住,文章贵在立意,不在辞藻堆砌。”

“侄儿谨记。”林珩恭敬应下。

林珩拜别林如海与贾敏,转身时,余光瞥见黛玉欲言又止的神情。

她指尖微微攥紧帕子,杏眸里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抿唇不语。

他脚步一顿,温声问道:“妹妹可有什么要嘱咐的?”

黛玉耳尖微红,犹豫片刻,终是从袖中取出一方素白帕子,递了过来。

帕角绣着一枝淡雅白梅,针脚细密,显然是新绣的。

“珩哥哥……”

她声音轻软,却又带着几分坚定,

“帕子上熏了薄荷香,若是考场上困倦了,可用来醒神。”

林珩接过帕子,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指节,温凉如玉。

他低头细看,帕角还绣着一个小小的“珩”字,字迹清秀,显然是黛玉亲手所绣。

“多谢妹妹。”

他声音微哑,郑重地将帕子收入怀中,

“我定不负所望。”

黛玉抬眸,杏眸里盈着晨光,唇角微微扬起。

“我信珩哥哥。”

……

管家林忠早已备好青帷马车,车前悬着两盏“林”字灯笼,在微明的天色中格外醒目。

四名健仆持棍肃立,小厮福安捧着考篮候在一旁,见林珩出来,连忙上前行礼。

“表少爷,考篮都按老爷吩咐备齐了!”

福安压低声音,“新墨两锭、湖笔三支,还有夫人塞的参片,都藏在夹层里。”

林珩点头,目光扫过考篮——笔墨纸砚、清水点心,一应俱全。

林忠上前一步,低声道:“表少爷,考场规矩森严,老爷已打点过,入场时不会为难您。但搜检流程仍要走一遍,您且放宽心。”

林珩颔首,登车而坐。

车轮辘辘,他掀开车帘回望,见一个小小的身影立在阶前,晨雾中宛如一株伶仃的小木兰,直到拐角处才彻底看不见。

扬州府学,考场外。

马车刚拐进府学街,速度便慢了下来。林珩推窗一看,只见青石板路上车马拥堵,各家仆役正忙着给主子开道。

“让一让!盐运司刘大人家公子到——”

“江宁织造府的马车也敢拦?滚开!”

呼喝声中,林忠却只命车夫靠边缓行,低声道:“表少爷,咱们不争这个虚名。”

林珩颔首。果然,前方衙役已开始厉声呵斥:“吵什么?再敢喧哗,一律取消考试资格!”

那些张扬的马车顿时噤声。

下车时,福安刚要上前搀扶,林珩却摆手:“送到这儿就行。”

他接过考篮,独自走向府学大门。

府学朱漆大门前,两队衙役持刀分立。考生们排成长龙,挨个接受搜查。

“脱帽!解衣!”

“鞋底也要查!藏小抄的伎俩早过时了!”

林珩静立等候,忽听前方传来哭嚎。一名考生被拖出队伍,裤腿里抖落几片写满字的绸布。

“拖去枷号三日!此生不得应试!”学政官员冷声宣判。

队伍顿时骚动。林珩身后一名蓝衫书生突然面色惨白,颤着手从袖中摸出个纸团,悄悄扔进排水沟。

轮到林珩时,为首的差役看了他一眼,目光在他考牌上“林”字停留一瞬,随即公事公办道。

“抬手。”

检查迅速却不粗暴,袖袋翻看,帕子抖开确认无字迹,腰带、袜筒略一摸索便罢。

考篮中的糕饼只简单查验便放回。

“进去吧。”

差役语气平淡,却不着痕迹地补了一句,“西侧第三排考棚,避风。”

林珩心下了然,这是林如海打点过的结果。

……

考场内。

考棚狭小,仅容一桌一凳。

林珩端坐案前,指尖轻抚试卷,墨香淡淡。

县试共考三场,今日首场考《四书》义与试帖诗。

题目已由考官当堂拆封,誊写于木牌之上,悬挂于考场正中。

《四书》义题目: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试帖诗题目:

“赋得春江水暖鸭先知”(得“知”字,五言六韵)。

林珩眸光微凝。

《四书》义题目出自《论语·泰伯》,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若按字面解释“百姓可驱使,不可使其知”,未免流于浅薄,甚至可能被考官视为“愚民之论”。

他略一沉吟,提笔蘸墨,在草稿纸上写下破题:

“圣人之教,非愚民也,乃因材施教也。”

——既点明孔子本意是“因民之性而导之”,而非“使其愚昧”,又暗合儒家“教化”之旨。

接下来承题、起讲,层层递进,引经据典,最后以“故君子之治,不在使民无知,而在使民各得其所”作结,既切题,又显格局。

试帖诗则稍费思量。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名句,需紧扣“知”字,又不能流于俗套。

林珩闭目回想黛玉前几日所教的“押韵”“用典”之法,心中渐渐有了雏形。

他提笔写道:

“东风初解冻,春水漾清漪。

鸭试新波暖,鱼窥浅浪迟。

先知造化妙,独得性灵奇。

……”

诗成六韵,既合试帖诗的格律要求,又暗藏“物性自然”的哲理,不至于沦为平庸写景。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