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穿成年世兰,陵容我只和你好》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女频衍生小说,作者“我独若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时兰安陵容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穿成年世兰,陵容我只和你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安陵容被颂芝带走后,甄嬛当即跪下请罪。
“是女儿失言,没能管束好浣碧,祸从口出,连累家里了。”
甄夫人立即扶起女儿,只是她心中也是焦虑万分,转头对着甄远道询问。
“老爷,现下不是追究错处的时候,嬛儿还未进宫便得罪了皇后和华妃,这该如何是好?”
甄远道也是愁眉不展,自己的女儿和外室女将宫里头最有权势地位的两位妃嫔一次性得罪了,往后入宫也不知道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这些日子你们就在家中好好向教引姑姑学习,日后必定要谨言慎行,再不可出错了。”
甄夫人对丈夫的这个处理态度并不满意,嬛儿是他们的女儿也就罢了,浣碧一个丫头如何能这样轻轻放过,该好好处置了给皇后看甄家的态度才是。
只是她也知晓,浣碧身份非同一般,只怕是老爷在外的血脉,这些年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这个丫头祸从口出,竟然非议当今皇后的出身。
甄夫人冰雪聪慧,自然知晓浣碧格外在意皇后庶出的身份,其实是想要为自己争口气罢了。
眼下瞧着女儿自责的模样,甄夫人心疼坏了,拉着女儿的手,爱怜的摸着她的脸颊。
在年府里,陵容的衣食住行待遇与府内的主子一般无二,华妃还让颂芝指了个颇有资历的教习嬷嬷来教导她宫内的规矩。
年府诸人都十分客气有礼,就连奴仆也恭敬有加,华妃还时常赏赐些钗环首饰、锦缎皮毛叫人给陵容做些好衣裳和首饰。
原本的芳若教导规矩时总是偏向甄嬛,即使不说,陵容心中也有数,只是寄人篱下,甄姐姐又待她极好所以假作不知。
而华妃指的这个嬷嬷则要严厉许多,不仅教导宫中的规矩,对安陵容的行走坐卧神情姿态也指点不少。
加上年府衣食住行无一不精,这些日子养下来,安陵容倒真的多出来几分宠辱不惊的主子气概。
这一日,年羹尧长子年富之妻,张氏,也就是当初迎接安陵容入府的那位贵妇人,来到了江南秀色。
“安小主吉祥。”
安陵容连忙起身回礼,笑着问:“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张氏笑着拉着陵容的手,两人一起坐在榻上,她柔声说道:“府里要采买一批下人,听姨娘说,小主身边并没有带服侍的人,这怎么行,正好趁此次机会挑两个顺眼的留在身边。”
安陵容心下感动,没想到张氏夫人连这点小事都记在心里,只是她手头并不宽裕,买不起什么人。
张氏哪里不知道安陵容的家世,于是笑着道:“娘娘嘱咐妾身照看好小主,一两个奴才自当是要给小主配齐的,些许银钱小主日后报给华妃娘娘便是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安陵容也不再推辞,点头应了,同张氏一同去了院子里选人。
人伢子带来了二十多个小丫头,从十二到十八的都有,个个面貌周正,瞧着很是规矩乖顺的立在院子里。
“小主瞧瞧,可有喜欢的?”
安陵容并不会选人,于是只是站在那看罢了。
看出来了她的纠结,张氏扬声道:“马婆子,你这些丫头都会些什么,展示展示吧。”
马婆子应了,眉开眼笑的高声道:“夫人,这二十多个丫头都是认识字的,我来替您唱和,您瞧瞧若有喜欢的便留下吧。”
“会刺绣的上前来!”
此话一出,方才的二十多个小丫头里迈步上前了十七八人。
“会做吃食的上前来。”
这下又从十七八人里站出来了十人。
张氏笑着对陵容道:“安小主可有看得上眼的?”
陵容上前,仔细瞧着这十人,最大的瞧着已经十八了,最小的只有十三,她挑了两个丫头。
一个十四,长着一双圆眼和圆脸,瞧着格外可爱;另一个十七,生了一双丹凤眼,脸型狭长,气质冷然,格外沉默。
张氏笑着点头,让人带着马婆子去写身契。
像是马婆子手里头自然有更好的丫头,像是精通医术的,会写词唱曲的,比比皆是,但带入宫里就不合适了。
安陵容还不知是否能为华妃所用,若是挑了个会医术的,不知道要会不会成为背刺华妃的一把刀。
像这样刚好够用便是最好了,安陵容满意,他们年家也放心。
陵容选好人后向张氏道谢,随后两人客套一番,张氏说待会会派人将两个丫头的身契交给陵容,陵容才回到了江南秀色。
“小主,这是?”
萧姨娘见安陵容领了两个丫头进来,有些惊讶。
“这是年府见我们身边没有丫头伺候,让我前去挑的,姨娘瞧瞧可还满意?”
萧姨娘连连点头,陵容又为这两个丫头取了名字,圆脸的丫头起名叫绣棠,年长沉默的那个叫沉禾。
两个丫头刺绣和厨艺都会,只是绣棠更擅长刺绣,厨艺也只是勉强,做一些简单的茶点还行,若是动用锅铲则要露怯。
而沉禾则更擅长厨艺,陵容瞧见了她的手上有许多老茧,甚至指尖都有些皲裂,像是从前多做农活留下的伤痕。
只是陵容没有多言,叫她们二人先下去休息,整理随身带着的衣衫。
不一会,张氏夫人派来她贴身的嬷嬷送来了绣棠还有沉禾的身契,只是嬷嬷送来后并没有立刻告辞,而是将绣棠和沉禾的家里事打听给陵容听。
绣棠父亲是县学童生,屡试不第,靠在私塾教书为生。母亲出身小商人家庭,早年在苏州织造局的绣坊做过女工,后因体弱多病被辞退。
待到她七岁时,母亲因肺痨去世,父亲续娶了同村一位寡妇。
继母带来一个儿子,对绣棠虽不算刻薄,但明显更偏心亲子。
十岁起,就被继母要求跟着邻居绣娘学手艺,每日除了做家务,还要完成继母接来的绣活,这些绣品大多被继母卖给苏州城里的绸缎庄,赚来的银子都用来供继母的儿子进县学读书。
那年苏州遭遇水患,绣棠家的田地被淹,父亲私塾的学生也少了大半。继母趁机怂恿父亲,以”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为由,将十四岁的绣棠卖给了一位途经苏州的扬州盐商。
盐商见她绣工不错,又识得几个字,便将她转送给京中交好的官员家做婢女。
绣棠的卖身契上写着”自愿投靠”,这是清代常见的规避法律手段。
在清代,读书人即便没有功名,仍自认属于”士”阶层,公开卖女会严重损害家族声誉,甚至影响后代科举资格
根据《大清律例》,父母因贫困卖子女需官府备案,但若写成”自愿”,则可绕过监管。
沉禾则要更命苦一些,是普通平头百姓家里的长女,母亲生她难产而死,底下有爹和后娘生的弟弟妹妹,从小就被当半个奴婢使唤,不仅要做地里的活还要替家里缝补衣裳。
后娘虽不苛刻,但也对她没什么关心照顾,不然也不会拖到十七岁还没个婚嫁,最后她爹为了凑弟弟读书的束修将沉禾卖了。
所以沉禾厨艺上还算精通,但是针线方面也只会做些简单缝补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