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架空历史小说,那么这本《科举不易,九族文盲出了个读书人》一定不能错过。作者“我是猪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顾如砺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科举不易,九族文盲出了个读书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5章
顾如砺本来在睡觉的,被外面的动静给吵醒了。
老王氏这几日精神不是很好,哭着哭着睡了过去又被门外的动静吵醒了。
屋外,和周遭被吓坏的近邻和亲戚不同,顾老头欣喜地看着走进来的男子。
“二郎?”
眼前的男人虽早已不见当年的青涩,看着成熟稳重,脸上添了一道细小的伤疤。
“嗳,爹。”顾二郎放下手中破破烂烂的包袱,三两步来到顾老头跟前跪了下去。
“你,二郎,你不是死了吗?”老王头颤抖地指着顾二郎。
今日才刚把顾二郎的衣冠冢立好,帮忙下葬的亲戚好友还在家中呢。
顾二郎抬头,莫名其妙地看着老王头,他什么时候死的?
老王氏听见动静从屋内出来,恰好见到哭晕过去的陈氏也从侧房出来。
婆媳俩瞬间跑过去抱着顾二郎哭了起来。
顾二郎看着面前抱着他哭的老王氏有些不自在,娘何时对他这么亲近了。
片刻后,顾二郎和顾家人一对消息,这才发现事情出了乌龙。
前一阵子边关爆发一场大战,死伤无数,最后虞朝惨胜。
顾二郎在战场上伤了腿脚,在军中养了一个多月,军营那边不知什么原因弄错消息,把养伤的顾二郎变成了阵亡。
偏顾二郎伤了腿脚在养伤,没能及时赶回来,县衙那边接到阵亡名单,便到永望村来通知,这才有了后来的事。
“还活着就好,活着就好。”顾老头含泪地看着一瘸一拐的儿子。
亲戚们围了过来,女眷们拉着老王氏和陈氏安慰着:“这是天大的喜事啊,虽说伤了腿,但人还在就好。”
“对了,二郎,日后还要上战场吗?”突然有人一问。
顾家安静了瞬,顾二郎苦笑着摇头:“侥幸捡了一条命回来,但伤了腿,上不了战场了。”
顾家这边岁月静好,隔壁同样得了阵亡消息的方家人跑了过来。
“顾二,既然你还活着,那我家方大是不是还活着?”方大的妻子张氏希冀地看着顾二郎。
顾二郎看着张氏欲言又止,在张氏和方大母亲林氏紧盯的眼神下,缓缓摇头:“我和方大哥没有分到一个队伍,我不知道。”
林氏后退一步,张氏扶住婆母,两人失魂落魄地转身离开顾家。
离开前,林氏眼神复杂地看着顾二郎。
方家婆媳一走,刚刚还热闹的顾家寂静了几分。
顾二郎开口问家中这些年的情况,一路上他已经知道,万安府旱灾几年的事了,回来的路上,他就怕家里有什么变故,没想到,家中竟是给自己办了丧事。
顾家人和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这几年的事都跟顾二郎简单地说了。
老王头心疼地看着桌上的鸡汤,在大家都看顾二郎的时候,低头吸吮桌上的鸡汤。
顾老头见状有些好笑,把自己的鸡汤递给老王头:“呐。”
老王头摇头,顾家的鸡汤也不多,他的鸡汤被自己粗心打翻了,哪好意思再要顾老头的。
屋内,顾如砺听着外面的动静,原来是战死边关的二哥回来了啊。
这是好事啊,他老娘这几天总是悄悄地哭,挺让婴儿心疼的。
不过,过几天他没了,他娘不会也这么伤心吧?想到这,顾如砺心里有些不得劲。
上一世父母去世得早,没想到这辈子父母皆在世,他却要被饿死了,也是亲缘浅薄。
顾家的亲戚陆陆续续离开,村里有些人听到顾二郎没死,也来顾家凑热闹。
一直到天黑,顾家这才安静下来,只是隔壁方家却不停传来痛哭声。
吴氏端着淡如清水的鸡汤到桌上,盆中还有几根鸡骨头,羞赧道:“二弟,这几年家中难过,也没什么吃食。”
家中好一点的吃食都拿来招待帮忙的人了。
顾二郎看着家人骨瘦如柴的身形,便知大嫂没有骗他。
“这些年家中不容易我晓得。”
顾家人喝着清淡的汤,顾草儿和顾石头不时看向陌生的二叔。
这俩家伙,他离开前,草儿和石头还是奶娃娃呢。
临睡前,顾如砺见到了素未谋面的顾二郎。
大约是顾家人饿得面黄肌瘦的原因,顾如砺觉得身姿硬朗的二哥长得比顾家人都好看几分,虽说脸上有道疤,但不影响样貌。
“娘,这是我小弟啊?”顾二郎指了指床上的襁褓。
一旁的顾老头翻了个白眼,“那不然呢?”
“那小草和石头不是有一个比他们还小的小叔?”
最后顾二郎是被顾老头夫妻赶出房的。
“这老二,出去这么多年净学会油嘴滑舌了,全然没有当年那木讷样了。”老王氏抱着老儿子轻笑。
“这样好,太憨厚了也不好。”顾老头附和一下,而后担忧地看着襁褓中的老儿子。
“老婆子,你一直没奶水,这样下去恐怕不行,明日我到山中看看能不能找到点好东西,到时候换了米做些米汤给儿子。”
老王氏闻言,低头看了下儿子,这两日儿子的气息越来越弱了。
见儿子眼睛乌溜溜地看着她,一咬牙:“这年头缺吃的,山里的大虫凶得很,明天你小心些。”
顾家人各自回了屋,陈氏和顾二郎颇有些尴尬,一时相顾无言。
“你,”
“你,”
二人同时开口,顾二郎看着陈氏,面色缓和道:“这些年你在家辛苦了。”
陈氏瞬间泪如雨下,当年丈夫没有先和她商量上了战场,她是埋怨过顾二郎的。
明明大哥有儿有女,是最适合去边关的人。
顾二郎见陈氏哭,连忙上前安慰。
“二郎,当年你走后没多久我就诊出了身孕。”
顾二郎浑身一震,这么久也没见到孩子,他虽然木讷,却也不笨,瞬间就猜到了什么。
“娘他们已经多加照顾我了,只是当年旱灾,家里没什么吃食,大家都省了吃食给我,就连石头和草儿都快饿没了。”
当年大嫂应是心里有愧,所以对于公婆把吃食都留给她也没置喙。
听着当年家里的情况,顾二郎紧紧抱着陈氏。
“是我不好,把粮食给了娘家,让囡囡生下来没个好身子。”
当年她刚怀有身孕的时候,才刚干旱,顾家还没那么窘迫。
只是陈氏的娘家一直穷着,碰上干旱,她娘不时过来借粮,年景不好,陈家过来借粮,老王氏当然没给。
但陈氏悄悄把自己的吃食留下来接济娘家,把自己饿得早产不说,那孩子先天不足生下来没多久就没了。
听了陈氏说着这件事,顾二郎拍着妻子的背没说话。
“二郎,你怪我吗?”陈氏小心翼翼地觑了一眼顾二郎。
顾二郎抱着妻子,哑声道:“不,是我不在家,没能照顾好你们母女俩。”
第二天,顾如砺一睁开眼,就看到一张大脸,吓得他眼睛微微一睁。
“娘,小弟醒了,没事。”顾二郎松了一口气,而后憨笑出声。
顾如砺微微转动眼珠子,这才发现顾家大人都在。
老王氏见顾如砺睁开眼,欣喜又担忧。
顾如砺听了一会儿顾家人的话,原来是他睡了八个时辰,他娘以为他要没了。
八个时辰,也就是十六个小时,怪不得他娘担心他没了。
顾如砺怀疑他饿休克了,没有证据,但他现在饿得想啃手指头,这么想,顾如砺也就这么做了。
嗦着手指,顾如砺欲哭无泪,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