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都市日常小说《墨香里的春秋》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世玄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世玄的世玄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目前连载,《墨香里的春秋》小说279401字,喜欢看都市日常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墨香里的春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雨水刚过,“种月轩” 的门槛上就多了双小小的雨靴。唐小棠踩着水洼进来,怀里的《汉字王国》溅了些泥点,她却指着封面上的 “雨” 字笑:“老师您看,这个字像不像天上掉下来的小钩子,把云彩都钩破了?”
世玄正用松烟墨调胶,准备教孩子们拓印甲骨文。案上摆着新收的拓片,“月” 字的象形文像弯小船,旁边压着唐小棠画的月亮飞船。“甲骨文里的‘雨’,确实是云彩下面掉雨点。” 他把拓包递给女孩,“你来试试,把三千年前的雨请到纸上。”
拓片揭开时,唐小棠突然惊呼。宣纸上的 “雨” 字边缘晕着淡淡的墨,像真的有雨水在纸上漫流。窗外的玉兰开了,花瓣上的露珠滴在窗台上,和拓片上的墨点相映成趣,倒像是谁在纸上种了片春天。
春分那天,师范大学的实习生们带来台扫描仪。他们要把 “种月轩” 的老教案数字化,周明宇蹲在地上翻找父亲的备课笔记,突然抽出本蓝皮本子:“老师您看,这是您二十年前给苏晓晓批注的《宋词选》。”
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桃花瓣,批注里有行小字:“词是心里的褶皱,要教孩子们学会抚平它。” 唐小棠凑过来看,突然指着 “绿肥红瘦” 四个字说:“这像不像我生病时,脸瘦了但头发长了?”
实习生们的笑声惊动了窗外的燕子。新垒的燕巢里伸出几只雏鸟的脑袋,唐小棠把拓好的 “燕” 字甲骨文贴在巢边,说要让燕子认识自己的名字。世玄望着那小小的甲骨文,突然想起父亲说过,文字是活的,会跟着人一起长大。
清明扫墓时,唐小棠在太爷爷的墓碑前摆了个奇怪的祭品 —— 本用糖纸装订的小书。里面是病友们写的短句,她用红绳串着,风一吹就哗啦啦响。“这是会甜的书,” 女孩摸着碑上的 “月” 字花纹,“太爷爷读了,肯定会笑。”
返程的路上,周明宇说起乡村支教的经历。有个放羊的男孩总在课本上画羊,他就教孩子写 “羊” 字的演变,从甲骨文的羊角到楷书的竖弯钩。“现在那孩子能背《敕勒川》了,说要把羊群写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样子。”
世玄望着车窗外的油菜花田,突然想起父亲信里的新疆棉田。那些雪白的棉花里藏着《诗经》的温度,就像此刻田埂上追逐蝴蝶的孩子,眼里闪烁着唐诗宋词的光。
谷雨那天,苏晓晓的视频里出现张陌生面孔。莉莉穿着旗袍,手里举着幅书法:“海上生明月”,虽然笔画歪扭,却把 “生” 字的竖画写得格外挺拔。“她非要给您当小徒弟,” 苏晓晓笑着调整镜头,“说要学写会飞的汉字。”
唐小棠立刻把自己的甲骨文拓片塞进快递箱:“这是‘飞’字,像只长翅膀的鸟。” 她在箱底垫了片玉兰花瓣,说要让英国的小朋友闻闻春天的味道。世玄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突然觉得那些被文字连接起来的角落,正在悄悄组成个温暖的世界。
立夏后,国学馆的凉棚又搭起来了。退休工程师带来架显微镜,说要让孩子们看看 “墨” 里的世界。唐小棠把墨汁涂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立刻出现无数游动的碳粒,像片黑色的星河。“这是文字的种子,” 她睁大眼睛说,“埋在纸里就会长出句子。”
那位退休护士颤巍巍地调好焦距:“我给孙子写信时,总觉得笔尖在纸上走路,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这些小种子在搬家。” 凉棚外的桃树苗已经长到窗台高,去年的 “文字种子” 结了串青果,唐小棠说要等成熟了,寄给伦敦的莉莉。
芒种那天,出版社送来丛书的样书。唐小棠的《月亮的味道》印在代序页,旁边配着她画的月亮飞船。编辑指着书脊上的烫金 “种月轩” 三个字笑:“印刷厂的师傅说,这三个字的笔画里,总像藏着光。”
世玄翻开《世玄的教书笔记》,最后页是片空白。唐小棠拿起笔,在上面画了个正在发芽的 “文” 字:“这里要留给未来的故事。” 窗外的雨又下起来了,打在铁皮屋顶上,像无数支笔在书写新的篇章。
入伏后的夜晚,世玄总在批改作业时听见歌声。唐小棠带着住院时认识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唱她新编的《汉字歌》,“月” 字唱成弯弯的调子,“星” 字带着闪烁的颤音。有个失明的小男孩总把 “明” 字写成 “月”,唐小棠就牵着他的手摸月光:“你看,月亮和太阳走在一起,就是明亮。”
立秋那天,男孩的妈妈送来幅刺绣。盲童用触觉感知的 “明” 字,被绣成金黄的月亮围着红色的太阳。“他现在能背《静夜思》了,” 母亲红着眼圈说,“总问月亮上有没有种字的人。”
白露时节,“种月轩” 的兰草又开花了。唐小棠把花瓣夹进给莉莉的信里,说这是 “文字的香水”。信里还画了张世界地图,从中国的 “种月轩” 到英国的教室,用虚线连起来,像条闪烁的银河。
世玄在旁边添了行字:“文字是不会生锈的船。” 他想起父亲书房里那艘木雕小船,船底刻着 “载道” 二字,如今这艘船,正载着无数个月亮,驶向更远的地方。
秋分那天,莉莉真的来了。蓝眼睛的小姑娘抱着《汉字王国》,在 “种月轩” 里转来转去,最后停在那盆兰草前:“Susie 老师说,这里的每片叶子都会写字。” 她指着 “种月轩” 的匾额,突然用生硬的中文念:“月 —— 亮 —— 的 —— 家。”
唐小棠拉着她的手去拓甲骨文,两个孩子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世玄望着她们趴在地上拓字的背影,突然觉得所谓传承,不过是让不同的语言在纸上相遇,让不同的心跳在文字里共鸣。
霜降前夜,世玄收到封特别的信。新疆的棉农寄来包新棉,里面夹着张纸条:“今年的棉花特别白,像您父亲教的‘蒹葭苍苍’。” 棉包上还印着个歪歪扭扭的 “棉” 字,旁边画着朵小小的棉花。
唐小棠把棉花塞进枕头套:“这样睡觉,就能梦见太爷爷说的棉田了。” 她的枕头上绣着 “种月轩” 三个字,是周明宇的母亲用旧衣服改的,针脚里还留着阳光的味道。
冬至那天,“种月轩” 的壁炉里烧着松枝。莉莉和唐小棠围着壁炉读《圣诞颂歌》,周明宇在翻译《诗经》,实习生们在整理新的教学视频。世玄坐在父亲的旧藤椅上,翻着那本蓝皮《宋词选》,桃花瓣掉出来时,他突然看见苏晓晓当年画的小笑脸,旁边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文字会发芽。”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壁炉的火光在每个人脸上跳动。莉莉突然指着 “种月轩” 的匾额说:“这个‘月’字,像块融化的糖。” 唐小棠笑着纠正:“是会发芽的糖。”
大年初一的晨光里,世玄在新教案的封面上写了行字:“教育是让每个灵魂都找到自己的语言。” 唐小棠和莉莉正趴在地上画月亮,她们的画里,汉字和英文手拉手,像群快乐的孩子在雪地上奔跑。
远处传来新年的钟声,世玄望着墙上的 “种月轩” 锦旗,突然明白父亲那句话的深意。所谓无悔,不过是做件让心安宁的事,看着它像兰草样开花,像桃树样结果,像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字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长出同样温暖的春天。
雪停了,阳光穿过兰草的花瓣,在 “种月轩” 的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些光斑里,有甲骨文的神秘,有唐诗的璀璨,有孩子们的笑声,还有个教书人用一辈子守护的 —— 墨香里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