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国舅难当,这一世我只想躺平》中的江琰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历史古代类型的小说被不爱爬山的猪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国舅难当,这一世我只想躺平》小说以152835字连载状态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喜欢看这本小说。
国舅难当,这一世我只想躺平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听竹轩果然如其名,窗外几丛翠竹倚墙而生,风过处,沙沙作响,更显庭院清幽。
屋内陈设雅洁,一应物品俱全,透着江南特有的细腻周到。
平安手脚麻利地伺候江琰洗漱完毕,又勉强用了些厨房特意送来的、极为清淡软糯的鸡丝粥和小菜。
江琰这才觉得那股萦绕不去的恶心感稍稍褪去,沉重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将他淹没。
他强撑着最后一丝清明,对平安道:
“将箱笼里那个紫檀木的小匣子取来。”
平安依言取来。
江琰打开匣子,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几块形态各异、颜色沉郁的石头,以及一套小巧精致的拓印工具和一本翻旧了的《金石录》。
这是他离京前,特意去汴京最大的书肆寻来的。
前世漂泊时,他曾附身的“狗蛋”,晚年便醉心于此道,江琰耳濡目染,也略通一二。
此行南下,他知二叔江尚儒虽为知府,却素爱风雅,尤好收藏古玩碑帖,精于金石之学,这在文人雅士中是极受推崇的爱好。
此次提亲下聘,全仰仗二叔,虽是一家人,但也甚是感激,所以便投其所好。
他将匣子放在床头小几上最显眼处,这才再也支撑不住,倒头沉沉睡去。
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直至次日晌午才悠悠转醒。
睁开眼,阳光透过细竹帘洒进屋内,落下斑驳的光影。
身体虽仍觉酸软,但精神已好了大半,连日的劳顿仿佛都被这一场酣眠洗涤干净。
平安听到动静,忙端了温水进来,欢喜道:
“少爷您可算醒了!厨房一直温着粥和点心呢,我这就去取!”
用罢迟来的早午饭,江琰觉得气力恢复了不少。
他换上一身素净的月白色直裰,更显面容清俊,气质沉静。他信步走出房门,在听竹轩的小院里慢慢踱步,活动筋骨。
院角有一块半人高的太湖石,造型奇崛,孔窍通透,显然也是二婶精心挑选布置的。
江琰驻足观赏片刻,目光忽然被石根处几点不易察觉的暗红色泽吸引。
他心中一动,蹲下身,用手指拂去表面的浮土,那暗红色泽愈发明显,竟似天然形成的斑驳纹路,隐隐构成模糊的图案。
他凝神细看,越看越觉得有趣,这并非人工雕琢,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恰似上古岩画中的某种图腾残片,带着一种拙朴苍茫的气息。
“平安,取我的拓印工具和纸墨来。”
江琰吩咐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发现趣物的兴致。
平安虽不明所以,还是很快将东西备齐。
江琰便在那太湖石旁,小心翼翼地清理出一小块区域,覆上薄纸,用蘸了浅墨的拓包轻轻扑打。
他动作专注而熟练,神情平和,仿佛完全沉浸其中。
不多时,一幅模糊却充满古意的天然石纹拓片便完成了。
江琰拿起拓片,对着阳光仔细观看,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声轻咳。
江琰抬头,只见二叔江尚儒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正负手看着他,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拓片上,带着明显的好奇。
“二叔。”江琰忙起身行礼。
“嗯,”江尚儒踱步进来,看似随意地问道,“在做什么?”
江琰将拓片双手递上,
“我见院中这湖石根部的天然纹路颇有古意,一时兴起,便拓了下来把玩。侄儿愚见,此纹非刀工斧凿,乃天成之物,暗合《金石录》中所载某些上古岩画遗韵,拙朴有趣,故忍不住手痒。”
江尚儒接过拓片,仔细观瞧。
他浸淫此道多年,眼力自然毒辣,一眼便看出这确非人工所为,而是天然形成的石纹。
但经江琰这么一点拨,再细看那模糊的图案,果然品出几分洪荒古老的意味来。
更让他惊讶的是江琰这番话所显露出的见识和品味——这绝非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能说出来的话,甚至许多寻常读书人也未必对冷僻的金石之学有此见解。
“哦?你还读过《金石录》?”
江尚儒语气中带着探究,目光扫过江琰放在小几上的那本旧书和旁边的工具匣子。
“闲时胡乱翻看过几页,只觉得古人留下的痕迹,虽沉默无声,却自有一段风骨历史,令人心向往之。只是不得其门而入,让二叔见笑了。”
江琰态度谦逊,回答得却极有分寸,既表现了兴趣,又不显得卖弄。
江尚儒心中讶异更甚。
他记得上次回京,想考校一下后辈们的学问,当时江琰对此类“老古董”的东西嗤之以鼻,言语间颇为不屑。
如今却……
或许,大哥信中所言,以及这孩子在初见时的表现,并非全是做戏?
江尚儒神色缓和了些许,道:
“你能静心于此道,亦是雅事。只是需知科举方是正途,莫要太过沉迷,耽误了经义文章。”
“二叔教诲的是,侄儿明白。”江琰恭敬应道。
江尚儒点了点头,又道:
“你远道而来,昨日又那般疲惫,今日便在府中好生歇息。晚间你二婶备了家宴,为你接风洗尘,莫要迟了。”
他顿了顿,似是想起什么,补充道:
“若是白日里看书闷了,也可让下人引着在府中逛逛。或者……苏州城景致与汴京大不相同,你若想出去走走看看,亦可。让你六弟陪你同去,他对此地熟悉。只是需记得早些回来。等明日一早,便起身前往杭州。”
江琰心中微动,拱手道:“谢二叔。侄儿确实未曾领略过江南风光,我让人去问问六弟得不得空。”
“嗯,去吧。”江尚儒摆摆手,负手离开了听竹轩。
送走二叔,江琰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和摇曳的竹影,确实有些心动。
他前世囿于汴京一方天地,后来那百年孤魂虽见识广博,却终究是旁人之眼。
如今亲身置于这“人间天堂”苏州,岂能辜负?
更何况,即将前往杭州,日后是否再有此闲情逸致闲游苏州,亦是未知之数。
他吩咐平安:“去问问六公子,若他今日无事,可否方便带我出去走走?”
平安应声而去。
不多时,便带着江琮一同回来了。
江琮脸上带着些好奇和些许的不自然,显然对这位突然变得陌生又似乎得父亲许可的五哥同行,感到些许无所适从。
“五哥,你想去何处看看?”江琮问道,语气保持着礼貌的距离。
“我对苏州一无所知,但凭六弟安排。或是闻名遐迩的园林,或是市井繁华之处,皆可。”江琰笑道。
江琮想了想,道:
“若是论园林,拙政园、留园自然极好,这两处地方乃当年太祖皇帝途径苏州时,一时兴起命工匠所建。但今日恐时间不及,且游人众多。不如先去城中的玄妙观转转,那周边市集极为热闹,茶楼酒肆、古玩字画、各色小吃应有尽有,最能感受苏城风貌。之后若还有时间,可去附近的沧浪亭,虽不及几大名园宏大,却也清幽雅致,颇有野趣。”
“甚好,就依你所言。”江琰从善如流。
兄弟二人便带了两个小厮,出了府门,步入苏州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