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古代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许厌者创作,以朱厚照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608852字,快来一探究竟吧!
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坤宁宫暖阁中。
鎏金铜炉里新换的龙涎香袅袅升起。
那香烟缠绕着悬在梁上的鎏金蟠龙灯。
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氛围。
朱厚照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投在铺着波斯地毯的地面上。
显得格外孤寂而冷峻。
“张永。”
朱厚照指尖在案上的《大明会典》上轻轻一点。
书页停在 “勋贵世袭” 那一卷。
“去英国公府传旨。”
“宣张懋即刻入宫。”
张永刚从神机营查探消息回来。
听到这话。
不禁愣了愣。
“小爷。”
“英国公刚退朝不久。”
“这时候传召……”
“孤让你去。”
朱厚照抬眼。
目光锐利。
不容置疑:
“你就去。”
“告诉他。”
“孤有要事商议。”
“关乎十二团营的防务。”
“耽误了军机。”
“他担待不起。”
“是!”
张永不敢再多问。
躬身退下。
退下时。
他瞥见案角压着的一张纸。
上面用朱砂笔写着 “李嵩” 二字。
旁边画着一道红圈。
那是昨天被杖毙的眼线名单里。
太医院院判的名字。
而李嵩。
正是英国公府举荐入宫的。
暖阁里只剩下朱厚照一人。
他拿起案上的虎符。
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
英国公张懋。
张玉的孙子。
张辅的庶长子。
靖难功臣之后。
世袭罔替的勋贵之首。
这家人从太宗爷时期就握着兵权。
历经五朝而不倒。
他们靠的不仅是战功。
更是审时度势的精明。
张懋本人虽不如祖父张玉勇猛。
却也深谙 “不偏不倚” 之道。
弘治朝时。
他既不得罪文官。
也不得罪外戚。
稳稳坐了二十年十二团营提督的位子。
可昨天的眼线案里。
李嵩供出曾多次给英国公府传递宫闱消息。
这只老狐狸。
终究还是把爪子伸进了皇宫。
朱厚照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十二团营的兵权。
他要定了。
而张懋。
要么成为他的刀。
要么…… 就变成刀下的鬼。
英国公府的正厅里。
紫檀木案上的官窑茶具早已凉透。
张懋坐在铺着狼皮的太师椅上。
手里的朝珠被捻得发亮。
指节却因用力而泛白。
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他今年六十有三。
鬓角的白发比同僚们多了三成。
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此刻写满了焦虑。
“祖父。”
站在一旁的孙子张仑低声道:
“要不…… 咱把李嵩的家人送回乡下避避风头?”
少年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慌乱。
张懋猛地抬眼。
狠狠瞪了他一眼:
“糊涂!”
“现在送人才是不打自招!”
他怎么也没想到。
太医院的李嵩竟是个没骨头的软蛋!
昨天被东厂番役抓去。
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所有事都招了。
包括十年前如何通过英国公府的关系入宫。
如何替张懋传递 “太后与文官往来” 的消息。
甚至连去年中秋送的那坛阿胶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该死的东西!”
张懋一拳砸在案上。
震得茶杯险些翻倒。
“咱家待他不薄。”
“他竟敢把脏水泼到英国公府头上!”
张仑吓得缩了缩脖子。
不敢再多说。
他知道祖父的脾气。
平日里对下人宽厚。
可真要是触及家族荣辱。
比谁都狠。
正说着。
管家跌跌撞撞地跑进来。
脸色惨白:
“公爷!”
“宫里…… 宫里来人了!”
“是司礼监的张永公公。”
“说…… 说太子要见您。”
“让您即刻入宫!”
“什么?”
张懋猛地站起身。
朝珠 “啪嗒” 一声掉在地上。
滚出老远。
“现在?”
“这个时辰?”
按规矩。
退朝后除非有紧急军务。
太子不会召见外臣。
更何况是刚经历过眼线案的敏感时期。
这时候传召。
分明是 “秋后算账” 的架势!
“祖父……”
张仑的声音带着哭腔:
“要不…… 咱称病不去?”
“称病?”
张懋苦笑一声。
捡起朝珠。
手指因颤抖而穿不进绳孔:
“你当太子的东厂是摆设?”
“称病只会让他更起疑心。”
他深吸一口气。
走到铜镜前整理官袍。
镜中的老人。
眼窝深陷。
颧骨高耸。
哪还有半分 “靖难勋贵” 的威风?
只剩下被岁月和恐惧磨出的疲惫。
“备轿。”
张懋的声音带着一丝决绝:
“咱家倒要看看。”
“太子到底想做什么。”
他是张玉的孙子。
张辅的儿子。
当年祖父为救太宗爷战死东昌。
父亲平定安南立下不世之功。
英国公府的荣誉。
不能毁在他手里。
哪怕……
是去见一个可能要他性命的太子。
府门外。
张永已经等在明黄色的轿子旁。
他微胖的身子裹在青布蟒袍里。
见张懋出来。
脸上堆起公式化的笑容:
“英国公。”
“让咱家好等啊。”
张懋强压下心头的不安。
拱手道:
“有劳张公公了。”
“不知太子急忙传召。”
“所为何事?”
“太子没说。”
张永皮笑肉不笑地打量着他。
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他发白的脸色:
“不过咱家猜。”
“多半是为了十二团营的事 ——”
“毕竟蒙古小王子还在大同城外晃悠。”
“军务要紧。”
十二团营……
张懋的心猛地一沉。
他是十二团营的提督。
若是太子拿 “防务不力” 说事。
再扯上李嵩的案子。
革职查办都是轻的!
“公公说笑了。”
张懋的声音有些发虚:
“十二团营防务向来严谨……”
“是不是严谨。”
张永打断他。
做了个 “请” 的手势:
“咱家说了不算。”
“得太子说了算。”
“英国公。”
“轿备好了。”
“咱快些走吧。”
“别让太子等急了。”
张懋咬了咬牙。
弯腰钻进轿子。
轿帘落下的瞬间。
他仿佛听见了靖难时的金戈铁马。
当年祖父张玉率亲兵冲锋陷阵的呐喊。
父亲张辅平定安南时的战鼓。
如今都变成了耳边的嗡嗡声。
搅得他心神不宁。
轿子缓缓抬起。
穿过车水马龙的街市。
向皇宫的方向驶去。
张懋坐在摇晃的轿子里。
闭着眼睛。
脑子里像过走马灯一样闪过种种可能。
太子会问李嵩的事吗?
会提十二团营的军饷吗?
会不会直接把他打入诏狱?
他甚至开始后悔。
当初不该听幕僚的话。
让李嵩入宫当眼线。
英国公府世代忠良。
靠的是战功和谨慎。
不是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
如今一时糊涂。
竟可能把百年基业搭进去。
“罢了。”
“罢了……”
张懋喃喃自语。
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玉佩。
那是太宗爷赐给祖父张玉的。
上面刻着 “忠勇” 二字。
若是真到了万不得已。
他便以死明志。
至少保住家族的清白。
轿子穿过承天门。
驶入皇城。
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张懋撩开轿帘一角。
看到街两旁的禁军都换成了锦衣卫。
腰间的绣春刀在暮色中闪着冷光。
像一排排等待收割的镰刀。
他的心。
沉到了谷底。
这哪里是传召?
这分明是押送!
轿子最终停在坤宁宫的角门外。
张永掀帘道:
“英国公。”
“太子在暖阁等您。”
“请吧。”
张懋深吸一口气。
整理了一下官袍。
迈着沉重的步伐。
向那座灯火通明的宫殿走去。
檐下的宫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像一条即将被拖入深渊的路。
他不知道。
暖阁里的朱厚照。
正透过窗棂。
冷冷地看着他的背影。
手里把玩着那枚虎符。
嘴角噙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