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朱厚照小说大结局免费试读

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作者:许厌者

字数:608852字

2025-09-28 18:24:52 连载

简介

口碑超高的历史古代小说《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朱厚照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许厌者”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608852字,本书连载。喜欢看历史古代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天还没亮透。

紫禁城的角楼处。

头通晨钟 “当 ——” 地撞响。

在寂静的晨空中荡开。

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深潭。

奉天殿前的广场上。

已经跪满了黑压压一片官员。

绯色官袍的六部九卿排在前。

青色官袍的各司官员跟在后。

一个个大气不敢喘。

只有朝靴踩在青石板上的 “沙沙” 声。

在空旷的广场上飘来荡去。

朱厚照坐在奉天殿的临时宝座上。

那龙椅还蒙着白布。

是为先帝守孝用的。

他穿了件素色的太子蟒袍。

袖口绣着暗龙纹。

十五岁的少年。

脊背挺得比殿外的铜鹤还要直。

御座下的金砖地。

被宫人们擦得能照见人影。

光影里。

映着他年轻却深不见底的眼眸。

“小爷。”

“吉时到了。”

司礼监太监捧着奏本。

尖细的嗓音划破了寂静。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

早朝。

就此开始。

大明朝的朝会。

是太祖爷朱元璋定下的铁规矩。

洪武年间。

百官凌晨三点就得在午门外候着。

天不亮便要进宫议事。

迟到片刻就是大罪。

到了孝宗朝。

更是连午朝都加上了。

一天两趟朝会。

把文官们累得直骂娘。

可就算这样。

也没人敢违逆。

如今先帝刚走。

新皇还没正式登基。

但朝会却半点没含糊。

依旧按规矩来。

朱厚照看着阶下的官员。

心里冷笑。

这些人。

昨天还在刘健府里密谋逼宫。

今天就装得一副忠君爱国的样子。

“有事启奏。”

“无事退朝。”

司礼监太监再次唱喏。

声音在殿里打了个转。

礼部尚书王华捧着象牙笏板。

快步走出队列。

他躬身行礼。

说道:

“启奏太子。”

“大行皇帝谥号已定。”

“臣等拟尊谥‘敬皇帝’。”

“庙号‘孝宗’。”

“请小爷圣裁。”

王华的声音洪亮。

在奉天殿里来回撞。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王华是王阳明的父亲。

典型的文官。

学问扎实。

却少了几分变通。

“孝宗敬皇帝。”

朱厚照轻声重复。

指尖在宝座扶手上轻轻敲着。

“‘孝’字合民心。”

“‘敬’字显德行。”

“准了。”

他顿了顿。

声音陡然提高。

“传孤旨意。”

“将先帝谥号昭告天下。”

“凡有诋毁先帝者。”

“以大不敬论处。”

“斩立决!”

最后四个字。

像一块石头砸进冰水里。

让阶下的官员们齐齐一震。

谁都知道。

先帝仁厚。

可新皇这意思。

是要用铁腕护着先帝的名声。

王华心头一凛。

连忙叩首。

“臣遵旨!”

他起身时。

额角已沁出细汗。

这太子。

比传闻中难揣摩多了。

“还有事?”

朱厚照扫过群臣。

王华深吸一口气。

再次出列。

“太子。”

“臣等遵祖制拟了年号。”

“恳请小爷选用。”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绸。

由内侍呈上。

朱厚照展开黄绸。

上面写着三个年号:

“正德”“嘉靖”“隆庆”。

王华在阶下解释。

“‘正德’者。”

“取‘端正德行。教化天下’之意。”

“臣以为最合圣君之道。”

话音刚落。

殿内一片附和声。

“王大人所言极是!”

“‘正德’二字。”

“寓意深远!”

文官们一个个点头哈腰。

眼神里满是期待。

他们巴不得新皇当个 “端正德行” 的傀儡。

被他们牢牢攥在手里。

朱厚照看着 “正德” 二字。

忽然笑了。

那笑声不大。

却让喧闹的奉天殿瞬间安静下来。

“端正德行?”

他抬眼。

目光像刀子似的扫过王华。

“王大人可知。”

“我大明朝有多少百姓识字?”

王华一愣。

不知太子为何突然问这个。

据实回道。

“回小爷。”

“十中不足一二。”

“那便对了。”

朱厚照将黄绸扔回案上。

发出 “啪” 的轻响。

“老百姓不认什么‘端正德行’。”

“他们只认字面意思。”

“‘正德’。‘正德’。”

“听着像不像‘无德’?”

“孤还没登基。”

“就要被天下百姓骂‘无德’了?”

这话一出。

满殿皆惊。

官员们的脸 “唰” 地白了。

他们只想着引经据典。

哪想过老百姓的理解?

王华更是吓得 “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

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

“臣…… 臣思虑不周。”

“请小爷降罪!”

“降罪?”

朱厚照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

“你是礼部尚书。”

“拟定年号是你的本分。”

“做得好。”

“自然无罪。”

“可要是做不好。”

“让天下人误会孤。”

“误会朝廷。”

“那就是大不敬。”

“大不敬之罪。”

“王大人该知道是什么下场。”

王华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连声道。

“臣知错!”

“臣这就重新拟定!”

“不必了。”

朱厚照摆摆手。

“就用‘正德’吧。”

王华猛地抬头。

满脸错愕。

“但孤要改个说法。”

朱厚照站起身。

蟒袍下摆扫过案几。

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传孤旨意。”

“‘正德’者。”

“‘正民心之德。正百官之德。正天下之德’!”

“告诉天下百姓。”

“孤的‘正德’。”

“不是装出来的德行。”

“是要让老百姓能吃饱饭。”

“让官员们不敢贪赃枉法。”

“让这天下再无冤屈!”

话音落下。

奉天殿里静得能听见烛火燃烧的声音。

官员们你看我。

我看你。

眼神里满是震惊。

这哪里是年号解释?

这分明是新皇的施政宣言!

要正民心、正百官、正天下?

这是要动真格的啊!

王华张了张嘴。

想说什么。

却被朱厚照冰冷的眼神逼了回去。

只能躬身。

“臣…… 臣遵旨。”

“退下吧。”

朱厚照重新坐下。

拿起另一本奏本。

接下来的两件事。

处理得极快。

先是漕运总督奏报江南水灾。

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朱厚照没看户部的推诿奏本。

直接拍板。

“从内库调二十万两白银。”

“再调三十万石粮草。”

“三日内必须运到江南。”

“户部要是敢拖延。”

“孤斩了户部尚书的脑袋当夜壶!”

户部尚书韩文吓得脖子一缩。

连忙出列领旨。

“臣遵旨!”

接着是兵部尚书奏报边军粮草短缺。

请求暂缓操练。

朱厚照冷笑一声。

“蒙古小王子还在大同城外晃悠。”

“你们让边军停操练?”

“是想让他们提着空肚子去打仗?”

“传孤旨意。”

“京营粮仓即刻调五万石粮草给大同。”

“由江彬亲自押送。”

“谁敢克扣一粒米。”

“军法处置!”

兵部尚书额头冒汗。

躬身领旨。

“臣遵旨!”

两件事。

前后不过一炷香的功夫。

没有文官们熟悉的引经据典。

没有内阁的反复商议。

只有干脆利落的决断。

奉天殿里的气氛。

越来越压抑。

官员们看着御座上那个年轻的身影。

心里第一次生出一种陌生的恐惧。

这哪里是他们印象中那个跳脱的太子?

这分明是个比太祖爷还敢干。

比太宗爷还强硬的主!

“还有事启奏吗?”

朱厚照的目光扫过群臣。

像在审视一群待审的犯人。

官员们低着头。

没人敢应声。

刚才还想着附和刘健逼宫的人。

此刻连大气都不敢喘。

谁都怕成为下一个被敲打的对象。

广场上的晨雾渐渐散去。

阳光透过奉天殿的窗棂照进来。

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就在这时。

一个苍老却坚定的声音响起。

“臣。”

“刘健。”

“有本启奏!”

所有人的目光。

瞬间聚焦在队列最前方。

内阁首辅刘健。

颤巍巍地走出列。

他的白发在晨光中格外显眼。

手里的象牙笏板却握得极紧。

指节泛白。

朱厚照坐在御座上。

看着这个头发花白的老头。

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来了。

他等这一天。

等这一刻。

已经很久了。

文官集团的第一次反扑。

终于要开始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