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哪里可以免费找到尸语者的千金路?

尸语者的千金路

作者:吃的饱没烦恼

字数:381546字

2025-09-22 18:37:28 完结

简介

精选一篇现言脑洞小说《尸语者的千金路》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林薇陆时砚,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吃的饱没烦恼,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尸语者的千金路目前已写381546字,小说状态完结,喜欢现言脑洞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尸语者的千金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六岁的林微已经能熟练地画出安魂符了。

黄纸被她裁得整整齐齐,朱砂研得细腻,狼毫笔握在小小的手心里,虽然仍有些发颤,却比去年稳了太多。符上的线条不再是挣扎的小蛇,而是像被驯服的溪流,蜿蜒却坚定,隐隐透出一股沉静的力量。

“不错。”老林站在她身后,手里转着镇魂铃,看着纸上的符,难得地多夸了一句,“笔画圆融,有三分灵气了。”

林微红着脸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向上扬。这一年来,她跟着老林学认药、画符、辨尸相,进步飞快。巷子里的孩子依旧怕她,见了她就躲,但她已经不在乎了。老林说,凭良心做事,便无畏无惧。她画的符能让“客人”安宁,她撒的糯米能净化浊气,这些都是好事,没什么好怕的。

这天傍晚,老林接到了一个“活计”。

来请人的是个面色愁苦的中年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他一进门就给老林跪下了,声音哽咽:“林师傅,求您发发慈悲,帮帮我吧!我那娃……那娃死得惨啊……”

老林赶紧把他扶起来:“起来说话,究竟怎么回事?”

男人抹着眼泪,断断续续地说,他叫李根生,家在三十里外的李家坳。他六岁的儿子小柱子前几天在山上放牛,不小心摔下了悬崖,等找到的时候,人已经没气了。山里路远,又不好走,他实在没办法把孩子的尸体运回去,听村里的老人说青竹巷有位赶尸匠,专送客死异乡的人回家,便揣着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一路打听找了过来。

“娃还小,胆子也小,一个人在山里……我怕他害怕……”李根生说着,眼泪又掉了下来,“林师傅,求您送他回家吧,让他能安安稳稳地入了祖坟,我给您磕头了!”

老林沉默地看着他,浑浊的眼睛里看不出情绪。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孩子是横死,怨气重,不好带。而且山路崎岖,夜里多煞……”

“我不怕!”林微突然抬起头,脆生生地打断了老林的话。

老林和李根生都愣住了,看向她。

林微握紧手里的狼毫笔,小脸绷得紧紧的:“爷爷,我跟你一起去。我会画安魂符,也会撒糯米,我能帮上忙!”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参与“走脚”。以前老林出门,她最多只是帮着准备东西,从未跟过。不是不想,是不敢。虽然跟着老林学了一年,也偷偷见过几次他赶尸的样子,但一想到要跟那些“客人”走夜路,她心里还是发怵。

可刚才听到李根生说“娃还小,胆子也小”,她就想起了自己。三年前那个雨夜,她也是一个人,害怕得浑身发抖,是老林把她带回了青竹巷。小柱子现在一定也很害怕吧?在黑漆漆的山里,孤零零的,没人陪他说话,没人给他指路……

她想送他回家。

老林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眼神复杂。他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也好。你也该学学怎么‘走脚’了。”

李根生喜出望外,又要跪下磕头,被老林拦住了。“准备一下,今夜出发。”老林说,“你先回去,在家等着就行,我们会把孩子送到。”

李根生千恩万谢地走了,留下一个地址和一袋糯米。

老林转身走进里屋,打开那个落满灰尘的木箱,翻出一套小号的深蓝色法衣。衣摆上绣着暗红色的符文,和他身上那件一模一样,只是尺寸小了很多。“穿上。”他把法衣递给林微。

林微接过法衣,指尖触到粗糙的布料,心里突然有些发紧。这不是平时穿的旧布衣,这是“走脚”时才穿的法衣,穿上它,就意味着她要正式以赶尸匠的身份,去面对那些“客人”了。

她深吸一口气,走进里屋,笨拙地把法衣套在身上。衣服有点大,袖子太长,盖住了她的小手,下摆拖到地上,像件偷来的袍子。

老林看着她的样子,眼神柔和了些,拿起剪刀,剪掉了多余的下摆,又把袖子卷起来,用布条系好。“这样就利索了。”他说,又从箱子里拿出一把小巧的桃木剑,递给她,“这个也带上。”

桃木剑只有小臂长,剑鞘是普通的木头,上面刻着简单的符文。林微握住剑柄,沉甸甸的,带着一种踏实的感觉。

“记住规矩。”老林开始给她交代注意事项,语速缓慢却清晰,“路上不许说话,除非必要。‘客人’怕惊扰,也怕阳气冲散了符力。遇到岔路要摇铃,遇水要撒糯米,遇雷要停步。记住了吗?”

“记住了!”林微用力点头,把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布,缓缓罩住了青竹巷。

老林背着一个半人高的麻袋,里面装着小柱子的尸体。林微跟在他身后,背着小小的桃木剑,手里紧紧攥着那枚镇魂铃。月光透过竹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一张张晃动的脸。

“叮铃——”老林摇了摇铃,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开,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麻袋里的“客人”似乎被惊动了,微微动了一下。

林微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往老林身边靠了靠。

“别怕。”老林感觉到了她的紧张,放慢脚步,等了她一下,“他只是听到铃声,知道要回家了。”

林微点点头,努力平复着呼吸。她想起老林教她的辨尸相:“横死的人,眼不闭,口不闭,是有执念。安魂符能镇其魄,镇魂铃能引其路,让他知道有人带他回家,便不会作乱。”

他们出了青竹巷,走上蜿蜒的山路。

山路崎岖,碎石遍布,夜里更难走。老林走在前面,步伐稳健,每一步都踩得很实。林微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避开石头和坑洼,眼睛却忍不住偷偷瞟向那个麻袋。

麻袋里的小柱子和她差不多大,如果还活着,或许会和她一样,喜欢在巷口的石板上画画,喜欢追着蝴蝶跑,喜欢吃张奶奶做的桂花糕……可他现在,却成了需要被人“送”回家的“客人”。

“爷爷,”林微忍不住小声问,声音在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他会冷吗?”

老林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她一眼,月光照在他脸上,皱纹里仿佛盛着星光。“死人无觉,不冷不热,不痛不痒。”他说,“但他的魂记挂着家,记挂着爹娘,这念想比寒冰还冷,比烈火还热。”

林微似懂非懂,但心里的害怕却淡了些。她想,小柱子的魂一定很着急回家吧,就像当年的自己,拼了命也要逃离孤儿院,找到一个能安心待着的地方。

他们继续往前走。老林时不时摇一下镇魂铃,“叮铃——叮铃——”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像是在给“客人”指引方向。麻袋里的“客人”很安静,没有丝毫异动,仿佛真的只是在跟着铃声走。

走到一处岔路口,老林停下脚步,示意林微摇铃。

林微深吸一口气,举起手里的镇魂铃,轻轻摇晃。“叮铃——”清脆的铃声响起,她按照老林教的,在左边的路口撒了一把糯米。

“为什么要撒糯米?”她问。

“岔路多迷魂。”老林说,“糯米性阳,能照亮魂路,让他不会走错。”他顿了顿,又说,“就像人活着,也要有规矩指引,不然容易走歪路。”

林微点点头,看着糯米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白光,像一条温柔的小径,延伸向远方。

夜越来越深,山风也凉了起来,吹在身上,带着湿冷的潮气。林微裹紧了身上的法衣,还是觉得有些冷。她抬头看了看老林,他依旧走得稳健,深蓝色的法衣在风中微微摆动,像一面沉静的帆。

突然,前面的树林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动。

林微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下意识地握住了背后的桃木剑,脚步也停了下来。

“别怕。”老林拍了拍她的头,示意她跟上,“是山里的野兽,它们怕铃声,不敢靠近。”

果然,随着老林再次摇响镇魂铃,树林里的声音就消失了。

“爷爷,”林微小跑几步跟上他,小声问,“尸体……真的不会害人吗?我听巷子里的王奶奶说,有些尸体会‘起尸’,会咬人的。”

老林沉默了片刻,说:“起尸多是因为怨气太重,或是被邪祟附身,十成里难得有一成。真正作乱的尸体,少之又少。”他看了看林微,“你记住,尸体是死的,是被动的,它不会主动害人。能害人的,从来都是活人。”

“活人?”林微不解,“活人为什么要害人?”

“为钱,为利,为仇,为恨……”老林的声音很淡,却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人心复杂,比任何邪祟都可怕。你看小柱子,他是被谁害死的?不是山里的野兽,不是路上的鬼怪,是不小心?还是……”他没有说下去,但林微却隐约感觉到,事情可能不像李根生说的那么简单。

他们走到一处山涧边,溪水潺潺,在月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

老林让林微撒糯米,自己则从麻袋里拿出一张符,贴在“客人”的额头。“过水路,要用镇水符,免得被水煞缠上。”他一边贴符,一边解释给林微听。

林微认真地看着,把每一个步骤都记在心里。她看到麻袋的缝隙里露出一点小小的衣角,是那种很便宜的粗布,上面还打着补丁。她想起自己身上这件虽然旧但干净的法衣,心里突然有些难过。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和说话声。

“……听说了吗?李家坳的小柱子没了……”

“怎么没的?不是说放牛摔死了吗?”

“屁!我听我表姑说,是被人推下去的!好像是为了抢他家那块风水宝地……”

“真的假的?那可是个六岁的娃啊……”

“嘘!小声点!这事不能乱说……”

声音越来越近,是两个夜行的路人,扛着锄头,看样子是刚从田里回来。他们说着说着,突然看到了溪边的老林和林微,还有那个半人高的麻袋。

“什……什么人?!”其中一个人吓得手里的锄头都掉了,声音发颤。

另一个人也脸色惨白,指着他们,结结巴巴地说:“是……是赶尸匠!”

两人对视一眼,像是见了鬼一样,转身就跑,连锄头都顾不上捡,嘴里还喊着:“鬼啊!有僵尸啊!”

他们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带着哭腔和恐惧,很久才渐渐消散在风里。

林微站在原地,小手攥得发白,心脏“砰砰”直跳。刚才那两个人惊恐的眼神,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他们说她是“鬼”,说他们是“僵尸”……可她明明是在做好事,是在送小柱子回家啊。

“爷爷……”她抬头看向老林,声音带着一丝委屈和颤抖,“我们……我们不是鬼啊。”

老林放下手里的麻袋,蹲下身,轻轻擦掉她脸上沾到的泥土,眼神温和却坚定:“我们当然不是鬼。他们怕的不是我们,是‘死人’这两个字,是他们自己心里的恐惧。”

他捡起地上的镇魂铃,塞到林微手里:“你摇一下铃。”

林微犹豫了一下,握住铃,轻轻摇了摇。“叮铃——”清脆的铃声在溪谷间回荡,驱散了刚才那阵慌乱留下的阴霾。

“听到了吗?”老林说,“这铃声是干净的,是引路的,不是勾魂的。我们做的事,也是干净的。别因为别人的害怕,就怀疑自己。”

林微看着手里的镇魂铃,又看了看那个静静躺在麻袋里的小柱子,点了点头。她好像有点明白了,老林说的“凭良心做事,便无畏无惧”,不仅仅是不怕那些“脏东西”,还要不怕活人的偏见和误解。

他们继续赶路。

后半夜的山路更难走了,有些地方几乎没有路,只能踩着乱石和杂草前行。林微的小腿又酸又疼,好几次差点摔倒,都被老林及时扶住了。

“累了?”老林问。

林微摇摇头,咬着牙说:“不累。”她知道,小柱子还在等着回家呢。

走到一处陡坡时,麻袋里的“客人”突然轻微地动了一下,像是要挣扎着出来。

林微吓了一跳,下意识地躲到老林身后。

“别怕。”老林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从怀里掏出一张符,“是刚才那两个人的阳气太盛,惊扰到他了。横死的孩子,魂儿脆,容易受惊吓。”

他让林微拿出糯米,自己则小心翼翼地解开麻袋口,将符贴在小柱子的额头上。“好孩子,别怕,我们带你回家见爹娘了。”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哄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说来也怪,那张符贴上之后,小柱子的尸体就安静下来了,再也没有动过。

老林重新系好麻袋,对林微说:“你试试,摇铃给他听。”

林微握紧镇魂铃,轻轻摇晃起来。“叮铃——叮铃——”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山路上回荡,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她仿佛看到小柱子的魂儿就在旁边,听到铃声后,不再害怕,乖乖地跟着他们往前走。

那一刻,她心里的恐惧和委屈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小柱子安全送到家。

天快亮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李家坳的灯火。零星的几盏油灯,在晨雾中忽明忽暗,像大地睁开的惺忪睡眼。

李根生早已等在村口,踮着脚不停地张望。看到老林和林微的身影,他激动地跑了过来,声音哽咽:“林师傅……你们可来了……”

老林把麻袋放在地上,示意李根生打开。

李根生颤抖着手解开麻袋,看到小柱子小小的身体,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他伸出手,想要摸摸儿子的脸,又怕惊扰了他,手在半空中停了很久,才轻轻落在小柱子的头上。“柱子……我的儿啊……爹来接你了……”

他的哭声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悲伤,林微听着,鼻子也酸酸的,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虽然她记不清他们的样子,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她能感觉到李根生此刻的心痛。

“林师傅,大恩大德,我李根生没齿难忘!”李根生给老林磕了个响头,又要给林微磕,被林微赶紧躲开了。

“起来吧。”老林扶起他,“孩子回来了就好,赶紧准备后事,让他早点入土为安。”

李根生连连点头,又从家里拿出一篮子鸡蛋和一小袋米,硬要塞给老林。“林师傅,家里就这些东西了,您千万别嫌弃……”

老林推辞不过,收下了鸡蛋,把米又还给了他:“家里有孩子,留着自己吃吧。”

他们没有在李家坳多待,转身往回走。

晨光熹微,照亮了回家的路。山路依旧崎岖,但林微觉得脚下好像轻快了许多。

“爷爷,”她抬头看着老林,认真地说,“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做个赶尸匠,送那些回不了家的人回家。”

老林停下脚步,看着她布满灰尘却亮晶晶的眼睛,欣慰地笑了。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递给林微。

林微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上面刻着一个简单的“林”字。

“这是我们林家赶尸匠的信物,”老林说,“爷爷把它传给你。记住,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忘了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尸语者,是送逝者回家的人。”

林微握紧玉佩,冰凉的玉质贴着掌心,却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她用力点头:“爷爷,我记住了。”

阳光穿过树林,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林微跟在老林身后,手里摇着镇魂铃,“叮铃——叮铃——”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像是在诉说一个关于承诺和传承的故事。

她知道,这只是她第一次“走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困难要面对。但她不怕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做的是好事,是有意义的事。就像老林说的,凭良心做事,便无畏无惧。

青竹巷的方向,炊烟袅袅升起。林微仿佛已经闻到了张奶奶做的早饭香味,心里暖暖的。她加快脚步,跟上老林的步伐,小小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定。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