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人正喝的尽兴时,忽然听到有人大喊道:“请问哪位是苏将军?”
苏铭将那人叫到旁边,问他何事。原来是张九龄侍郎的家丁,因玄宗皇帝突然招张九龄进宫议事,所以无法前来赴约,故而遣家仆特来相告。
既然知道了张侍郎因公事不能过来,他们三人便不再等候,而完全敞怀豪饮,一直喝到日落时分。
唐朝虽然没有练歌房,但是有乐坊啊,而且唐朝的乐坊冠绝古今。苏铭从史籍上略有了解,而今有幸身在其中,便一定要亲身体验一番。
不过很可惜。当他还剩一晚酒没喝完时,店伙计就赶过来躬身赔笑道:“将军今天可是不尽兴?改日您再来,小的一定尽心服侍。只是今天日暮已薄,马上就要宵禁,所以实在不便再留将军了。”
苏铭听到宵禁,也大略的想起来唐朝没有夜生活。而且这酒馆大堂早已冷冷清清不见有其他人。
他自己尽管可以以穿越的身份获得司法豁免,但毕竟把酒言欢的两个朋友是真真切切的唐朝人。所以既然宵禁,那么就回吧。
当苏铭三人出了酒馆,天色已经昏暗,街道上也少有行人。偶然碰到还是急匆匆的跑着赶路。而巡街的兵丁一见到路人就厉声呵斥,让他们抓紧时间赶快回家。
苏铭和陈章甫李颀他们俩不同路。走过两个街道后便各自回去。而不多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去。
路上没有路灯,更没有一个人。黑漆麻乌又冷冷清清,好像整个世界都跟着睡着了一样。但更像是即将面临世界末日一般,人们都藏匿在黑暗中,单单只把苏铭给扔在了大街上等着被审判。
苏铭独自一人走在黑暗幽闭的大街上,心中忽然感到十分的低落。而唐朝的酒虽然度数不高,但是后劲却很大。苏铭越走越感觉天旋地转,身不由己。只得靠坐在路边的栅栏稍作休息。
突然他听到近旁有一阵急促的击鼓声。起初他还以为是哪个衙门连夜加班办案。但紧接着整个一条街都想起了击鼓声,继而鼓声又从四面八方响起,与黑夜一起,笼罩了整个长安城。
苏铭漫不经心的想:哦,空袭警报。不对啊,唐朝哪来的飞机啊!而且古代盛世的巅峰时刻,连蟊贼都少见,又哪来的袭击!
管它呢,送我先睡会儿。
可当他刚闭上眼还没来得及静下神,就被踢了一脚,还听到有人大声呵斥:“哪的泼皮醉汉竟敢无视宵禁,站起来。”
苏铭有心无力,抬起头迷迷糊糊的看到三四个人打着灯笼围着自己。见他们打扰到自己休息,便不耐烦的说道:“滚!”
巡街兵见苏铭不但目无法纪,而且还挑衅自己所代表的权威。于是一怒之下,让两个人把苏铭拉起来就反手押住。
可能那两个兵用力过大,也可能是苏铭觉得被冒犯羞辱了。于是一怒之下,大发神威,将这四名巡街兵给胖揍一顿,然后摇摇晃晃的扬长而去。
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就在他洋洋自得快走到驿舍时,身后突然又追过来一群官兵。在经过一番难解难分的打斗之后,苏铭最终还是被制服,并关进了县衙大牢。
第二天入朝,巡街御史将此事奏明玄宗皇帝。玄宗听到苏铭竟能以一人之力对阵二十多名官兵而不落下风,心中十分欣赏,便有意为其开脱。
然而中书令姚崇则认为法不阿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王公大臣或者英雄模范,只要犯了法,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不然政府就不能取信于民,从而丧失公信力,最后导致社会秩序和价值观的混乱。
其他大臣见姚崇说的振振有词,句句在理,而且态度坚决,丝毫没有跟皇帝妥协的意思,于是便纷纷附和道:“陛下,姚中书说的对啊!”
玄宗皇帝知道紫微令张说一向十分欣赏苏铭,有心栽培。故而问张说怎么看。
张说说道:“姚中书说的对,臣也一样。”
玄宗皇帝听闻此言,心下不甚高兴,又问张九龄有什么补充意见。
张九龄也说道:“姚中书和张侍中说的都对,臣也一样。”
见群臣意见一致,态度坚决,于是玄宗皇帝少数服从多数,命巡城御史依法打了苏铭二十廷杖,此事便就此完结。
苏铭本是北庭军职,所以在长安没有宅邸,只是暂住在馆驿,玄宗皇帝特准他五天假期,在长安游玩,之后仍回北庭大都护府就职。
而在他被打了二十廷杖之后,张九龄觉得馆驿不便养伤,便将苏铭接到自己宅中疗养。
张九龄宽慰苏铭道:“公事公办,还望苏将军见谅。”
苏铭道:“惭愧,是我违法在先,理当受罚。倒是那些被我打伤的衙役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善后事宜自有官府处理。不过苏将军此次虽是违法乱纪,但至尊却十分欣赏。想必过不了多久,至尊还会对苏将军另有重用。”
二十廷杖也不算多大刑罚,而且苏铭天赋异禀,所以只过了一日,背伤便基本痊愈。而他辞别张九龄后并未回馆驿,反而直接去了姚崇的府上。
当门人报与姚崇苏铭来访时,姚中书还十分诧异,心想他怕不是为了那二十廷杖特意来兴师问罪的吧。
但诧异归诧异,苏铭好歹是至尊钦封的明威将军,且刚为朝廷立了大功,而自己又是百官总揆,所以避而不见也不妥,于是只能将苏铭请至正厅。
苏铭见到姚崇,便十分亲切万分崇敬的一口一个“姚阁老”的问候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命百岁,阖家欢乐。
而等到客套话说完,他又高度总结了姚中书自武则天以来的二十年里为国家和百姓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对历史和后人的高度负责,深刻体现了一个优秀士大夫的品行和节操。
最后,苏铭向姚中书致以个人最崇敬的问候和祝福,并希望姚阁老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为朝廷和百姓发光发热,做一个纯粹高尚,初心不改的父母官。
这一通教科书式的吹捧,苏铭是出口成章,间不停歇,直把姚崇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连连谦辞“不敢。”
最后相谈甚欢,见时候已过日中,姚中书便要留苏铭在府上吃个便饭。但苏铭因为假期只剩一天,又十分好奇唐朝平康坊里的乐坊,便谢了姚阁老的盛情,出门便去找了陈章甫李颀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