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开学前三天,城市像刚从热闹的节日里醒过来,风一吹,空气里的热气就少了一些。广场上的国旗还在高高飘扬,街上的横幅撤了一大半,连路边小吃摊的叫卖声都变得温柔了。

陆小北背着他的蓝色小书包,跟着爸爸去王府街买书。他们打算把新学期要用的练习册一次性买齐——这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其实是陆小北故意做的“回归正常生活”的第一步。

王府街的书店看起来不大,走进去却像发现了一个宝藏。旧书堆得像小山一样,封面颜色从暗红色慢慢变成浅黄色,就像一条安静的彩色河流。玻璃门上贴着一张“今日特价”的红纸条,风一吹,红纸条晃了晃,阳光透过玻璃在地上跳动着小光点。

陆小北和爸爸先在新书区逛了逛。爸爸挑了一本讲军事装备的图画书,眼睛都发亮了;陆小北拿了一摞练习册、两本故事书,还偷偷把一本漫画书塞在最下面——这可是他的小秘密。就在爸爸付钱的时候,陆小北突然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儿”。

这种感觉不是害怕,也不是觉得危险,而是像走路的时候鞋里进了一粒小沙子——虽然很小很小,可是每走一步都会让你觉得有点不舒服,忍不住想注意它。

书店门口的报刊亭旁边,站着一个中等个子的叔叔。他穿着一件普通的灰色夹克,脚上的运动鞋已经被磨得有点发白了。这个叔叔的眼睛一直在人群里扫来扫去,看人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好像是在看风景,但又不像是真的在看风景。

他拿起一份报纸,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稍微歪了歪头,眼角刚好能看到书店门口的进出路口。

“走吧。”父亲提着袋子,回过头招呼他。

“嗯。”他顺势跟上,步子比平时慢半拍——不是缩头,而是在给自己腾一个观察的缝。

走到天桥上的时候,风呼呼地从桥面上刮过去,广告牌被风吹得轻轻摇晃,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嗡嗡”声。陆小北把身子往旁边侧了侧,避开直吹过来的风,同时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往后看了一眼。

报刊亭旁边的那个叔叔没有跟过来,可是在桥下公交站的长椅旁边,有一个穿条纹衫的大哥哥刚好站了起来,动作不慌不忙的。

这两个人走路的速度不一样。一个像钉子一样站在那里不动,另一个就像在“补空缺”一样。

陆小北没有回头,继续跟着爸爸下桥。桥下小摊贩的叫卖声混着烤串的香味,直往他鼻子里钻。他故意做出被香味吸引的样子,仰起头看了看烤炉上冒着烟的肉串,可脚底下却在数着大家走路的节奏——自己的、爸爸的、身后那个人的。爸爸走路的节奏很稳,带着大人的力气;身后那个人走路的节奏在路口的时候突然变快了一点,好像在“赶时间”一样。

“今天不吃了,回家吃鱼。”爸爸笑着说。

“好嘞!”陆小北答应着,把被香味“勾走”的目光收了回来。

走到小区门口时,保安亭里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注意防范陌生推销”。爸爸和保安叔叔打招呼,陆小北趁机摸了摸口袋里的陀螺,指尖碰到了熟悉的木头纹路,感觉特别安心。

走进大厅,电梯门亮晶晶的像一面镜子。陆小北低头整理了一下书包,眼睛的余光从电梯门上扫过去,正好看到门外拐角处有一道影子迅速消失了。那影子就像一只被灯光吓到的小猫,跑得又快又轻,好像还有点害怕被发现的样子。

陆小北没有害怕,只是在心里把这条“影子线”记了下来,还默默地给它贴了个“不知道是谁”的标签。

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举着今天买的图画书,眼睛亮晶晶地说了几句装备的细节:飞机翅膀和进气口的设计有什么不同,发动机叶片用的是什么材料。妈妈笑着说:“你又变成‘小老师’了。”

吃过晚饭,陆小北回到自己房间,关上门,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白纸,用铅笔在上面画了三个小点:书店门口、天桥口、公交站。他在这些点之间连了三条线,每条线旁边都写了三个数字——走路的平均速度、什么时候走得快了、补位需要的时间差。

他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电梯,在电梯门口画了一道尖尖的影子。

“钉子-补位-影子,”陆小北在心里小声念着,“这三个点都在一公里以内的地方,连起来就像一条‘松松的链子’。”

他不着急猜这些人是谁——现在猜还太早了。他只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先写在纸上,等着这些细节自己“告诉”他答案。

“陆小北,你的鞋带怎么老是散啊?”同桌抱怨道。

“可能是我的鞋带不喜欢我吧。”陆小北笑着说,声音轻轻的。

下午两点多,他们从图书馆出来。陆小北突然想换条路走,就带着同桌钻进了一条窄窄的小巷子。巷子里晒着好多衣服,阳光被衣服切成了一块一块的光斑,地上的水泥缝里还冒出了几棵小小的野草,看起来特别顽强。巷子的尽头有个小超市,陆小北走进去买了两瓶水,递了一瓶给同桌,自己也拧开一瓶喝了起来。

拧瓶盖的时候,陆小北注意到超市门口的摄像头——这个摄像头用麻绳吊在天花板上,歪歪扭扭地垂下来,肯定有看不到的地方。陆小北故意站在摄像头看不到的地方,背后就是一堆方便面箱子,空气里有股方便面的香味混着一点塑料味。

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那个穿条纹衫的大哥哥没有进来。陆小北从玻璃上看到条纹衫的影子闪了一下,就像被风吹起来又放下的窗帘一样。他在摄像头看不到的地方待了五分钟,直到同桌不耐烦地说:“陆小北,我们该走了!”

走出超市,陆小北随手把空瓶子扔进垃圾桶,心里默默地想:“这个穿条纹衫的大哥哥,反应有点慢哦,居然没发现我躲起来了。”

晚上回到家,陆小北又在那张纸上的“松松的链子”上补充了两个点:一个是“书店报刊亭的固定点”,另一个是“公交站长椅的补位点”。他还注意到,报刊亭旁边的那个叔叔,鞋底后跟磨损得向外扩,这说明他经常在外面走得很快很快;他的手机壳边缘有一些金属划痕,看起来像是经常和粗糙的东西摩擦。

这些细节看起来不像是“随便看看”,更像是“有组织的行动”。

“有两种不同的注视。”陆小北总结道,“一种好像是在保护我的,另一种就像是在‘学习跟着我’。”

他在纸上写了“先不着急下结论”,还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在没有更多证据之前,绝对不向任何一方“透露自己知道了什么”。

陆小北把这些“慢一点”和“快一点”的小细节都记在心里,就像地震仪记录的那些小小的震动一样。

操场上的风吹过,把球场边黄杨的叶子吹得沙沙响。陆小北在心里想:等回到学校上课的时候,我再把这些事情“说得更明白一点”。现在这个时候,他只需要把“看到的”东西整理得有条有理,不需要让别人知道他发现了这些。

傍晚放学回家,陆小北和妈妈一起下楼扔垃圾。路灯刚刚亮起来,光线淡淡的,把地面照成了一个一个温柔的小圆圈。垃圾桶旁边站着一位清洁工阿姨,戴着口罩,眼睛里满是一天工作后的疲惫。陆小北和妈妈一起说了声“辛苦了”,清洁工阿姨点点头,露出了微笑。

陆小北扔完垃圾回来的时候,经过小区的公告栏。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安全提示”:最近有坏人假装“培训报名”来收集家庭信息,请爸爸妈妈们提高警惕。他停下来看了看,注意到这张公告是“社区居委会”贴的,日期就是今天。

这个时间点好像是有人把他发现的“可疑情况”通过“安全渠道”报告了,然后系统就给出了一个温和的提醒。

陆小北没再多想,拉着妈妈的手就上了楼。妈妈笑着说他像小时候一样爱黏人,陆小北也笑着“嗯”了一声。

晚饭后,陆小北把今天的观察都整理到他的“秘密笔记”里,在“人物-路线-地点-时间”的四个格子里又画了两条新的线。然后,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练习:当被人注视的时候,要表现得和平常一样自然,把“不自然”的地方都写在纸上,而不是表现在脸上。

这是他需要学会的一种“藏在心里的本事”。

夜深了,陆小北躺在床上,窗外的树影在月光下轻轻摇晃。他在黑暗中把今天所有“慢一点”和“快一点”的小细节都拼在一起,像拼拼图一样,拼出了一个差不多完整的节奏图。他想象着那两种注视就像两根不同的琴弦:一根是钢弦,又冷又硬,特别稳固;另一根是尼龙弦,软软的,有时候还会跑调。

他还不着急去弹这两根弦,他只是把手轻轻放在弦上,感受它们的紧张劲儿。

“不要着急。”陆小北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先把棋盘摆好。”

在梦里,陆小北又走上了那条有台灯的跑道,陀螺还在那里滴溜溜地转。这一次他没有去拨它,而是轻轻地把手罩在陀螺上面,听着它“嗡嗡嗡”的声音从指缝里传出来,就像在听一个不能说的小秘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