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好看的历史脑洞小说——《大秦:狱中帝师》!本书以林天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柳白相”的文笔流畅,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更新124735字,千万不要错过!
大秦:狱中帝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灯火将熄未熄,石壁上的水迹映出扶苏微微颤抖的倒影。
他仿佛又回到数月前的章台宫——铜鹤灯树高烧,千枝烛火照得丹墀如昼。
淳于越立于玉阶之下,衣袍猎猎,声音清朗而坚定:“殷、周享国千有余岁,非唯德盛,亦赖分封子弟、功臣为藩屏。
今陛下鞭笞天下,子弟无尺土之封,一旦有田常、六卿之祸,宗室孤立,谁为陛下援?
周青臣等徒以谀辞悦主,非社稷之臣!”一言既出,殿中博士七十余人齐声附和,衣袖翻动如潮。
扶苏当时立于东阶,心跳如鼓,眼中满是崇慕——那是他第一次见恩师以一人之力,直面天威。
回忆至此,扶苏眸光微黯,低声道:
“恩师确是当朝唯一敢驳郡县制的人。
我曾以为,分封如古木深根,可护大秦万世。
而今……”
他抬眼望向林天,声音涩哑,“林先生所言‘时代在进’,如晨钟暮鼓。
旧根虽深,已难再载今日之大厦。”隔壁牢房,蒙毅几乎压抑不住喜色,单膝微屈,压低嗓音:
“陛下!大公子知错了!”嬴政负手立于暗处,旒珠掩眸,唇角却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
“朕早知他终会回头。
郡县如舟,逆水行舟,不进则覆。
他能省悟,不枉朕多年教导。”
蒙毅再拜,甲叶轻响如碎玉:“陛下圣明!”
他转身欲去,忽又踅回,低声谏道:“诏狱秽浊,臣不敢独留陛下。”
嬴政抬手,玄色广袖垂落如夜:“无妨。
朕自有分寸。
速去查此人根底,不得有误。”
蒙毅迟疑一瞬,终是咬牙应诺:“诺!”
脚步如飞,铁甲撞石壁,叮叮当当,转瞬没入黑暗。
牢内,林天见扶苏低头沉思,轻笑一声,声音不高,却带三分促狭。
“既认了郡县,便再问你一事——
当日淳于越言罢,陛下与群臣,各是什么脸色?”扶苏一愣,思绪再次被拽回那场宫宴。——
章台殿上,铜鹤吐焰,香烟缭绕。
淳于越语毕,丹墀之上一瞬死寂。
嬴政端坐御榻,玄袍上的金线龙鳞在烛火下闪出冷光,指尖轻叩玉案,一声、两声、三声……
每一下,都像敲在群臣心口。李斯越班而出,袖中简牍“哗啦”作响,声音清亮却带锋: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治各有时。
今陛下创郡县,建万世功,岂腐儒所知!”话音落,殿中响起低低的应和。
周青臣等人俯身顿首,额头几乎贴地,额上冷汗映着烛光,闪闪如碎星。
支持郡县的大臣们,脊背挺得笔直,眼底压着压抑不住的振奋——
那是新制对旧礼的第一次正面碾压。
而另一侧,博士席中,淳于越面不改色,须发在灯火下如银,目光却如炬。
他身后的儒生们,或低头攥简,或怒目而视,衣袖微微发抖,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惧意。
扶苏忆及此处,喉头滚动,声音低哑:
“当时……陛下并未震怒,唯眸色深沉,似夜海无波。
支持郡县的大臣,眼底皆有喜意;
而博士席间,则如置冰窖,人人屏息。”林天点头,指尖轻敲案沿,似在击节:
“这便是人心。
旧根虽深,新芽已破土。
风雨欲来,且看谁能立于浪尖。”石壁外,雨声忽紧,如万箭齐发。
嬴政静立,听着雨,听着牢内低低的回声,眼底波澜不兴——
仿佛已看见大秦的未来,在风雨中拔节生长。
逼仄的牢房里,潮气与血腥、羊脂灯油的气味交织,像一坛陈年的败酒。
林天把空杯倒扣,指尖在案面敲出“笃笃”两声,声音不高,却仿佛敲进扶苏的骨缝。
“我……”扶苏喉结滚动,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当时我只觉得恩师说得很对,根本没想过其他。”
“行吧。”林天嗤笑,手肘支膝,整个人像一柄出鞘未收的剑。
“那你就替我转告扶苏——让他好好把今日的话嚼碎咽进肚里。”
他顿了顿,语气忽然转冷,“其实也不用想,结果一目了然:
陛下震怒,李斯切齿,周青臣等拍手称快。淳于越那番话,是把刀尖对准了郡县,也把自己送上了风口。”
扶苏怔了怔,回忆像潮水漫上来————章台宫夜宴散后,铜鹤灯一盏盏熄灭,青烟在殿梁上盘旋不散。
内侍急促的脚步声踏碎了深夜的寂静,虎符、铜简、竹简碰撞作响。
翌日黎明,咸阳四门张贴榜文:
“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黑甲军持戟而出,驰道上传来铁蹄击土的闷雷。
扶苏站在东阙下,眼睁睁看着一车车竹简被投入火坑,焦糊味顺着风卷进鼻腔,呛得他泪水直流,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回忆戛然而止,扶苏的指尖无意识掐进掌心,声音发颤:“你的意思是……焚书坑儒,竟是恩师惹的祸?”
林天抬眼,火光在他眸里跳跃成两簇冷焰:“祸首是淳于越,推波助澜的却是六国旧贵。”
“六国?”扶苏眉峰紧蹙,“他们早已国除君俘,还能翻起什么浪?”
林天嗤笑,伸手在案面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像一条暗伏的河。
“六国虽亡,贵族未死。
田氏在齐,项氏在楚,张氏在韩……这些人躲在闾里,披着布衣,心里却揣着王冠。
他们缺的是一面旗。
淳于越那一番‘师古分封’的高论,就是旗杆;
而焚书坑儒,则是旗面。
一旦大秦真把百家推到血泊里,六国遗民便可振臂大呼:‘秦无道,毁我典籍,戮我士人!’
诸子百家走投无路,只能倒向六国旧旗。
到那时,齐之稷下、楚之兰陵、赵之邯郸,皆成星火,只待一夜风来,便可燎原。”
扶苏瞳孔猛缩,仿佛看见无数暗火在夜色里游动。
隔壁石壁后,嬴政负手而立,指背无声地摩挲剑首,青筋隐现。
蒙毅屏息,只觉那一条看不见的暗河,已悄悄漫到自己靴底。
“原来如此……”扶苏喃喃,冷汗顺着鬓角滑入领口。
林天却继续加码,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钉:“你以为淳于越只是为了几本破书?
错!
他是想用旧礼捆住新朝,逼陛下退回分封。
六国贵族顺水推舟,借刀杀人。
焚书坑儒这把火,烧的是竹简,更是郡县的根基。
根基一松,六国便可破土重生。”
扶苏喉头滚动,仿佛咽下一块火炭。
隔壁,嬴政眼底波澜骤起,杀机与惊佩交织——
此人竟把朝堂暗流、天下棋局,看得如此通透!
片刻后,扶苏艰难开口:“既如此,不是更该阻止焚书坑儒?
为何你还要劝大公子袖手旁观?”
林天抬眸,火光映得他半边脸明亮半边脸阴鸷。
“因为——”
他声音陡然转低,像一阵冷风钻进扶苏脊背,“六国要的是旗,百家要的是命。
若大公子此时强出头,正好给了六国旧贵一个现成的旗杆——‘看,连始皇帝的长子都反对焚书坑儒,秦政果然无道!’
扶苏一呼,六国百应;
咸阳一乱,天下皆反。
到那时,大秦的郡县顷刻瓦解,六国复辟,百家依旧难逃刀斧。
与其如此,不如让这把火烧完——烧尽旧籍,也烧掉六国借尸还魂的最后稻草。
大公子要做的,不是救火,而是防火烧到自己,留得青山,等风停火灭,再谈重建。”
扶苏怔住,仿佛被人当头棒喝,冷汗浸透后背。
隔壁,嬴政指节无声收紧,太阿剑在鞘内低低嗡鸣——
那嗡鸣里,有杀机,也有惜才。牢房外,雨声忽急,如万马奔腾。
林天抬眼望天,轻声补了一句:“六国旧贵欲借火生风,却不知风也会反噬。
扶苏若真聪明,就该躲在雨幕后,看风转哪边。”
扶苏垂首,指尖深深掐进掌心,血珠沁出,却浑然不觉。
石壁另一侧,嬴政的眸光穿过幽暗,落在林天身上——
那目光里,第一次出现了“可用”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