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在线寻找锦绣药缘:病弱夫君养成记小说的无删减版本

锦绣药缘:病弱夫君养成记

作者:小仙女的猫

字数:196605字

2025-08-10 18:21:59 连载

简介

备受瞩目的宫斗宅斗小说,锦绣药缘:病弱夫君养成记,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小仙女的猫”创作,以温宁沈聿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喜欢宫斗宅斗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来一读为快吧!

锦绣药缘:病弱夫君养成记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一碗清淡的药汤,开启了温宁在沈家的新生活。

接下来的三日,日子过得平静而又规律。每日清晨,温宁都会准时去地窖取药,然后在小厨房里,亲手为沈聿熬制那一碗“开路汤”。

她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什么。桂嬷嬷从最初的寸步不离,到后来的默许旁观,再到如今,已经会主动为她打好清水,备好柴火。她看温宁的眼神,也从最初的警惕和怀疑,变成了一种混杂着敬畏与好奇的复杂情绪。

而那碗药,也雷打不动地,每日由温宁亲手喂给沈聿。

这个过程,总是很安静。

温宁不说话,沈聿也不说话。一个神情专注地喂,一个面无表情地喝。屋子里,只有汤匙与瓷碗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可变化,却在悄无声息中发生。

最先察觉到不对的,是桂嬷嬷。第三日清晨,她为沈聿擦拭身体时,惊讶地发现,小少爷往日里因久卧而有些浮肿的脚踝,似乎消减了一些。而且,他身上那股子因常年喝药而积攒下来的、挥之不去的燥热气息,也淡了许多。

这个发现,让她激动得险些打翻了水盆。她不敢声张,只是在看向温宁时,眼神里的敬畏,又深了几分。

而沈老太太,则是在第三日的下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转机。

那天午后,她照例坐在沈聿的床边,为他念着书。念到一半,她有些口干,便停下来喝水。就在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沈聿,忽然睁开了眼睛。

“祖母,”他开口,声音依旧微弱,却比前几日,多了一丝中气,“您念错了。那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是‘高山仰之’。”

沈老太太拿着茶杯的手,猛地一抖,茶水洒了出来,濡湿了她的衣襟,她却浑然不觉。

她怔怔地看着自己的孙儿,眼眶瞬间就红了。

有多久了?有多久聿儿没有力气纠正她念错的字了?自从他病重之后,大多数时候,他都只是静静地听着,像一尊没有生命的玉像。她甚至一度以为,他的神智,都开始模糊了。

可现在,他不仅听进去了,还指出了她的错误!

这意味着,他的精神,他的神智,正在好转!

“是……是祖母念错了,老糊涂了。”沈老太太放下茶杯,用袖子胡乱地抹着眼睛,声音哽咽,“是‘景行行止’,我们聿儿,记得最清楚了。”

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反反复复地念叨着“好起来了,好起来了”。

而这一切变化的源头,正端着一碗新熬好的药汤,安静地站在门口。

“老太太。”她轻声开口。

“宁儿来了!”沈老太太像是见到了救星,连忙起身,将她迎了进来,“快,快给聿儿看看,他……他今天精神好多了!”

温宁点点头,将药碗放在桌上,走到床边。

“小少爷,请伸手。”

沈聿看了她一眼,顺从地将手腕递了出来。

温宁再次搭上他的脉搏。

这一次,她的眉头,舒展得更开了些。指尖下的脉象,虽然依旧沉细无力,但那股子浮于表面的、如同乱麻般纠缠的燥乱之气,已经消散了大半。脉搏的跳动,也比三日前,沉稳了那么一丝丝。

这说明,她那碗“开路汤”,已经起效了。郁结在沈聿体内的药毒和燥火,正在被一点点地清理出去。

“如何?”沈老太太紧张地问。

“积热已退,郁气稍解。”温宁收回手,言简意赅地总结道,“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下一步?”

“固本培元。”温宁看向沈聿,解释道,“前三日是‘泄’,将您体内的淤堵之物清理出去。从明日起,便是‘补’,要将您亏空的元气,一点一点地补回来。”

“还要换方子?”桂嬷嬷忍不住问。

“不止换方子,还要换形式。”温宁摇了摇头,“汤药力猛,不宜再用。明日起,改为药膳粥。”

“药膳粥?”沈老太太和桂嬷嬷都是一愣。

“嗯。”温宁走到桌边,看向早已准备好的纸笔,对沈老太太说道:“老太太,劳烦您,或是桂嬷嬷,代我执笔。”

沈老太太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这孩子认得医书,却从未有人教过她写字。她心中愈发怜惜,亲自上前,拿起笔,温和道:“宁儿,你说,祖母来写。”

温宁点点头,清脆的声音在屋子里响起:

“黄芪四钱、党参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此四味,取其精华,与粳米、山药同煮,熬成糜粥。此方名为‘四君子粥’,乃是健脾益气第一方。小少爷脾胃虚弱,药石难进,用此粥,既能果腹,又能补益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强健了,才能将吃下去的东西,化为自己的气血,这才是真正的‘补’。”

沈老太太一边听,一边动笔,将一个个药名,郑重地写了下来。她虽不懂医理,却能从温宁那清晰笃定的语气中,感受到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写完方子,她看着眼前这个小小的、却仿佛无所不能的孩子,心中再无半分怀疑。她郑重地将方子交给桂嬷嬷,吩咐道:“听到了吗?从明日起,就按宁儿说的办!”

温宁交代完,便准备离开。

“等等。”

床上的沈聿,却忽然开口叫住了她。

温宁停下脚步,回头看他。

“你……以前在哪里学的医?”沈聿看着她,那双黑曜石般的眼睛里,带着浓浓的探究。

这三天,他一直在观察她。她不像一个孩子,她做事时的专注,说话时的条理,都远超她的年龄。尤其是她对药理的理解,更是匪夷所思。他心中,早已充满了无数的疑问。

“我没有学过。”温宁迎着他的目光,平静地回答,“我只是记性好。祖父留下的医书,我都记在脑子里了。”

这是她目前,唯一能给出的,也最合理的解释。

沈聿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并不完全相信。但他也没有再追问。

他只是换了个问题:“那本医书,你都看懂了?”

“不懂。”温宁摇了摇头,坦然道,“十成里,能懂一成就不错了。很多东西,只是死记硬背下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倒是实话。原主的祖父温院判的医术,博大精深,远非她一个现代中医师能完全企及。她如今所用的,更多是她自己的知识,与从医书中得到的印证和启发相结合。

沈聿看着她,沉默了片刻。那双过于聪慧的眼睛,仿佛在分辨她话里的真伪。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期待。

“那……你可愿意,说给我听听?”

温宁微微一怔。

“你每日熬药时,可以将你不懂的地方,念给我听。”沈聿的目光,落向窗外,声音飘忽,“我躺着,也无事。”

温宁瞬间明白了。

他不是真的想听她念医书。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她的“本事”,来探究她知识的来源。同时,这也是一种示好,一种平等的、属于聪明人之间的交流邀请。

这个七岁的男孩,心思深沉得可怕。

温宁的心中,第一次,对这个名义上的“小丈夫”,生出了一丝真正的、名为“棋逢对手”的兴趣。

“好。”她点头,答应了下来。

就在她准备转身离开时,一个念头,忽然闪过她的脑海。这个念头,是基于她这三日诊脉时,察觉到的一丝极其微弱、却始终挥之不去的异常。

她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沈聿,忽然问出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小少爷,你平日里,右手的小指,是不是会时常感到一阵发麻,像有小虫子在爬?”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