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年代小说,那么《八零娇软美人换嫁小叔,好孕成双》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肉蟹煲很好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姜柠霍璟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八零娇软美人换嫁小叔,好孕成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京棠晚报的对家,是年前新成立的边霞小说报。
最开始两家算不上有什么矛盾,京棠晚报是知名大刊,没必要搭理一个私人老板开的小说报。
谁知道边霞小说报开始碰瓷。
京棠晚报知名度高,稿费高,很多高质量作品都往这投稿,边霞小说报就差远了。
但京棠晚报的小说栏目,是周刊,一周才一小本,读者看不过瘾。
边霞小说报就请了写手,仿着京棠周刊热度高的文章,一次写上个五六篇,一天发一篇。
读者看京棠晚报的周刊不过瘾,边霞的文章虽然水准一般,但也能解解馋,打发一下时间。
等京棠晚报出了新周刊,边霞就如法炮制,再洗一遍稿子,日日发。
报社态度也很模糊,不知道的,还以为边霞是京棠的子刊呢。
京棠晚报看不上边霞的这些手段,却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忍着。
边霞一直是捡京棠碗外面装不下的肉吃,谁知道从半个月前开始,全都变了。
据说是国外的洋人投资了边霞晚报,大笔的钱砸下去,要把报纸办得知名,口号是取代京棠晚报。
边霞的编辑也开始抢京棠的稿子,甚至做出过假扮京棠员工,冒领投稿信件的事情。
这次更是撕破脸,私联京棠谈好的作者,在送印刷厂前抢稿子,摆明了要让京棠开天窗,让读者咒骂。
总编李青城抬了抬眼镜。
“这点事慌什么,拿之前留存的稿子顶上不就行了?”
采编摇了摇头。
“不行!缺的版面太大了,稿子参差不齐,全挤在一起很难看。”
姜柠接过来采编手里的排版,注意到边霞抢的稿子,全是小说栏目的,好几页空白挤在一起。
哪有人会盯着一个栏目抢稿子,还拿走每个作者的联系方式,把他们都说动?
边霞给的钱再多,也有作者认准了京棠的名气,不肯把文章给小报的。
更像是内部有人两头瞒,导致作者集体撤稿。
但现在来不及计较这些,姜柠打量着缺的版面,看了看李青城。
“总编,让我来试试吧。”
李青城烦躁地灌了口茶。
“你都是写散文和诗,在学校也是写古文注解,哪里会写这些通俗小说。”
“京棠口碑最重要,这一期就是不出了,也不能把质量不好的稿子印上去!”
采编哎呦一声。
“李总编呐,要是空一期,边霞怕不是要蹬鼻子上脸了,后面再来几次,难道咱们次次空吗。”
“这读者订刊都有惯性,两期没有,就懒得再订了!”
姜柠直接拿过李青城的钢笔,跟着采编往外走。
“带我去办公桌,我来写,如果写不出来,再开天窗也不迟!”
李青城烦躁地摆摆手,由着她去,还让采编把墨水屏也给捎上。
报社编辑部坐满了人,都拿着笔发愁。
通俗小说他们不是不能写,只是一下午要写出来几千字的短篇小说,要文笔流畅结构合理,还要保证新颖独特,实在是为难他们。
姜柠被采编领到自己的桌子,也没来得及看原身在抽屉留下什么东西,拿了稿纸就开始写。
有注意到她的,撇了撇嘴。
“这不是咱们要辞职的姜主编吗,怎么回来了?”
采编小声解释。
“姜主编没提过辞职,听说是姜雪弄错了。”
副主编薛问兰脸色不好,阴阳怪气。
“仗着总编是她清北的老师,把京棠当自己家呢。”
要是姜柠辞职,自己这个副主编就能升职,谁知道流程都快走完了,她又要回来。
薛问兰也在京市读中文系,不过是个普通大学,在京棠干了两三年才混上副主编。
谁知道姜柠,刚毕业就进京棠当上主编!
就因为她是清北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写几个破散文,谁不会啊?
看姜柠不说话,埋头写东西,薛问兰冷哼一声。
“姜主编也要写通俗小说啊,还以为你看不上呢。”
“你一个写散文的,知道短篇小说怎么写吗?那我问你……”
姜柠冷声:“闭嘴。”
在现代她都是键盘打字,不适应手写,还好原身字迹和她差不多,但是写多了字还是手酸。
本来就很忙,碰上这个人在那唧唧歪歪,烦死了。
薛问兰瞪大了眼睛,手里的钢笔在纸上渗出来墨水都没注意。
这姜柠吃枪药了!以前不都是柔柔弱弱,不敢跟人冲突的!
办公室其他人小声抱怨。
“问兰啊,你就小声点,大家都在忙呢,你不要吵啊。”
采编也小声打圆场。
“薛副主编,您别生气,我听说姜主编之前进医院了,忘了一些事,性格也变了……”
姜柠脑子坏了?
薛问兰憋着气,脑子里又免不了想八卦几句,但办公室没人和她聊,气得把笔一摔,找印刷厂的人周旋去了。
写写写!这帮傻子就知道写!
就这一会儿功夫写的出来吗!
还不如跟印刷厂的人多谈谈,通融一下印刷时间!
办公室里,全是笔尖划过纸的沙沙声,姜柠写完最后一笔,松了口气,盖上钢笔帽。
采编前面只看了个开头就被抓走干活了,这会回来看她写完了,急得凑过来要抢。
“让我看看!”
姜柠先给他墨迹干了的几张,把刚写完的放在窗台晾一晾,揉着手腕。
不是说七八十年代报社都有打字机吗,怎么京棠这种大报社还要她手写。
再仔细问其他人,才知道这些都是紧着日刊那边用,周刊还是手写为主。
姜柠去喝水休息了,她写的文章却在办公室传开了。
周刊空出来的大约是近万字的空白,要半个下午构思出符合京棠一贯质量的短篇小说,很难。
京棠的读者很挑剔,哪怕是通俗小说,你哪里写的有漏洞,马上就寄信来报社了。
所有姜柠就没写短篇,干脆搞个新奇的,搞个长篇连载。
国内外报社连载小说已经很成熟,《申报》在上世纪末就有连载小说了。
只是京棠晚报一贯崇尚高质量散文刊,和哲理寓意的短篇小说,不大看重这方面。
短篇构思不好立刻就会被读者骂,但是长篇嘛,有的是机会在后面的连载圆上设定。
写了三章左右,够京棠这一期不开天窗了。
而且姜柠写的也不是普通长篇,有点类似网文,每一章都留了点钩子,淳朴的八十年代读者,哪里见识过这么险恶的断章。
那头,采编刚看完第二章,第一个抢到第三章,美滋滋地读完,却发现故事停在高潮。
翻到背面,没有了。
采编撕心裂肺。
“姜主编!你怎么停在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