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屿川未眠》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酒执”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本书的主角是赵屿川姜晚,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目前本书已经连载,千万不要错过!
屿川未眠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十一月的风,像一把磨钝了刃口的冰刀,刮在脸上带着干涩的寒意。
期中考试的成绩单像一片沉重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高一新生的头顶。
而紧随其后的家长会,则成了这片阴云酝酿出的、一场无可逃避的雷雨。
高一(七)班的教室被重新布置过。
课桌整齐排列,桌面上贴着学生的姓名标签。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绿萝,勉强增添一丝生机。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期待和淡淡清洁剂味道的复杂气息。
赵屿川站在教室后门外的走廊阴影里,背靠着冰冷的墙壁。
他手里捏着一张折叠起来的成绩单,纸页边缘已被他无意识地揉搓得起了毛边。
化学那个刺眼的“65”分,像烙铁一样烫着他的视线。他能清晰地想象出母亲看到这份成绩单时,那失望又忧虑的眼神。
画室的压力并未减轻,苏老师对一张大卫石膏眼睛结构图的反复否定,让他昨晚几乎熬到凌晨。
此刻,疲惫和一种即将面对审判的无力感,沉沉地压在他的肩头。
走廊里渐渐热闹起来。
家长们陆续到来,带着各种表情:有的意气风发,步履轻快;有的眉头紧锁,步履沉重;更多的则是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混合着期待和忐忑的神情。
陈默的母亲嗓门洪亮,正拉着另一位家长热烈讨论着什么,陈默在一旁抓耳挠腮,一脸生无可恋。
林薇的母亲打扮得体,正和姜晚轻声交谈,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赵屿川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影,落在教室门口。姜晚正陪着她母亲。
她的母亲气质温婉,穿着素雅的羊绒衫,眉眼间和姜晚有几分相似,只是更多了些岁月的沉静。
她正低声和姜晚说着什么,姜晚微微侧头听着,神情柔和而专注。
她的成绩单在母亲手里,赵屿川不用看也知道,那上面的分数一定耀眼得足以让任何家长感到欣慰。
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洒在她们母女身上,勾勒出一幅和谐而温暖的画面。
赵屿川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成绩单,指尖冰凉。
他移开视线,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和距离感,悄然爬上心头。
“屿川?”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关切响起。
赵屿川猛地回神。
母亲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他面前。她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外套,头发简单地挽着,脸上带着长途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却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儿子眼中的不安和躲闪。
她伸出手,想摸摸赵屿川的头,却在半空中顿了顿,最终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
“妈。”赵屿川低低喊了一声,声音有些干涩。他把手里皱巴巴的成绩单递过去,像递出一份认罪书。
母亲接过成绩单,展开。
她的目光在那几科尚可的成绩上短暂停留,最终落在了那个刺眼的化学分数上。
赵屿川清晰地看到母亲眼里的光黯淡了一下,眉心几不可察地蹙起,嘴角抿成了一条紧绷的线。
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将成绩单折好,小心地放进自己随身带的布包里。
“进去吧。”母亲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
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家长和学生。
王老师站在讲台上,开始讲话。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出来,分析着班级整体情况,表扬进步显著的同学,也委婉地指出部分学科存在的普遍问题。
每当念到某个高分学生的名字时,教室里总会响起一阵轻微的赞叹和羡慕的骚动。
赵屿川坐在母亲身边,能感觉到母亲的身体在那些名字被念出时,会不自觉地微微绷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比如化学、物理的综合应用能力,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王老师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赵屿川的方向。
赵屿川低着头,盯着自己交握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能感觉到母亲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带着沉重的担忧和无声的询问。那目光比任何斥责都更让他难受。
他甚至不敢去看前排姜晚和她母亲的方向,那里一定只有平静和欣慰。
“……高中阶段,兴趣特长固然重要,但文化课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是未来升学的基石。
希望各位家长也能和学校一起,帮助孩子们做好时间规划,分清主次……”王老师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赵屿川内心最深的挣扎和矛盾。
他感觉画室里那些揉皱的废稿,苏老师冰冷的训斥,还有眼前这张刺眼的成绩单,都化作了沉重的枷锁,牢牢地套在他的脖子上。
家长会结束,家长们围着王老师询问各自孩子的情况。
赵屿川的母亲也走了过去。赵屿川独自站在教室外的走廊里,看着母亲微驼的背影淹没在人群中。
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走廊的灯光是惨白的,映着他苍白的脸。
“赵屿川?”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赵屿川抬起头。是姜晚。
她似乎刚从人群中出来,脸上带着一丝歉意:“那个……你妈妈在和王老师说话。
林薇妈妈问我要不要一起走,我……我说等会儿。”她解释着,目光落在赵屿川明显疲惫而低落的脸上,清澈的眼底掠过一丝清晰的关切,“你……还好吗?”
赵屿川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是真切的关心,没有探究,也没有那种身处高位的优越感。
这反而让他心头那点强撑的壁垒瞬间崩塌。他张了张嘴,想说“没事”,喉咙却像是被什么堵住,最终只化作一个极其轻微、几乎无声的摇头动作。
他迅速低下头,避开了她的目光。
姜晚看着他低垂的头和紧抿的唇,没有再追问。
她只是安静地站在旁边不远的地方,和他一起,隔着几步的距离,沉默地等待着。
走廊里的喧嚣似乎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惨白的灯光下,两个身影被拉得很长。
赵屿川能听到她清浅的呼吸声,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干净的皂角清香。这份沉默的陪伴,没有言语,却像黑暗里的一盏微弱却温暖的小灯,无声地驱散着他心头的一点寒意。
不知过了多久,赵屿川的母亲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强撑的疲惫笑容。
她看到姜晚,愣了一下,随即温和地对她点点头。
“阿姨好。”姜晚礼貌地问好。
“你好。”赵屿川的母亲应了一声,转向儿子,“屿川,我们走吧。”
“嗯。”赵屿川应道,对姜晚低声说了句“走了”,便跟着母亲离开了。
走出教学楼,寒风扑面而来。
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校园里亮起了路灯,昏黄的光晕在寒风中显得有些飘摇。
“屿川,”母亲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风里响起,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王老师……跟我谈了很多。”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他说你是个有想法的孩子,画画也很好……但高中……时间就这么多,精力也有限。他说……希望你……能把更多心思放在正课上。那些画画……等以后上了大学,或者……时间充裕了再……”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那小心翼翼的试探背后,是王老师灌输的“主次分明”,是现实压力下无奈的妥协。
赵屿川沉默地走着,脚步踩在干枯的落叶上,发出碎裂的脆响。
他没有反驳,也没有点头。只是感觉心头那点刚刚被姜晚的陪伴驱散的寒意,又更猛烈地卷土重来,带着冰渣,刺得他生疼。
他想起了画室里苏老师那句“别浪费天赋”的冰冷训斥,想起了自己面对石膏像时那种近乎本能的专注和投入。
路灯的光将他和母亲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在空旷的校园小径上沉默地移动着。
他微微侧过头,看着身边母亲在昏黄灯光下显得格外单薄的身影,鬓角似乎又多了几丝白发。
一股沉重的酸涩堵在胸口,最终化作一声压在心底的、沉重而无声的叹息,消散在十一月的寒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