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副本系统,我让朱元璋泪奔这书“YY花0”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讲述了朱柏的故事,看了意犹未尽!《大明:副本系统,我让朱元璋泪奔》这本连载的历史脑洞小说已经写了224973字。
大明:副本系统,我让朱元璋泪奔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这也太离谱了,五十万大军怎么会输给几万人?大明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朱棣小声嘀咕着。
朱元璋猛地一声喝道:“都闭嘴!”
朱棣立刻闭嘴,不敢出声。
虽然朱元璋不愿轻信朱柏的话,但一想到他曾死而复生的奇异经历,心头又开始动摇。
他紧盯着朱柏,低声问:
“那你凭什么证明你所说属实?”
众人屏息凝神,都将目光投向朱柏。
朱柏徐徐开口:
“我曾受仙人指引,能预见未来,并亲往正统年间改写结局。但前往那里,需要三日时间。”
朱元璋眯起眼:“你是说,三天后能到正统朝?”
朱柏苦笑点头。
朱元璋又问:“你要怎样才让我相信你不是在骗人?”
朱柏沉吟片刻,随后说道:
“那我便带你们亲眼见证未来发生的事吧。”
他清楚,要让老朱相信,只能展现出真本领。而他拥有跨越时空见识的能力,自然也有办法让大家看见未来的景象。
只见他轻轻一挥手。
朱元璋、朱标和朱棣皆为之一震。
紧接而来的,是一个更为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
一道光芒浮现,如同正在发生的事件真实再现众人眼前。
惊讶与震撼写在每个人的脸上,目光由影像转到朱柏身上,满脸不敢相信。
“这影像能展现大明未来的境况,也可以重播正统年间的事件。”朱柏缓缓解释。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目光久久未曾离开朱柏。
“小十二,这一次咱信你了,你果然有此本事。”他沉声说道。
身旁的朱标与朱棣也都默默点头。
朱柏一抬手指着影像说道:
“别分神了,快看,正统年间的情景正在上演。”
听到这话,朱元璋等人齐齐看向光影之中。
殿内,一名身着龙袍的幼童站在中央,御座静立一旁。众臣恭敬注视着这位年少天子,气氛庄重严肃。
突兀的情景让三人愣住。
“这小孩,就是正统皇帝?”朱元璋脱口问道。
朱柏微微颔首,看向朱棣,心中略有感叹。
四哥,若终归无法掩盖,只怕你要面临滔天风暴了!
他心头默默为兄长叹息。
殿内画面同时浮现。
年幼的帝王一拍手,正要做出决定,语气坚定:
“瓦剌胆敢杀害我朝使臣,是对大明极大的羞辱!”
“看来,他们等着我们出兵亲征,那我便亲征,让他们见识什么叫做大明军威!”
他猛地转身,一掌击在龙椅上,怒火显于面容。
朱元璋望着此景,嘴角不自觉抽搐。
朱标和朱棣同样感到不适。
一国之君,竟这般冲动轻率,像个毛孩子!
朱元璋面色沉重,狠狠瞪向朱标。
“老大,你儿子就这样做皇帝?”
朱棣连连赞同:“确实,这正统帝太让人失望,脑子一热就想打仗?”
见到画面中的君王,朱棣越看越恼。
朱标低头无语,羞惭难言。
唯独朱柏沉默地看着,心中觉得几分好笑。
他瞄了一眼身边的朱棣,那人明显带着得意。
四哥,你现在高兴还太早,很快,你就笑不出来。
朱元璋似猛然想起什么。
转头看向朱柏:“这家伙不会就因为这么点事就去征伐瓦剌?”
“正是。”朱柏应道:“就是因为这次仓促出兵,五十万大军在瓦剌折戟沉沙。”
朱棣低声嘟囔:“大哥,你这是教出了个什么儿子?”
朱柏默然。
一道寒光扫来,朱棣当即闭嘴。
镜头再转。
正统帝眼中怒火燃烧,似已做出重大决定。
“不灭瓦剌,吾宁弃帝位!”
话落。
画前三人皆沉寂。
朱元璋愤怒难抑,怒意在胸口燃烧不止。
“竟无一人劝阻?朝中那么多大臣,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几乎失控。
这哪里是打仗?这纯粹是在胡闹!
“这些大臣就只会吃饭吗?”
“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孩童,就想上战场?还不够别人塞牙缝。他坐稳皇位不行吗?学什么出征?”
朱元璋眼中几欲冒火,怒不可遏。
朱柏低声说道:“爹,您别生气。其实有人曾经劝过他,但他根本没听。”
朱元璋一怔,缓缓将目光投向朱柏。
“爹,等会儿您接着看便明白了。”朱柏继续说道。
画面继续呈现,那位于谦的声音响起:
“这一仗,其实不必打。”
群臣一震,只见一个穿蓝袍的人从群臣中走出。
画中蓝袍男子稳步前行,神情自若。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等人,都在静静凝视着他。
“这人气度不俗,应当是个难得的人才。”朱元璋低声评价道。
朱柏缓缓道:“在土木堡之变后,是这位于谦挺身而出,保住了大明江山。”
这句话令几人无不动容。
“他如此重要?”朱标凝视画面,“他的能力真这么突出?”
“正是如此,于谦后被世人赞为国士无双。若非他在北京危急时力挽狂澜,大明恐怕早已不复存在。正是因为他,大明得以延续二百年国运。”
老朱神情激荡,目光中闪烁着震撼与兴奋,朱棣与朱标也同样心神难平。
国士无双!
这称号,可不是谁能当得起的!
他们更震惊地得知,北京保卫战的关键之人,正是眼前的这位人物。
朱元璋赞叹道:“好一个国士无双!好一个于谦!”
朱标也若有所思开口:“若果真如此,那日后大明到底怎样了呢?”
朱元璋面露沉重:“即使不说后来之事,仅一场大战白白葬送五十万军队,跟毁灭何异?”
一时间,气氛低沉下来。
“等等我得问十二弟——关于我大明到底延续了多少年,一定得问清楚。”朱元璋下定主意说道。
画中于谦自人群中走出,神情坦然,从容不迫。
这般气定神闲的风范,不是凡人所能有。
画面中那正统皇帝眉头微皱,有些尴尬。
他没想到这次北征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更没想到竟有人敢于直谏君主。
皇帝开口问道:“你说什么?”
于谦镇定作答:“回陛下,依臣之见,这一仗,或许不打为好。”
“你把朕当笑话看了?朕已言明,这一仗,势在必行!”
“瓦剌那些宵小之徒,竟敢杀害我大明使者,若不兴师问罪,岂不让其更加蔑视我朝?”
正统帝冷冷说道。
于谦语重心长地劝道:“可是陛下,此事确系我方理亏在先。朝廷官员私下携带兵器至敌营交易,已是触犯律法。即便死于瓦剌之手,也是罪有应得。我朝既已失理,不应以此为由出兵。”
……
闻言,朱元璋若有所思。
“照你这么讲,那位官员乃是咎由自取,纵然死,也谈不上冤枉。”
“而这位皇帝,为了这么个罪人出兵征讨瓦剌,旁人又会怎么看大明?”
“依咱看,于谦拦得对。”
朱元璋点点头,对于谦更加满意。
他瞧得出,于谦刚直不阿,言辞毫不避讳。
这等性子正是老朱所欣赏——直来直去,不像那般士大夫满腹权谋。
朱标紧锁眉头,担忧地问:“十二弟,你意思是于谦虽然劝了,但没拦住?”
“嗯,最终没能拦住,否则那五十万大军不会白白丧命。”
此言一出,朱元璋与朱棣等人皆默然。
朱标心中顿时慌了神,暗忖自己说错话了——毕竟那是自己家的后人。
若是父皇雷霆震怒,他自己也难辞其咎。
倘若当年朱标知道正统皇帝实为朱棣之后,不知会如何感想。
……
镜头再度拉回到正统帝身上。
于谦一番话说得皇帝一时语塞。正统帝望向另一大臣,问道:“于谦所言属实?那位大臣真曾私卖军器?”
那位朝臣拱手应答:“皇上,于谦所言无虚,实有其事。”
皇帝脸上顿时神色凝固。
但出兵之心未改。
他沉声喝道:“瓦剌残暴狡诈,屡次欺压我朝官民!”
“不仅抢夺百姓粮食,更肆无忌惮地杀我使节!”
于谦不假思索地应道:“讲理?那此事朝廷确实理亏!即便陛下胸怀大志要荡平瓦剌!也不宜因此小事兴师动众,如此行事,殊为不当!”
……
此刻,朱元璋微微一笑。
“讲得好,这昏君正需要这么一番痛斥!”朱元璋面带赞许之色。
朱柏开口说:“父皇,可惜这位皇帝完全不听劝!”
话音刚落,朱元璋脸色一沉,抬腿一脚踹在朱标身上,大声斥责:“都怪你养的好儿子!”
朱标顿时老泪纵横。
朱柏目光略一偏,扫向朱棣,却发现那燕王嘴角微扬,满脸带笑。
朱柏轻叹一声,再不多语。
……
画中再起风云。
只见正统皇帝愤然喝道:“打战还需什么道理可言?!”
面对帝王雷霆之怒,于谦依旧昂然无惧,直言对视:
“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曰。
画面推进,朱元璋满面怒容,情绪高涨。
空气沉闷,朱标低着头,静默不语——他太清楚父亲发起火来是何等威势。
朱元璋怒火难平,低沉问道:
“这孩儿若是安心守着皇位,也就不会惹出这许多祸事了吧?”
朱柏道:“只可惜他不甘于此,他选择模仿太宗皇帝,想当一个亲征四方、建功立业的帝王。”
此言一出,朱元璋眼中光芒闪过。
“太宗?你说的是——”
朱标顿时面色苍白,往后微退一步。
“父皇,这些未来之事我一无所知!真不是我干的!”
他语气恳切,声音微颤。
“我从不知大哥日后竟如此英武,连太宗都能调度指挥!莫非大哥当年还曾亲自领军征战?”朱棣由衷赞叹道。
“大哥果真深藏不露啊!”他连连称奇。
而朱柏却只是立在当场,暗暗叹息。
说“太宗”并无错,但他所说的并非大哥朱标,而是自己。
若此事让父皇知晓,等于是承认了他日后称帝成为永乐帝的真相,到时父皇震怒可想而知。
而那个如今在画中受辱的正统帝,竟然还是他的后人,若让父皇知道此事,更会震怒难忍。
朱柏心中默然,还是暂不道破的好。
但该说的,还是要讲清楚。
“正统帝之所以御驾亲征,虽与太宗之举有关,却还有更为关键的原因。”
“何因?”朱元璋问。
“是一个太监。”
“此人自幼伴正统帝成长,以太宗皇帝为偶像,常常鼓动皇帝亲征。”
朱元璋沉默。
朱标无言以对。
朱棣面露不解:“一个小小太监,能有多大本事?这岂是儿戏?”
朱元璋怒火中烧,“你不会是想告诉我,这场仗打完后,皇帝居然将大权全交给这个太监,结果军队一败涂地吧?”
殿内一时寂静。
朱柏点头,声音沉重:“没错,几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后世称这一事件为‘土木堡之变’。”
“啊啊啊——!”
朱元璋瞬间失控,一脚接一脚猛踹向朱标。
那力道之狠,似乎能直透心底。
尽管一向最疼爱长子,但听说子孙竟落得如此下场,他的怒气如火山爆发。
“爹……您别踹了,疼啊……轻点……”
“太宗皇上,你果然厉害!看看你的后人成了什么样子!”
“你还想让我原谅你?你教出的这些子孙,实在太不争气,让我失望透顶!”
朱元璋怒吼,“朱标,好你个皇上!真是治理有方啊!”
旁边,朱棣忍不住笑出声,一边看一边笑得直不起腰,眼泪都出来了。
一旁的朱柏默默望着他,未发一言,只低声一叹。
朱棣赶忙掩住笑意,但脸上那份幸灾乐祸的表情早已藏不住。
两人未再多言,面前的画中场景依旧继续着。
画面中,正统帝走入宫廷,迎接他的是一个身着华贵服饰、神情傲慢的女子。
她气场非凡,一看就是贵不可言。
朱元璋盯着那女子,满脸怒意。
“她是哪一个?”
朱柏答:“她是孙太后,当朝太后。历史对她褒贬不一,但关于她的传闻大多颇为不堪。”
朱元璋目光阴冷,“讲!她做了什么恶行?”
“先皇早亡,她扶年幼的正统帝登基。表面上被人称为贤后,实际上也有人说她祸国殃民。”朱柏缓缓说,“后人送她一个称号——‘一代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