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九重春色锁玉堂》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宫斗宅斗小说,作者“锦衣怪客”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杨清澜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148796字,喜欢宫斗宅斗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九重春色锁玉堂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百卉园赏花会后的第二日,天色尚未大亮,听泉阁外便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骚动,夹杂着幼春刻意提高的劝阻声和另一道略显焦急的中年女声。
杨清澜本就浅眠,闻声立刻警醒。她迅速将乌木簪戴回发间,整理好衣裙走出内室。只见院中,幼春正张开双臂,有些无措地拦着一位身着丁香色缠枝纹襦裙、头戴珠翠的妇人。那妇人约莫四十上下年纪,面容与杨清澜有五六分相似,只是眉宇间刻着更深的忧急与世故,此刻正试图绕过幼春往里闯,正是杨清澜的生母,杨玄珪的继室夫人卢氏。
“阿娘?”杨清澜一怔,心中讶异。父母此时应在长安城中,如何会突然出现在这戒备森严的华清宫?
“我的儿!”卢氏一见女儿,眼圈立刻红了,也顾不得仪态,上前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力道之大,让杨清澜微微蹙眉,“你没事吧?可吓死为娘了!”
“女儿无事。阿娘,您怎么来了?”杨清澜扶着母亲在尚未完全收拾利落的厅中坐下,示意幼春去守着门口。
“怎能不来?!”卢氏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压低了声音,语速又快又急,“长安城里都传遍了!太子殿下……还有鄂王、光王,在华清宫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被废为庶人!你阿爷在国子监听到消息,当场就差点晕过去!这是塌天的大祸啊!”
她紧紧攥着女儿的手,指尖冰凉:“我们杨家虽说与东宫素无深交,可你……你和你三妹妹玉环都在宫里!尤其是你,前些日子刚在御前露过脸,又得了惠妃娘娘的‘青眼’,这风口浪尖上,阿爷和阿娘在长安是坐立难安,生怕你们被牵连进去!你阿爷连夜托关系、使银子,好不容易才求得一个随驾运送典籍的由头,我们天不亮就赶过来了!”
原来如此。杨清澜心中了然。太子被废,朝野震动。作为弘农杨氏的一员,又与正处于漩涡中心的寿王夫妇关系密切,父亲杨玄珪的担忧绝非多余。在官场沉浮多年,他太清楚这等政治风暴的残酷,动辄便是抄家灭族之祸。
“让阿爷阿娘担忧了,是女儿不孝。”杨清澜垂下眼睫,语气带着歉然,“女儿与三妹妹一直谨言慎行,并未卷入此事。”
“谨言慎行?”卢氏却并未放心,目光锐利地扫过屋内尚未完全消除的搜查痕迹,声音压得更低,“那前夜龙武军搜查各宫苑,听说连你这听泉阁也未能幸免,这又是为何?清澜,你老实告诉阿娘,你到底……知不知道些什么?或者,手里有没有什么不该有的东西?”
杨清澜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阿娘多虑了。那夜搜查声势浩大,椒房苑内各处偏院几乎都被查过,并非独女儿一处。想必是陛下震怒,要肃清宫禁,与女儿并无干系。女儿能有什么不该有的东西?”她语气坦然,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委屈。
卢氏盯着女儿看了半晌,见她神色平静,不似作伪,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眉头依旧紧锁:“没有便好,没有便好……你是不知道,如今这情势……唉!”她重重叹了口气,“太子倒台,惠妃娘娘和寿王殿下看似风光无限,可这圣心难测,谁知下一刻又会如何?你阿爷说,如今朝中暗流涌动,不少原先依附东宫的官员都在急着撇清关系,另寻门路,也有不少人等着看杨家的笑话,看寿王能否真的入主东宫……”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长安城内的风云变幻,语气中充满了对家族前途的忧虑。杨清澜默默听着,心中却是一片清明。父亲的担忧,母亲的焦虑,都源于对权力的恐惧与渴望。他们希望借助女儿与寿王、惠妃的关系更进一步,又害怕在这惊涛骇浪中舟覆人亡。这种矛盾而现实的心态,正是这个时代许多官宦家族的缩影。
“阿娘,”待卢氏情绪稍平,杨清澜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阿爷和阿娘的担忧,女儿明白。只是,越是此时,我们越需沉住气。陛下圣心独断,非我等臣子所能揣测。妄动,不如静观。女儿在宫中,自会万事小心,绝不会行差踏错,连累家族。也请阿爷在朝中,谨言慎行,静待时机。”
她这番话,既是安抚,也是提醒。提醒父母不要在这敏感时刻,做出任何授人以柄的举动。
卢氏有些讶异地看着女儿。不过月余未见,她感觉女儿似乎变了些许。少了几分往日的清高疏离,多了几分沉静通透,言语间竟有种让人信服的力量。她张了张嘴,还想再叮嘱些什么,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叹息:“你……你心中有数便好。总之,一切以保全自身,保全家族为重。”
送走心神不宁的卢氏,杨清澜独立院中,初夏的阳光已有些灼人,但她却感到一丝寒意。家族的触角已然伸来,她不再是孤身一人面对这宫闱风波。她的一举一动,不仅关乎自身安危,也牵动着身后整个家族的命运。
这让她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几分。
母亲的到访,像一块投入心湖的巨石,打破了杨清澜试图维持的表面平静。家族的忧虑与期望,如同无形的丝线,缠绕在她身上,让她每一步都需更加谨慎。
约定的申时将至。杨清澜仔细检查了妆容衣饰,确保那支乌木簪藏得毫无破绽,这才带着幼春,看似随意地向静心苑方向走去。沿途,她能感觉到暗处若有若无的视线,想必武惠妃并未放松对她的监视。
静心苑依旧门庭冷落。常嬷嬷早已候在门口,见到她,无声地行了一礼,便引着她入内,全程未有只言片语,仿佛只是接待一位寻常访客。
苑内,李清依旧在那茅亭之中。石桌上除了茶具,还摊开放着一本古籍和几枚锈迹斑斑的古钱币。他今日穿着一身墨青色常服,少了几分飘逸,多了几分沉稳。
“杨娘子来了。”他起身,语气平淡如常,“请看这枚‘永通万国’钱,其上纹路,是否与讹兽尾部的云纹有几分神似?”他指向其中一枚古钱,开门见山,直接将话题引向了学术探讨。
杨清澜会意,走上前,拿起那枚古钱,假意仔细端详,口中应和着:“确实,这卷曲的线条,与《西山经》所述讹兽‘其状如菟,尾有云纹’颇为契合。六郎君好眼力。”她借着俯身看钱的间隙,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东西在我这里,但不知是何物,恐有眼线。”
李清面色不变,执起茶壶为她斟茶,动作流畅自然,同样低声回应,语速极快:“可知其形制、材质?”
“入手冰凉,扁平,约拇指大小,似金非金,似玉非玉,上有奇异刻纹,不似中原文字。”杨清澜借着放下古钱的动作,低声描述。
李清斟茶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眸中闪过一丝锐光,旋即恢复平静。他放下茶壶,声音依旧压得很低,却带着一丝凝重:“可是形如虎符,上半部刻有狴犴(bì àn)之形,下有北斗七星暗刻?”
杨清澜心中剧震!他竟知道!而且描述得分毫不差!那物件上的异兽,她之前未能完全认出,经他一点,正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四子狴犴,形似虎,有威力,常用于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象征公正无私,也有镇守之意。而北斗七星……这组合绝非寻常!
“正是!”她肯定道,心提到了嗓子眼。
李清沉默了片刻,端起茶杯,目光却锐利地扫过苑门方向,确认无人窥探,才用几乎微不可闻的气音说道:“此乃‘狴犴令’。”
狴犴令?杨清澜从未听过此物。
“非官制,乃私符。”李清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持此令者,可号令一支不在明面、直属……某位贵人的暗卫。此卫专司监察、密报、乃至……清除异己。”
杨清澜倒吸一口凉气,浑身血液几乎瞬间冻结!暗卫!私符!直属某位贵人?!这“某位贵人”是谁?答案几乎呼之欲出!除了当今陛下,还有谁能拥有如此力量?而寿王,竟然持有此物!他是在何种情况下得到的?陛下赐予?还是……他通过某种渠道暗中掌控?
无论哪种,这狴犴令都是足以引发腥风血雨的致命之物!难怪寿王在被陛下留置问话时,如此焦急地要将其转移!难怪龙武军会连夜大肆搜查!武惠妃恐怕也在疯狂寻找此物!谁掌握了这支暗卫,谁就相当于在黑暗中握住了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他为何要交给我?又为何要转交给你?”杨清澜声音发紧,感到手中的茶杯都变得烫手。
李清目光深邃地看着她:“交给你,或因你身处局外,不易引人怀疑,且……他信你能护住玉环。转交于我……”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之色,“或许他认为,唯有在我手中,此物才不至于被滥用,或可成为关键时刻……平衡局势的一颗棋子。”
他伸手,看似随意地翻动桌上的书页,低声道:“此物如今是烫手山芋,留在你手中太过危险。但我此刻也不便直接接手,恐引人生疑。你需再保管几日,待风头稍缓,我自有办法取回。”
杨清澜心领神会。如今各方目光都盯着寿王和她,以及可能存在的静心苑,此时转移,无异于自曝。
“我明白了。”她沉声道,“我会小心。”
正事谈完,两人又就着那枚“永通万国”钱和《八荒异兽图》讨论了片刻,声音也恢复了正常音量,仿佛真的只是一场愉快的学术交流。
半个时辰后,杨清澜起身告辞。常嬷嬷依旧沉默地将她送至苑门。
走出静心苑,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杨清澜看似平静,心中却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狴犴令!皇帝直辖的暗卫力量!她竟然手持着如此可怕的权柄之物!虽然这权柄她无法动用,但其象征的意义和带来的危险,足以让她如履薄冰。
寿王的信任,李清的托付,家族的期望,武惠妃的敌视,皇帝的莫测……所有的线都缠绕在一起,而她手中这枚小小的“狴犴令”,似乎成了解开这团乱麻的关键,也可能是引爆一切的导火索。
她抬头望向暮色渐合的宫阙,飞檐斗拱在夕阳下勾勒出森然的轮廓。
这华清宫的棋局,因这枚“暗棋”的落下,变得更加凶险,也更加扑朔迷离了。
她握紧了袖中的手,指尖触及那乌木簪的冰凉,心底也开始思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