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著名作家“芜甴”编写的《高冷学神的心动信号》,小说主人公是林晚星陆辰希,喜欢看青春甜宠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高冷学神的心动信号小说已经写了110931字。
高冷学神的心动信号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签署协议的第二天,林晚星起了个大早。窗外晨曦微露,她的心却如同被鼓满的风帆,充满了对新开始的期待与力量。她郑重地将那个崭新的工作平板和文件夹放进书包最里层,仿佛那不是电子设备,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机遇。上午的课程一结束,她便匆匆赶回宿舍,几乎是带着一种仪式感,打开了平板,登录了陆辰希为她配置的工作邮箱。
果然,一封来自他的新邮件已经安静地躺在收件箱里,标题只有冷冰冰的两个字:【任务一】。没有问候,没有过渡,直接切入主题,这很符合他一贯的风格。林晚星深吸一口气,点开了邮件。
邮件正文依旧简洁得近乎苛刻:
“附件是三篇文献。一篇关于‘神经经济学决策模型’,一篇关于‘强化学习在博弈论中的应用’,一篇涉及‘行为金融学中的群体偏差’。要求:72小时内,完成精读,提炼每篇核心论点、论证逻辑及创新点,并撰写一份不少于一千五百字的交叉综述,分析三者之间的潜在联系与矛盾。格式要求见附件二。”
林晚星逐字读完,感觉刚刚鼓起的风帆像是瞬间遇到了逆风。她预料到工作不轻松,却没想到第一个任务就如此硬核。这三篇文献,单看标题就知道是各自领域内极其前沿的内容,不仅要求极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考验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与批判性思维。七十二小时,意味着平均每天要消化一篇高难度文献并完成五百字的深度分析,这几乎是不眠不休的强度。
她点开文献附件,随便浏览了几页,密集的数学公式、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逻辑链条便扑面而来,让她的心一点点往下沉。这无疑是一个“下马威”,是陆辰希对她能力边界的第一次正式试探。
短暂的窒息感过后,林晚星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被彻底激发出来。她不是已经经历过更恐怖的初次考核了吗?现在至少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助理”这重身份。她拿出笔记本,没有再犹豫,立刻开始规划时间。剩下的半天加上晚上主攻第一篇,明天全天攻克第二篇,后天集中解决第三篇并撰写综述,最后一天用来修改和完善。计划粗糙,但能让她从纷乱的情绪中抽离出来,重新聚焦于“解决问题”本身。
她泡了一杯浓茶,在书桌前正襟危坐,如同一个即将踏上战场的士兵。台灯下,她摊开文献,左手词典,右手笔记本,开始了与第一篇《神经经济学决策模型》的“搏斗”。最初的半小时异常艰难,大脑像是生了锈,每一个句子都需要反复咀嚼。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不再去思考时间的紧迫,只专注于眼前的段落、眼前的图表。渐渐地,那些陌生的符号和术语开始在她脑中构建起模糊的轮廓,作者的论证思路如同隐藏在迷雾中的小径,被她一点点摸索、勾勒出来。
当沈怡然晚上回到宿舍时,看到的就是林晚星眉头紧锁,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对着屏幕凝神思考的模样。她没有打扰,只是悄悄放了一盒牛奶在她桌角。夜深人静,宿舍楼大部分窗户的灯光都已熄灭,只有林晚星书桌上的台灯依旧亮着,像黑夜中海面上孤独的灯塔。她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对第一篇文献的理解终于有了初步的框架。她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关掉文献页面,内心却没有丝毫轻松。
这才仅仅是第一篇。后面两篇听起来只会更加艰深,而那篇要求洞察“潜在联系与矛盾”的一千五百字综述,更像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山峰,横亘在七十二小时的尽头。她真的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吗?这份“下马威”,她能否稳稳地接住,并漂亮地反击回去?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她关掉台灯,在黑暗中躺下,大脑却因为高速运转而异常清醒,对第二天更艰巨的挑战,充满了混合着焦虑与兴奋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