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想要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宫斗宅斗小说吗?那么,穿越之农家医女种田二三事将是你的不二选择。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山神庙的艾娜创作,以沈禾苗萧景明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更新283349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奇幻之旅吧!
穿越之农家医女种田二三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丰水村,青帷马车已经候在门外。
沈禾苗将团团托付给林周氏,仔细叮嘱:”听周婶婶的话,姐姐傍晚就回来。”
团团紧紧拽着她的衣角,眼圈通红,却乖巧地点头:”团团会乖,姐姐早点回来。”
萧景明站在车旁,见状温声道:”沈姑娘放心,今日必当送姑娘回来。”
马车驶出村口,沈禾苗回头望去,只见团团还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小小的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
她心神微沉,意识触及识海中那株翠意盎然的青藤,一种安定的力量缓缓流转——那是她昨夜用灵泉浇灌菜畦后,青藤反馈给她的微弱生机。
她攥紧袖中的针包,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在这条路上走出个名堂。
济世堂坐落在县城东大街,三开间的门面,黑漆匾额上”济世堂”三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虽是清晨,堂内已是人来人往,药香扑鼻。
萧景明引着沈禾苗穿过前堂,不时有学徒恭敬地唤他”萧管事”。
穿过一道月亮门,来到后院,但见庭院宽敞,数十个竹匾整齐排列,晾晒着各种药材。
更让沈禾苗惊讶的是,每个竹匾旁都立着小木牌,详细标注着药材名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
“令堂对药材的要求,当真精细。”沈禾苗由衷赞叹。
萧景明微微一笑:”家母常说,医者父母心,药材更是治病救人的根本,马虎不得。”
说话间,已来到内院。一位青衣小厮快步迎来,面色焦急:”管事,老夫人又发作了一回,方才呕得厉害。”
萧景明神色一紧,加快脚步:”刘大夫、王大夫可到了?”
“都在屋里候着呢。”
内室里光线昏暗,窗户特意用厚纸糊了一层。萧老夫人半倚在榻上,面色苍白,双手抱头,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
两位年过半百的大夫站在榻前,皆是眉头紧锁。
见萧景明带着个少女进来,那位面色红润的刘大夫当即皱眉:”萧管事,这位是?”
“这位是沈禾苗沈姑娘,擅长针灸之术,特请来为家母诊治。”
另一位清瘦的王大夫打量了沈禾苗一番,语气颇为不悦:”萧管事,不是老夫多嘴,老夫人这病非同小可,岂能让个丫头随意施针?”
沈禾苗不卑不亢地上前行礼:”晚辈见过两位前辈。晚辈虽年轻,却得家传针法,或可缓解老夫人痛苦。”
刘大夫冷笑:”针法?你可知道老夫人患的是头风?这病最忌胡乱施针!”
榻上的老夫人忽然呻吟着开口:”让…让她试试…我实在受不住了…”
沈禾苗走近榻前,柔声道:”老夫人,我先为您诊脉。”
她仔细观察老夫人的面色,只见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诊其脉象,双脉沉细而弦,右关尤弱。
与此同时,她集中精神,与识海中的青藤沟通,青藤周身光华微闪,一段明晰的讯息流入她的脑海:并非冰冷的分析,而是带着草木灵性特有的感知,直接指出了“痰浊中阻,清阳不升”的病机,并清晰地映出了应取的穴位——百会、丰隆、太冲、太溪、中脘、内关,甚至连针法的补泻意向都如同本能般浮现。
沈禾苗心中有数,取出针包:”老夫人这是痰浊上扰之症,晚辈需为您施针。”
刘大夫还要阻拦,萧景明已经开口:”备热汤、烈酒、艾绒!”
银针在沈禾苗指尖泛着寒光,她先取三棱针在老夫人耳背静脉点刺放血,见血色由暗转红,这才取出毫针。
第一针取百会,她下手极轻,针尖缓缓捻入,在青藤那玄妙感知的辅助下,她甚至能“感觉”到针尖抵达的深浅、角度是否恰到好处,是否真正触及了病气郁结之处。
老夫人微微一颤,呻吟声却低了些许。
接着是丰隆穴,行泻法,提插捻转,随后补太冲、太溪,手法转为轻柔。
下针之时,她隐约感觉到一丝微不可查的、源自青藤的清凉气息顺着银针渡入穴位,虽极微弱,却仿佛能更好地引导经气,涤荡浊邪。
刘大夫和王大夫原本面带不屑,可见沈禾苗手法娴熟,取穴精准,下针时那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自信,渐渐露出惊异之色。
最妙的是灸中脘时,沈禾苗将艾绒搓成小巧的艾炷,隔姜而灸,她悄悄将几滴灵泉浸入艾绒,艾炷燃烧时,散发的温热药力似乎更加纯和深透。
五炷之后,老夫人忽然长出一口气:”头…头不那么胀了…”
最后一针取内关,沈禾苗指尖轻弹针尾,针身微微震颤。
不过片刻,老夫人竟缓缓睁眼:”这针…倒是灵验…”
满室皆惊。
萧景明激动地上前:”母亲,您感觉如何?”
“松快多了…”老夫人虚弱地笑了笑,”这姑娘…有一套。”
刘大夫难以置信地上前诊脉,半晌,面色复杂地朝沈禾苗拱手:”姑娘针法精妙,老夫…佩服。”
这一声”佩服”,让室内气氛顿时一变。
午后,老夫人已能进些米汤,安然睡下。
萧景明请沈禾苗到偏厅用茶,取出一个锦囊:”这是今日诊金,二十两银子,请姑娘收下。”
沈禾苗微微一怔:”这…未免太多了。”
“姑娘值得。”萧景明又取出一纸契约,”另外,济世堂想聘请姑娘为外座针师,每月逢三、六、九坐诊,诊金三七分账。堂内药材,姑娘可按成本价取用。”
条件之优厚,让沈禾苗心跳加速。然而萧景明接下来的话,让她冷静下来。
“不过,有个条件。”他指向契约末尾,”下月初五,县尊太夫人头风发作,需姑娘入衙诊治。若成,济世堂为你请匾’巾帼神针’;若败…”
他顿了顿,”契约作废,诊金退回。”
沈禾苗端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
这是个机遇,也是个险局,县衙不比济世堂,稍有差池,不仅名声尽毁,更可能惹来祸端。
她下意识地感知了一下识海中的青藤,藤叶轻轻摇曳,传递来一股鼓励与支持的模糊意念。
可是…
她想起团团期盼的眼神,想起自己立下的誓言。
“我接。”她放下茶盏,目光坚定,”不过,我有个条件。”
“姑娘请讲。”
“今日之事,还请暂时保密。”沈禾苗神色从容,”树大招风,我还太年轻。”
萧景明眼中闪过赞赏:”姑娘思虑周全。”
提笔蘸墨,沈禾苗在契约上写下清秀却有力的三个字:沈禾苗。
回程的马车上,沈禾苗细细复盘今日的每一个细节。
她意识沉入识海,发现青藤的叶片似乎更加翠绿了一分,仿佛今日的成功施针,也对它有所滋养。
她尝试与青藤沟通,反馈而来的不再是具体的文字分析,而是一种关于今日针法的、融合了图像与感知的“回放”,让她对穴位的把握有了更深的理解。
忽然,马车猛地一顿,外头传来车夫的惊呼声和马匹的嘶鸣。
“怎么回事?”沈禾苗掀帘询问,却见三个彪形大汉拦在车前,为首的那个脸上带着刀疤,眼神凶狠。
“车里可是沈禾苗沈姑娘?”刀疤脸咧嘴一笑,”王员外府上有请!”
沈禾苗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王员外?我不认识。”
“姑娘不必装糊涂。”刀疤脸逼近一步,”你叔父沈富贵欠了我们员外一百两银子,白纸黑字写着拿你抵债呢!”
车夫吓得浑身发抖:”光、光天化日之下,你们…”
“老东西闭嘴!”另一个汉子亮出短棍,”识相的就乖乖跟我们走!”
沈禾苗指尖悄悄探入袖中,摸到针包,里面只有七根银针,是她平日随身携带的。
她集中精神向青藤求助,青藤传来的并非战斗策略,而是一种增强了她五感的敏锐度,让她能更清晰地观察三人的站位、动作,以及周围的环境细节。
同时,一段关于如何利用银针快速阻滞行动、制造痛感的穴位信息,也浮现在她心头。
她心念电转,忽然指着后方惊呼:”里正大人!”
三人下意识回头,沈禾苗趁机将一枚银针射向马臀,马匹吃痛,猛地向前冲去。
“快走!”她对车夫喊道,自己却跳下马车,向路旁的树林奔去。
“追!”刀疤脸气急败坏地喊道。
沈禾苗在林间疾奔,耳后是追兵粗暴的脚步声。
她专门往灌木茂密处钻,凭借青藤增强的感知,她能更灵活地避开障碍,并判断追兵的方位。
她不时回身,依据青藤的指引,射出银针攻击追兵膝眼、手臂等处的穴位,虽不能制敌,却也有效地减缓了追兵的速度。
一枚银针射中刀疤脸的手臂,他惨叫一声:”这丫头会妖法!”
趁着这个空当,沈禾苗钻进一处石缝,屏住呼吸。
追兵的脚步声由近及远,渐渐消失。
她在石缝中待到夜幕降临,才小心地探出身来,月色如水,林间静谧,追兵早已不见踪影。
她感觉到,青藤传递给她的那种增强感知的效果正在缓缓消退,显然这种能力也需消耗它的能量。
这一路的奔逃让她明白,光是医术精湛还不够,在这世道,一个孤女想要立足,还需要更多自保的手段。
而青藤,似乎并不仅仅能辅助医术。
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丰水村时,林家还亮着灯,团团已经睡熟,小脸上还挂着泪痕。
“可是遇着麻烦了?”林周氏见她衣衫狼狈,关切地问。
沈禾苗摇摇头,露出一个安抚的笑:”路上马车坏了,耽误了些时辰。”
这一夜,她久久难眠。
今日济世堂的成功和路上的惊险,让她更加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前路漫漫,她需要更快地成长起来,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并运用青藤的力量。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枕畔的针包上,沈禾苗轻轻抚过那些银针,目光坚定。
意识深处,青藤的虚影在月光下似乎也泛着微光,与她一同呼吸。
这条路,她一定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