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前夜,汪瑶光独自在闺房内整理行装。
铜镜前,她解下发带,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青莲站在一旁,眼眶泛红:“小姐,您真的要……”
“我必须要去。”汪瑶光的声音坚定,“既为我自己,也为我们汪家,更为了我们大明,我们汪家岂能坐视不管!”
她将长发高高束起,用布条紧紧包裹,又在上面套上银盔。
“这样应该看不出来了。”她对着铜镜调整面具的松紧度。
青莲递上一件中衣:“小姐,这是特制的束胸,不会勒得太紧。”
汪瑶光点点头,仔细穿戴整齐。
当她最后检查腰间佩剑时,手指突然碰到一块硬物——是朱祁钰单独给她的兵符。
她轻轻摩挲着兵符,暗自道:“为了你的救命之恩,我也要护佑你的大明。”
次日清晨,大军出征。
汪瑶光骑在马上,银甲在朝阳下闪闪发光。
她注意到于谦不时打量自己,不由得紧了紧面具。
“王将军”,于谦策马靠近,“你似乎很紧张?”
汪瑶光强作镇定:“初次随大军出征,难免有些忐忑。”
于谦微微一笑:“我看你气度不凡,或许能成大事。战场之上,最忌犹豫不决。”
“于大人教诲的是。”汪瑶光恭敬地回答,心中暗想:这场仗,我一定要打得漂亮。
大军行至野狐岭时,天色已暗。
于谦召集众将商议:”前方传来消息,瓦剌前锋已过居庸关,明日可能在此遭遇。”
汪瑶光站在地图前,手指划过几处险要:”若我军在此设伏,以逸待劳,必能重创敌军。”
“但此处地形开阔,如何伏击?”一位老将质疑。
汪瑶光微微一笑:”请随我来。”
次日黎明,瓦剌骑兵如乌云般压来。
就在他们即将进入开阔地带时,突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
两侧山丘上,明军伏兵尽出,箭如雨下。
“中计了!”瓦剌将领大惊,急忙下令撤退。
但汪瑶光(王尧)早已带人截断后路,银枪所指之处,敌军纷纷落马。
“王将军,右翼敌军要突围!”传令兵来报。
汪瑶光跃马冲去,只见一名瓦剌将领正指挥残部突围。
她大喝一声,长枪如游龙般刺出,直取敌将咽喉。
那将领猝不及防,被挑落马下。
混战中,汪瑶光突然感到左肩一阵剧痛——一支羽箭穿透了她的护甲。
她咬牙拔出箭矢,鲜血瞬间染红了银甲。
“王尧!”汪哲光的声音传来,他正带人杀向敌阵中心。
“哥,小心!”汪瑶光大喊,却见兄长被三名瓦剌骑兵围攻。
她强忍伤痛,策马冲入战团,拿出火击中一人,又以飞快的速度押弹上膛,一颗弹头连射两人,将其击落马下。
此战明军大获全胜,斩杀瓦剌骑兵三千余。
庆功宴上,于谦举杯向汪瑶光:”王将军此战表现有勇有谋,堪称我军楷模。”
汪瑶光以袖掩口,咳出一口鲜血,却仍是笑着回礼。
回到营帐青莲屏退左右,为瑶光上药,青莲问:“公子,要用麻醉撒吗?”
瑶光摇摇头,用嘴咬着纱布,示意青莲接着上药。
青莲心疼不已,说:“公子,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好护你周全。”
汪瑶光自小和青莲一起长大,她是真把青莲当成自己的姐姐一般,她知道青莲性子直,到了战场会不管不顾的只盯着自己,而乱了心神,所以坚持让其待在大营。
于是说:“我自有分寸,你待在大营 ,我才好安心杀敌。回来看到你在我就安心了!”
“哪有仆从让公子置身在外的?”青莲心疼的说。
瑶光正色道:“记住,你不是仆从,我们是兄弟!”接着又低声“是姐妹!”
青莲低头不语。
瑶光又补上一句:“你实在不放心,就再给我安排一些暗卫过来。”
青莲终于点头应允出去了。
瑶光整理了一下行装,又喊来一个卫兵:“你去一趟汪将军的营帐,看看将军安好否?还有将这几个药送给汪将军。”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卫兵领着汪哲光过来了,汪瑶光赶紧起身迎接问:“大哥,你怎么过来了?”
汪哲光快步走到她身边,眉头紧皱,看着她还在渗血的肩头:“我听说你受伤了,过来看看。”
汪瑶光心中一暖,笑道:“小伤而已,不碍事的。大哥你呢,没受伤吧?”
汪哲光拍了拍她的肩:“我没事。你这丫……小子,也太莽撞了,受了伤还往前冲。”
汪瑶光吐了吐舌头:“当时情况紧急,哪顾得上那么多。”
汪哲光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这是疗伤的药,你把伤口处理一下。”
汪瑶光接过药瓶,心中满是感动。
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喧闹声,一名士兵慌张地跑进来:“将军,不好了,瓦剌援军到了,他们来势汹汹,正往这边杀过来!”
汪瑶光和汪哲光对视一眼,立刻起身:“走,出去迎敌!”
两人快步走出营帐,重新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