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哪里能找到我的抗战不太正经小说的最新更新和免费章节?

我的抗战不太正经

作者:喜欢针尾鸭的陈雪

字数:139554字

2025-09-24 20:23:48 连载

简介

我的抗战不太正经》这本历史古代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喜欢针尾鸭的陈雪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凌小凡苏婉晴。喜欢历史古代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我的抗战不太正经》小说已经写了139554字,目前连载。

我的抗战不太正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十九章:新的任务与“文化教员”

补给队带来的物资像一剂强心针,让濒临绝境的小部队暂时缓过气来。伤员的伤势在药品的帮助下开始稳定,粮食危机解除,甚至每人每天还能多吃一小口压缩干粮。山洞里的气氛不再那么绝望,但二嘎子牺牲的阴影依旧笼罩在每个人心头,化为了对鬼子更深的恨意和更坚定的战斗决心。

李排长的伤势在苏晚晴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得很快,没过两天就又闲不住了,开始琢磨着下一步行动。电台监听仍在继续,但鬼子似乎因为补给队遇袭而变得更加警惕,通话内容更简短,加密程度也更高,凌小凡能获取的有效信息大大减少。

这天,区委派出的交通员终于冒着风险找到了他们的新驻地,带来了上级的指示和外界消息。

消息有好有坏。坏消息是黑风峪的区队主力在鬼子扫荡中损失惨重,已经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好消息是鬼子的此次大规模扫荡似乎暂告一段落,主力正在收缩回防,周边区域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交通员还带来了一个新的命令:鉴于李排长他们这支小部队位置相对灵活,且有(通过凌小凡误打误撞表现的)“获取情报”的特殊能力,区委要求他们暂时不要返回原根据地,而是就地隐蔽休整,同时肩负起监视周边区域鬼子动向、并伺机骚扰打击小股敌人的任务,相当于一支机动侦察分队。

此外,交通员还特意强调了一点:要抓紧时间提高队伍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特别是对新加入的同志和根据地民兵的教育工作。

“老李啊,这可是区委对你们的信任和重托!”交通员拍着李排长的肩膀(没受伤的那边),“既要当战斗队,也要当工作队、宣传队!”

李排长一听就头大:“打仗就打仗,搞什么文化教育?老子一个大老粗,哪懂这个?”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就瞟向了正在角落里试图教小豆子写自己名字的凌小凡。

凌小凡顿时感到一阵不妙。

果然,李排长大手一挥:“这事儿好办!现成的文化人在这儿呢!凌小凡!”

凌小凡一个激灵:“到!”

“区委的命令听到了?提高文化水平!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以后你不光是战利品鉴定员,还是咱们队的文化教员!正式任命!”李排长说得斩钉截铁,根本不容反驳。

“啊?我?文化教员?”凌小凡傻眼了。他自己还是个半吊子呢!让他教这个时代的革命队伍学文化?这压力比监听电台还大!

“怎么?不愿意?”李排长眼睛一瞪,“这是革命工作!看你字写得溜,话也多,正合适!就这么定了!老张,你协助他!”

老张笑眯眯地点头:“凌同志确实合适,我看他教识字班就搞得挺好。”

凌小凡欲哭无泪,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正式任命”。

于是,凌小凡的“工作”又多了一项。白天的空闲时间,他不再是单纯地看图纸或者发呆,而是被李排长催着准备“教材”。他绞尽脑汁,回想自己学过的历史、地理,甚至政治课本里的内容,努力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结合当前的抗战形势,琢磨着该教些什么。

他不敢瞎教,只好去找老张和苏晚晴商量。

老张对政治政策比较了解,给他提供了很多思路,比如讲解《论持久战》的通俗道理,介绍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分析当前国际反法西斯形势等等。

而苏晚晴,则出乎凌小凡意料地,在他纠结于一些自然常识或卫生知识时,会偶尔开口,用清晰准确的语言给出建议。

“讲防病防疫,可以从最简单的喝开水、饭前洗手开始,说明白道理,大家才愿意做。”

“讲地理,可以结合我们所在的华北地形,讲讲山区作战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她的话不多,但总能切中要害,让凌小凡豁然开朗。

凌小凡发现,苏晚晴的知识储备远比他想象的渊博和系统,只是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轻易显露。他忍不住好奇地问:“苏同志,你懂的真多,都是大学里学的吗?”

苏晚晴正在整理药材的手顿了一下,眼帘低垂,遮住了眼中的情绪,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便不再多言,仿佛触碰到了什么不愿回忆的往事。

凌小凡识趣地没有再问,但心里对她的好奇又加深了一层。

第一次正式的“文化课”在山洞里举行。听众除了战士们,还有几个伤势好转的伤员和唯一留下的民兵代表。凌小凡紧张得手心冒汗,拿着用木炭写在平整石板上的“教案”,开始了他的“授课”。

他先从大家最关心的抗战形势讲起,结合老张提供的资料,用大白话分析为什么抗战是持久的,为什么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他尽量避开深奥的理论,多举例子,甚至穿插了一些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故事(当然是经过他“加工”的通俗版)。

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提问。当听到凌小凡说“鬼子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时,大家都哄笑起来,气氛活跃了不少。

接着,他又讲了一些简单的战场急救常识,比如怎么快速止血,怎么固定骨折,这部分很多是苏晚晴平时教过,他再总结强调的。战士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听得格外认真。

最后,他再次复习了之前教过的那些字,并教了几个新词:“革命”、“胜利”、“坚持”。

“革命!”战士们跟着念,声音响亮。

“胜利!”

“坚持!”

朗朗的跟读声在山洞里回荡,虽然发音依旧带着浓重的口音,却充满了力量。

李排长背着手站在后面听着,虽然脸上还是那副“老子不爱听这个”的表情,但并没有打断,反而听得挺认真。当凌小凡讲到一些战术地形分析时,他还忍不住插话补充了几句实战经验。

课程结束,战士们反响热烈,都觉得长了见识,明白了不少道理。

凌小凡长出了一口气,感觉比打了一仗还累,但看到大家有所收获的样子,心里又充满了成就感。

晚上,他正借着火光艰难地准备下一次课的“教案”(主要是回忆和简化知识),苏晚晴无声地走了过来,递给他几张稍微平整些的纸和一支只剩一小截的铅笔。

“用这个吧,比木炭好用。”她的声音依旧清淡。

凌小凡又惊又喜,接过纸笔,连声道谢。这在这个年代可是稀罕物!

苏晚晴没有立刻离开,目光在他那鬼画符般的“教案”上扫过,沉默了片刻,忽然轻声说:“讲得……很好。很实用。”

说完,不等凌小凡反应,便转身离开了。

凌小凡拿着那截短短的铅笔,看着苏晚晴消失在阴影里的背影,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这个总是不苟言笑、浑身是谜的姑娘,似乎正在用一种极其缓慢而隐蔽的方式,向他,也向这个世界,微微打开了一丝缝隙。

而他这个赶鸭子上架的“文化教员”,好像……真的开始融入这个时代,为这支队伍,做着一件虽然微小却有意义的事情。

新的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纽带。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