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角是孟子孟母的小说《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是由作者“张振鹏”创作的亲子家教著作,目前完结,更新了113358字。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3.4. 茅盾之母陈爱珠:循循善诱育巨匠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在家乡有“女丈夫”之称,她是一个非常通达事理的母亲,一个伟大而坚毅的女性。茅盾能在青少年时代就走上积极的人生道路,能够成为一代文坛巨匠,成就一番事业,与其母亲的教育和爱护是分不开的。茅盾曾无比自豪地宣称:“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她不但是茅盾兄弟的严师慈母,也是现代父母学习的榜样。
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茅盾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锻炼》等。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担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病逝。著作编为《茅盾全集》四十卷。
早期熏陶很重要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而如何培养下一代的关键,则在于准确地发现下一代的天赋和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熏陶。婴儿呱呱坠地,先天的优势和缺陷都已注定,无法更改,但那只是很小程度上起作用。随着环境的影响,后天的栽培则使得孩子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个体差异。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播到很多国家,影响深远。他是世界上较早提出早期教育观点的人。他在1632年曾专门为父母们写下一本关于早期教育的书《母育学校》,充分表述了他在这方面的主张和做法。
夸美纽斯在书中提到:“如果要使一个嫩芽变成一棵树就需要培植,浇水,篱围保护并且以支柱把它撑起……”他还说:“上帝既已将这种责任交拖给父母,他们就应明智地承担起来并应备加勤勉地把一切属于知识和敬畏上帝的事灌输到儿童们柔弱的心灵之中……”
教育学家通过研究也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在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因此,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时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
茅盾幼年时,父母就商量给儿子启蒙教育。当时,茅盾家里设有家塾。茅盾的三个叔父及二叔祖家的几个孩子由茅盾的祖父教授。茅盾祖父教书不认真,有时学生来了,他自己却去会友或打牌。父母担心茅盾进家塾,得不到严格训练,会养成不良习惯,便决定自己来教儿子。
他们挑选了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识》、《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为教材,还根据《史鉴节要》用文言编成一节一节的歌诀作为历史读本,由茅盾母亲施教。每当母亲讲述历史故事或中国古典小说时,茅盾都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早期的熏陶,对茅盾形象思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母亲开明、通达、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也深深浸润着茅盾幼小的心灵。
茅盾20岁时初出茅庐,到人才济济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一个清朝末期就在商务编译所任职的高级编译孙毓修,看茅盾在读《困学纪闻》大为惊异,便问:“你喜欢考据之学?”茅盾答道:“谈不上考据之学,我是个‘杂’家而已。”
孙毓修更加惊异,便问茅盾读过什么书。茅盾说:“我所涉猎所及有十三经注疏,先秦诸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昭明文选》、《资治通鉴》……”
最后,茅盾补充说:“不过,我这些‘杂’学,不尽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孙毓修恍然大悟道:“尊大人是何出身?”茅盾答:“我10岁丧父。”孙毓修又问:“刚才你说家庭教育,想必是来自祖父?”茅盾答:“不是,是家慈。”孙毓修听后瞠目结舌,喟叹不已。
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让茅盾一生都受益无穷。早期的熏陶,给幼小的茅盾搭建了一个知识的平台,为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些父母常常会这样说:“我的孩子现在还小,当我的孩子到了进学校的年龄,他自然就会开始学习……”实际上,父母的这种想法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往往因此耽误了开发孩子头脑的最佳时期。
科学家通过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拥有140亿个脑细胞,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的一生中有90%以上的脑细胞处于冬眠状态,未能开发出来。
这个事实告诉人们,人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它像一个宝藏一样在等待开发。而孩童时期则是发展这种潜力的关键时刻。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事物,他的大脑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各种信息,不断地充实着自己,不断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而孩子的求知欲之大,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之强,学习效果之惊人,也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说,孩子从小就需要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而孩子未来的学习也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一般来说,一个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有过早期教育的孩子,学习起知识来总会很容易。他与那些无早期学习经历的孩子相比,在智力发育上有着天壤之别。
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而作为母亲,和孩子接触最为频繁,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母亲要学着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把问题都丢给老师。到那时,学习的关键期其实早就过了。
教子点睛:
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一定要重视早期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切记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枯燥地向孩子传授知识,而应该是激活孩子的脑神经细胞,拓展他的脑神经网络,开发他的大脑潜能。这样一来,就相当于给孩子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为孩子成长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