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午后,御书房。

萧彻一边看着书,手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轻抚在沈晚意腰上。

“听闻你好读诗文,《文选》之中你喜好哪一篇?”

沈晚意淡淡道:“妾身愚钝,未曾读过。”

扯谎,萧彻看着她,他的暗线记录得极为详细,他今日上午去翻看了绥靖侯府的卷宗,分明看到有记录,沈晚意爱读书,尤其喜《文选》《庄子》二书。

卷宗中甚至已经写出,《文选》之中,沈晚意最爱《哀江南赋序》和《别赋》二文,在纸上抄了不少遍。

《哀江南赋序》之中写当年梁朝覆灭,庾信背井离乡,离开江南,思乡怀国,心中哀痛之意。

面前这江南女子骤经家族倾倒,远嫁京中,其心境大抵是与当年的庾信有所相似的。

“朕倒是最爱《哀江南赋序》一文,深沉隽永,情深意切。”

沈晚意闻言,心中顿时咯噔一声,霎时间跪在了萧彻脚下:“陛下,妾身及沈家绝无二心!”

萧彻面色淡淡,只是低眉看她:“哦,何出此言?”

沈晚意手指微微发颤,那《哀江南赋序》中通篇在怀念旧主,甚至将当时的新王朝称为“大盗移国”,末尾之中更加咏叹“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而当年,沈家是支持太子一派的!

何人为大盗,何人为王?

你这个沈家后人想做什么?这几年脑子里在想什么?

沈晚意瞬间冒起了冷汗,她如今才猛然明白过来,面前年轻的皇帝城府到底有多深,七年前与他为敌的敌人,现如今他还在派人紧紧监视着!

她在侯府之中闲来无事,常抄写诗文,这一首赋她常常抄写,已经可以默诵,可这事情只有自己身边贴身的丫鬟知道。

若非有暗线在侯府,绝无可能知道这样的细节!

萧彻瞧着她惊恐模样,微微偏了偏头。

他知道沈晚意在担心什么,可他分明不是这个意思。

他不过就是……想找点话题,同她说说罢了。

这《哀江南赋序》他上一次看许还在儿时,今日上午为了午后与她有得聊,还特意翻出来看了一遍。

如今沈家都成什么样子了,便是有反心又如何,她一个小女子能做什么?

他有更多值得疑心的人,若论怀疑,沈家如今还真排不上号。

老虎会担心兔子想要反咬一口自己么?

萧彻开口:“行了,起来,你这脑子里多装点有用的,比如如何取悦朕,少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沈晚意缓缓起来,被萧彻重新拉过去坐下。

萧彻笑着道:“倒是有一点,你忘了。”

沈晚意看着他,他目光逐渐冰冷起来:“朕已经说过了,不得骗朕,你方才说什么,自己未曾读过《文选》?”

沈晚意睁大眼睛,她无论如何没想到,皇帝真正在意的是这件事情。

萧彻在她耳边低声道:“不长记性,还没被罚够?”

沈晚意有些不服气:“这岂能算?”

她不过是随口敷衍,不想多言而已。

萧彻垂眸,玩味地看她:“如今你倒是学会顶嘴了?”

沈晚意心下一颤,闭了嘴,她看了看萧彻,萧彻似乎没有放在心上,反倒露出几分愉悦神色,他继续翻书,侧脸认真。

她忽然想,萧彻比她年少整整四岁,可如今一举一动都带着她不可抗拒的威严,她看向他之时,他眉目微微多几分冷意,她便有些害怕心虚。

那种怕并非是来自哪一个男人脾气大小,而是萧彻的城府。

他垂眼抬眸之间,就能将她由内而外看得分毫毕现。

萧彻一本书从下午看到了傍晚,沈晚意就在旁边坐着,安静如一只桌子上的瓷瓶。

待萧彻醒过来,却发现自己正躺在书房榻上,头枕在沈晚意膝上。

……他是何时睡着的?

他登基三年,还真没在书房中睡着过。

他微微睁眼,却没动,瞧见沈晚意正拿着本书在读,看得认真。

萧彻从书页一角的缝隙之中瞧着她的脸,

江南女子的确温柔婉约,这一线侧脸让他想起江上溶溶月色,沈晚意的侧脸温和地融化在了空气之中,使得周遭的一切都跟着她一起温柔起来。

不死着一张脸躺在床不动弹时候,的确是个佳人。

而且,纤腰一握,穿着衣裳瞧着瘦弱,脱了倒是叫他比预想的惊喜不少。

萧彻看着她白净如玉的侧脸,他迷恋那种如新雪一般无杂质的纯白,若论这一点,宫中女子倒是无出其右。

萧彻脑子里闪过绥靖侯那张脸,嘴角抽了抽。

他原本想着或许尝过了便会将这女子抛之脑后,届时再多加赏赐一番,将沈晚意母家也略作提拔,这事儿便过去了。

可不知为何,如今食髓知味,却没有餍足。

那便再留几日,萧彻心中盘算着今晚该如何加餐之时,面前的美人却只是拿着书发呆,许久没翻过一页。

萧彻轻唤了一声:“沈晚意,你在想什么?”

沈晚意吓了一跳,心脏砰砰地跳。

萧彻方才读书,看着看着就歪在自己身上,沈晚意自然不敢躲,最后萧彻靠在她身上睡着,她只好小心翼翼地将萧彻放好在腿上。

莫约过了半个时辰,她实在坐得烦闷,便想找些东西来看。

皇帝书桌上的,她自然不敢动,身后金丝楠木书架上厚厚的一摞摞卷宗和折子,她更是正眼都不敢瞧。

只想四下找找有无无关紧要的诗集或者古人之经典,拿来解闷。

可四下看了一圈,全无收获,正在她准备继续枯坐之时,发现旁边用来垫博古架的垫子竟然不是一块木头或者棉布,而是一本书。

许是因为书房中地毯金贵,宫人怕博古架的木脚割伤了地毯,这才在下面垫了东西,这书是用锦缎包着,如今不知何时露出一块,叫沈晚意发现了是一本书。

沈晚意小心地伸手腾挪出来,将外面的锦缎取了,一看封面,微微一怔,封面题头似被人撕去了。

沈晚意翻了翻,发现是一本本朝从前的策论和散录集子,集录时间应该在新帝登基以前,因为她看到了许多前朝老臣和大学士的名字。

集子之中内容不算连贯,较为松散地记录了前朝一些比较精彩的策论、当朝之中精彩的争论,还有一些皇子与皇帝的对话集录。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本策论集中,居然也选录了当年她爷爷的文章。

其中有两篇文章,分别写于隆运八年和十二年之间。

前后相差四年,沈鼎泰第一篇篇文章写得是关于以儒治国之仁政论,强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时年先帝亦是推崇以儒治国,祖父写这样一篇文章,与先帝的思想别无二致。然而先帝晚年沉溺于仙道,其治世之道也倾向于黄老之学,对朝中事务愈发不关心。

太子萧衍在一众老臣的上书下开始干政,替先帝处理朝中事宜,朝野庙堂也算一应周全,京中也是一片祥和,直到隆运八年。

那年不知怎么,许是天命将至,先帝常年的隐疾忽然加重,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仅不肯服药,还一味地继续服用方士献上的丹药。

同年夏,旱灾突发,紧接着疫病四起,天下一时间人心惶惶,四处难以为继的百姓开始造反,萧衍当年不过十七岁,一边侍奉父亲的疾病,一边被铺天盖地的事情缠住了腿脚。

也是那一年,被养在行宫多年的二皇子母亲病逝,二皇子萧彻被当时还是宁贵妃的太后接回宫中,接在膝下抚养。

夺嫡之争就是从那一年隐约起了波澜,宁贵妃背后郁家有意扶持二皇子,年方十岁的萧彻开始接触朝中人事,每日在宫中给病榻上的父皇报告自己一日所学。

沈晚意翻看着这本册子,这册子甚至不是油印而成,乃是笔墨书写,字迹极其端正好看,想来是宫中内侍应主子需求抄写集录的。

沈鼎泰的第二篇文章,则是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言辞之中劝戒皇帝“强干弱枝”,收紧权力,言辞恳切近于严格,不断警示先帝如今天下的权力正在从皇帝手中流失。

第二篇文章以后,不过两年,沈家就彻底兵败如山倒。

沈晚意微微发怔,只觉得好似在纸张之间窥见了历史的轨迹。

后来夺嫡之中二皇子萧彻胜出,大皇子萧衍如今出家为僧。可奇妙的是,萧彻如今执行的政策之中,反而与祖父当年想法极其一致。

登基不过三年,萧彻重设锦衣卫镇抚司和大理寺衙门,两个衙门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听六部指挥。

只是如今整个大夏仍旧是权贵当道,朝中势力三分,以郁家为首的旧权贵风头无二,以张岑为首的内阁群臣中立其间,其余便是些不成气候,近两年来才被皇帝慢慢提拔起来的清流和武将。

她正蹙着眉思索这一切,猛然被萧彻一叫,吓得直接把书“啪”的一声掉在了萧彻脸上。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