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1. 灯中人影

在古老而幽静的青梧巷尾,有一家名为“拾光轩”的小店。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这家店总会亮起一抹温暖的黄色光芒,宛如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店内,店主林穗正双膝跪地,虔诚地伏在一个陈旧的樟木柜前。她手中拿着一块柔软的麂皮,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盏散发着古朴气息的民国走马灯。那盏灯的铜鎏金灯架已经略显斑驳,岁月的痕迹让它生出了一层淡淡的铜绿,但这丝毫不影响其精致与华美。

灯面上,一幅精美的绢画栩栩如生地展现着:一位身着长衫的儒雅书生正策马奔腾而过一座古老的石桥。这幅画面仿佛将人带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诗意。

这盏走马灯乃是林穗祖父留给她的唯一遗物。据说,当年祖父临终之际,紧紧攥着灯绳,口中喃喃自语,说了整整三天的胡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围在床边的家人没有一个能听清他究竟说了些什么。

此刻,林穗专注地擦拭着书生的衣襟,不知不觉间,这已是她第三十次重复这个动作了。就在这时,异变突生!原本冰冷的灯罩突然开始发热,温度迅速攀升,烫得林穗几乎拿不住。与此同时,墨色如潮水般在绢面上晕染开来,石桥瞬间化为灰烬,消散无踪。更令人惊愕的是,那原本骑在马背上的书生身影竟然也发生了变化,眨眼之间就变成了一个身穿中山装的青年。

林穗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待她回过神来仔细端详,赫然发现这位青年的面容竟与家族相册中那张早已泛黄、记录着祖父年轻时模样的照片一模一样!

2. 未寄之家书

昏黄的灯光透过陈旧的灯罩,在斑驳的墙壁上映射出一幅奇异的画面。那是 1927 年的邮局,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带着岁月的尘埃和历史的厚重感。

祖父坐在桌前,专注地书写着一封信。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内容,似乎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牵挂。然而,每当信纸即将被封口的时候,都会毫无征兆地自燃起来,瞬间化为灰烬。这诡异的场景令人毛骨悚然,但祖父却毫不在意,依然坚持不懈地重新开始写信。

一旁的林穗好奇地凑近灯罩,想要看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信纸自燃。就在这时,几粒火星溅落在桌面上,燃烧过后,隐约露出了几行字迹:“吾妻阿宁,随军医队途经汉口,方知……”后面的内容已无法辨认,仿佛被时间抹去了痕迹。

正当林穗凝视着这些神秘的字句时,放在柜台上的 1931 年的《申报》突然无风自动起来。泛黄的纸张沙沙作响,吸引了林穗的目光。她定睛一看,只见报纸上赫然刊登着一则讣告:“武汉瘟疫肆虐,红十字会护士林氏不幸殉职。”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林穗的心,她难以置信地盯着讣告,手指不由自主地触摸到了报纸上的一处泪渍。

刹那间,林穗感觉到一股凉意从指尖传来。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指尖竟然开始渗出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宛如泪水一般缓缓滴落。而那些未能寄出的家书,仿佛受到某种力量的感召,纷纷化作一滴滴灯油,汇聚在油灯之中。

林穗如梦初醒,她轻轻地捧起一滴泪珠,小心翼翼地将它滴在了灯芯上。只听“噼啪”一声脆响,火焰猛地炸开,绽放出绚烂的光芒。在火光的映照下,祖父的身影终于第一次转过头来,他那饱经沧桑的面容上透露出深深的眷恋和哀伤。

3. 时渍之墨

“阿宁啊,她最喜欢那石桥残雪的景致啦。”祖父的嗓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被一层薄薄的水幕所阻隔,显得有些缥缈和虚幻。“这本该是在她生辰的时候送给她的礼物呀。”说着,祖父伸出手来,那只手掌竟穿透了灯罩,轻轻地抚摸着林穗的头顶,动作轻柔而慈爱。

在迷蒙的民国幻影之中,瘟疫横行的医院里,那张破旧的病床上,曾祖母奄奄一息地躺着。她的目光空洞无神,望着虚空,嘴里喃喃自语道:“别哭……待到积雪融化之后,去石桥东边的第三棵梅树下……”声音越来越微弱,直至完全消失在了寂静的空气中。

得知这个秘密后,林穗毫不犹豫地连夜赶往那座早已荒废的老宅遗址。然而,当她到达那里时,眼前所见的却是一片拆迁中的废墟。曾经矗立着的古老建筑已经被拆除得面目全非,就连那片承载着回忆的梅林也未能幸免——梅树都已被无情地砍伐殆尽。

但林穗并没有放弃寻找,她在那被砍断的树根周围仔细地摸索着。终于,在一处深深的根须之下,她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盒子一看,里面静静地躺着七封信,由于年代久远且保存不当,这些信件大多已经炭化严重,字迹模糊不清。不过,经过一番努力辨认,林穗还是勉强看清了最后一封信的最后半句话:“……若是此生重逢再无期限,那么就让这盏灯成为我的眼睛吧,永远守望你归来的身影。”

就在这时,一枚形似梅瓣的铜钥匙从信纸的灰烬中缓缓浮现出来。林穗心中一动,拿起那把钥匙,尝试着将它插入了一旁走马灯底座的暗匣之中。随着“咔哒”一声轻响,走马灯开始缓缓转动起来,温暖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四周黑暗的角落。

4. 残雪通路

就在那拧动钥匙的瞬间,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武昌这座古老城市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洒而下,轻盈而又静谧地落入那家略显陈旧的古董店内。

林穗紧跟随着摇曳的灯影,小心翼翼地在雪地之上踏出一串脚印。这些脚印宛如记忆的线索,引领着她追寻着祖父曾经走过的道路。而石桥边那块残破的石碑,则像是沉睡已久的历史见证者,缓缓从厚厚的混凝土之下隆起,显露出岁月的沧桑痕迹。

在桥东的第三棵梅树下,曾祖母的怀表静静地卡在粗壮的树根之间。怀表的表盖上,镶嵌着一张微型相片,相片中的女子身着洁白的护士服,双手虔诚地捧着一盏精致的走马灯。走马灯的灯面上,绘制着一个身披美丽婚纱的身影,那正是年轻时的曾祖母。

然而,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怀表的齿轮突然间开始逆向转动起来,发出一阵轻微的咔咔声响。紧接着,瘟疫医院那阴森恐怖的景象竟然如同电影画面般,在洁白的雪地上重新浮现出来。

曾祖母一脸焦急地将手中的走马灯塞进红十字会那位同乡的怀中,并急切地说道:“若是我无法归来,请务必将此物交予……”话还未说完,尖锐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如同一把锋利的剑,无情地撕裂了渐渐降临的暮色。

此刻,林穗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盏走马灯历经了百年的战火纷飞和颠沛流离,却始终未能被送出去。它承载着曾祖母未曾传达的深深牵挂与无尽思念,默默地等待着,只为有朝一日能够成为那场未竟告别的导火索,将失散多年的亲人重新牵引到一起,迎来期盼已久的重逢时刻。

5. 灯油尽处

梅树之下,林穗小心翼翼地将那块精致的怀表轻轻地贴在了灯罩之上。此时,周围的积雪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感召,开始缓缓地升华起来。原本被皑皑白雪覆盖的石桥渐渐在升腾的蒸汽之中重新显现出来。

就在这如梦似幻的场景中,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从那幅古老的绢面上挣脱而出。定睛一看,原来是身着中山装的祖父。只见他的口袋微微一动,一张尚未燃尽的信纸便悄然滑落下来。说来也巧,这张信纸恰好被曾祖母的怀表给压住了。

刹那间,火焰如同一条凶猛的火龙,张牙舞爪地扑向那张信纸,瞬间将其完全吞没。然而令人惊奇的是,燃烧后的灰烬并没有如往常一般随风飘散,而是慢慢地凝聚在一起,最终竟然化成了一道若隐若现的人影。

仔细看去,这人影正是穿着一身洁白护士服的曾祖母。她的衣服上还沾染着点点斑驳的药渍,显得有些陈旧。只见她微微抬起手掌,掌心之中稳稳地托着一枝由灯影幻化而成的梅枝。那梅枝栩栩如生,宛如真物一般。

只听曾祖母轻声说道:“久等了,桥头的雪化得正好呢。”话音刚落,一直不停转动的走马灯突然像是失去了动力一般,戛然而止。

随着黎明的第一缕晨光照耀进来,林穗悠悠地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她揉了揉惺忪的双眼,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盏已经熄灭的油灯上。只见灯芯的余烬里蜷缩着两片娇艳欲滴的梅瓣,一片色泽黯淡,显然历经岁月沧桑;另一片则鲜嫩如初绽,散发着清新的芬芳。晶莹剔透的露水在花瓣的尖端相互依偎,恰似两颗璀璨的珍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尾声:过期的归途

“拾光轩”本就是一家充满神秘色彩和岁月痕迹的小店,近日又增添了一件非同寻常的非卖品——置于玻璃罩内的一盏古老走马灯。这盏走马灯虽然已不再投射出往昔那如梦似幻的影像,但每逢雪花纷飞的季节来临之时,便会有奇妙之事发生。

只见那透明的玻璃灯罩之上,竟会缓缓地渗流出一缕缕带着淡淡药香的雾气。这些雾气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寒冷的空气中袅袅上升,然后轻轻地依附于窗户之上,逐渐凝结成一座小巧而精致的石桥以及两个相依相偎的人影。

关于这件非卖品所引发的奇景,就连负责此地拆迁工作的工头都曾亲眼目睹过。据那位工头回忆道,某个雪夜,当万籁俱寂、天地一片洁白之时,一对身着民国时期服饰的夫妻悄然从“拾光轩”的店门口缓缓走过。他们的身影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宛如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过客。

更为神奇的是,就在这对夫妻路过之际,女子手中所持的那支梅枝上突然绽放出新嫩的花蕊,并如同被某种神秘力量牵引着一般,恰好掉落进店内正在煮茶的林穗的陶壶之中。刹那间,原本平静的茶汤开始翻滚涌动起来,散发出一股陈旧报纸般的油墨香气。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林穗轻啜一口这饱含奇异气息的茶汤时,她竟从中品尝到了一种从未感受过的甜蜜滋味,仿佛这味道源自于那份遥远而陌生的血缘亲情。

后记:

走马灯作为时间信使,承载着未竟的思念在轮回中跋涉。泪水与怀表分别象征情感的液态与固态,当两者在因果链上相遇,滞留在时空褶皱中的牵挂终于完成闭环。林穗的角色实则是所有后辈的缩影——我们擦拭旧物时,也在打捞家族记忆海中的沉船,而每一次无意识的落泪,都可能成为百年思念靠岸的码头。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