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师端坐于青玉案前,眸光清冷地落在叶陨身上。
“这半年,你已初窥门径。”
她声音平稳,不容置疑。
“今日,便传你一部根本功法,一道攻伐灵诀,一道护身灵诀。”
她稍作停顿,给叶陨消化的时间,才继续道:
“你体质特殊,身具五灵根,可纳五行灵气。”
“因需时刻维持五行平衡,修炼速度,注定远逊于单灵根者。”
话锋一转,她眼中闪过一丝期许。
“然,福祸相依。若能修至一定境界,五行轮转,生生不息,同阶之内,你堪称无敌。”
“若能大成……长生可期。”
她语气加重。
“故此,切莫因一时进境缓慢而懈怠。”
“功法,传你《太极玄清功》。”
“攻击灵诀,选火球术。”
“防御灵诀,用水盾术。”
“再辅以一门基础身法清风步。”
叶陨听着这几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心里直打鼓,小声试探:
“陶师,这火球术、水盾术……听着是不是……太普通了点?能不能换点更厉害、名头更响的?”
陶师眼风淡淡一扫。
叶陨瞬间如坠冰窟,后颈汗毛倒竖,仿佛又回想起被各种“特训”支配的恐惧。
“我明白了,陶师!”他立马挺直腰板,义正言辞,“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基础最重要!”
这半年来,他确实没少受罪——时而被无形火焰炙烤得浑身通红,时而被突然涌出的泥土活埋至颈,时而被倒吊在树上一整天,时而被扔进湖里泡得手脚发白。
陶师美其名曰:激发潜力,增强对各属性灵气的感知力。
可叶陨私下总觉得,这位外表绝美、内里古灵精怪的“师父”,多半是闲得发慌,变着法子折腾他解闷。心里着实发怵。
“心存疑虑?”陶师似乎看穿他的心思,却并未动怒,“也罢,便带你亲身走一遭。”
她示意叶陨在对面蒲团坐好,五心向天。
“闭目,凝神,勿要抗拒。”
一只微凉的手掌轻轻按在叶陨头顶百会穴。
下一刻,一股温和却磅礴的灵力,如涓涓细流,自百会涌入,瞬间贯穿他全身。
“意守丹田,随我指引,观想气行。”陶师的声音仿佛直接在识海中响起。
叶陨不敢怠慢,全力集中精神。
那股外来的灵力,如同最精准的向导,引领着他自身那微薄的灵力,开始沿着《太极玄清功》特定路线运行。
首先是肺经,属金,气息过处,隐隐有锋锐之感。
随即转入肾经,属水,一股清凉之意流转。
接着是肝经,属木,生机勃勃。
再到心经,属火,温热蔓延。
最后是脾经,属土,厚重沉稳。
五条属经脉络初步流转后,所有气息并未回归丹田,而是在他的胸腹之间,以一种玄奥莫测的轨迹开始盘旋、交织。
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太极图缓缓旋转,五行灵力在其中相生相克,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原本属性各异、略显躁动的灵力,在这太极循环中,竟渐渐变得温顺、融合,最终化为一股更为精纯、中正平和的“太极玄清灵力”,这才浩浩荡荡归于丹田。
仅仅这一圈,叶陨便感觉周身舒畅,仿佛打通了某些关窍,对周遭天地灵气的感知都清晰了不少。
陶师收回手掌。
叶陨睁开眼,满脸震撼。亲自运转一周天后,他才明白这功法的玄妙之处,它竟能自如转化不同属性的灵力,维持体内五行平衡!只要持续吸纳、转化,平衡便能一直维持下去!
“如何?”陶师淡然问道。
“弟子愚钝!”叶陨心悦诚服,再不敢有任何轻视。
接下来的日子,叶陨便投入到艰苦的修行中。
一边尝试自主引气入体,运转《太极玄清功》,一边苦练火球术、水盾术与清风步。
过程枯燥而艰辛,凝聚的火苗时常熄灭,水盾薄如蝉翼,清风步跑起来更是跌跌撞撞。
而陶师,依旧变着花样给他准备药膳。
味道嘛……一如既往地令人一言难尽,苦涩中夹杂着种种怪味。
叶陨腹诽过,但没胆子拒绝,每次都在陶师“温和”的注视下,硬着头皮,捏着鼻子灌下去。
光阴荏苒,一年半时间匆匆而过。
叶陨的修为,最终停滞在炼气三层。
这个速度,比陶师最初的预估慢了不少。她原以为,即便五行体质特殊,有她那功效非凡的药膳和亲自指导,至少也该达到炼气六层。
不过,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虽只是炼气三层,但凭借《太极玄清功》炼化出的五行平衡之力,其灵力之凝厚、根基之扎实,竟比寻常炼气五层的修士还要强上几分。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