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她这么激动,谁不知道这些皮毛能卖大价钱,可实在太难捕捉了。
活这么大岁数,周秀琴统共就见过三次紫貂。
其中两次还是在国营商店里看到的成品。
印象里只有她公公,也就是王大春他爷爷,曾经抓到过一只。
当时可是卖了一百多块钱呢!!
现在一下子摆着六只紫貂,周秀琴感觉跟做梦似的。
简直不敢相信!!
她清楚现在的行情,每张皮子少说值三百块。
这么算下来,眼前这可是一千八百块啊!!
比他们家全部存款还多!!
过了好半天,周秀琴才缓过神来。
察觉到夏东青的目光,她有些不好意思。
夏东青倒是不以为意。
整个小山村,见到这么多紫貂皮还能保持淡定的,掰着手指都能数过来。
“大娘,这都是大春逮的,您要是喜欢就留几张做围脖。”
“剩下的让大春拿去换钱。”
夏东青这话说得真心实意。
这种成色的紫貂皮,眼下还能弄到。
等以后法律完善了,野生紫貂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到时候有钱都买不着!!
要是被抓到,最少也得蹲三年大牢!!
要不是情况特殊,夏东青都想私藏几张。
“使不得使不得,东青啊,这是你打的猎物,我哪能要….”
周秀琴连连摆手,她心知肚明这些东西不可能是自家傻儿子弄来的。
要是别的野味,像熊肉鹿肉什么的,她收也就收了。
跟夏家这么多年的交情,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但!
这可是一千八百块啊!!
这么大一笔钱,她怎么好意思收??
还要不要脸了?!
“没事的大娘,本来就是我俩一起下的套。”
“我这里还有很多。”
夏东青说着从背后掏出鼓鼓囊囊的袋子,打开一看。
同样是六只冻得硬邦邦的紫貂。
“咱们平分。”
“妈您就别推辞了,赶紧帮我们剥皮吧。”
“我还打算跟大哥进城卖货呢。”
王大春终于逮住王小海,把他按在地上挠痒痒。
“你小子真是欠收拾…”
“行了大娘,再耽搁就得明天去了。”
“好好好。”
见劝不动,周秀琴也不再坚持。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相处之道,长辈插手太多反而不美。
在周秀琴的协助下,十二只紫貂很快就处理好了。
夏东青又回家取了熊胆和鹿皮,反正都要进城,干脆一次性都处理掉。
值得一提的是,听说要去城里,王小海也闹着要跟去。
起初周秀琴不同意。
但这小子鬼精得很,跑去拼命讨好夏东青。
那谄媚劲儿简直没眼看。
夏东青被他缠得没办法,帮着说了几句好话,这才让他得逞。
不过夏东青跟他约法三章,要是路上不听话,立马让他哥给送回来!!
到时候别说买零食,回家还得挨顿狠揍!!
保管让他三天下不了炕!!
对此王大春举双手赞成。
他早就想收拾弟弟了,只是碍于母亲护着才没动手。
现在有了约定,就算闹到父亲那儿去,也是他占理!!
看着摩拳擦掌的哥哥,王小海突然有点打退堂鼓。
石湖市。
夏东青和王大春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东张西望。
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活脱脱就是乡下人进城。
不过要说真土气的,其实只有王大春一个。
夏东青的眼神里分明带着追忆!!
有时候啊,发展得太迅猛反倒会让人怅然若失。
全国上下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在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让太多珍贵的东西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对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种失落感尤为深刻。
上辈子的夏东青被时代推着走,年轻时总觉得灯红酒绿才是人生真谛,哪懂得珍惜这些。
等后来醒悟过来,早已物是人非。
这辈子他说什么都要好好体会!!
“大哥,咱这是往哪儿走啊?”
王大春发现这不是去国营商店的路。
夏东青漫不经心地打量着街景,随口应道:
“先去跳蚤胡同转转。”
这跳蚤胡同就像后来的旧货市场,是老百姓自发形成的交易场所。
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这儿可是出了名的“投机倒把”聚集地。
不过自从政策松动后,这里反倒越来越红火。
虽说还没到完全放开的地步,但管得确实没那么严了。
现在连夏东青这样的普通老百姓都能自由进出。
凭着前世的记忆,他知道再过十几年,这里就会变成石湖市最繁华的购物中心——
石湖人民商场!!
听说让不少人都发了家致了富!!
不过这些都不是夏东青在意的重点。
他第一站选择跳蚤胡同,主要是来摸行情的!
谁不知道公家收购的价格最坑人!!
那些工作人员才不管东西好坏,全按死规矩来。
这里头的门道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怎么省事怎么来!!
端着铁饭碗的他们,整天琢磨的就是怎么准点下班!!
至于什么“为人民服务”,听听就算了….
石湖市西城区。
这片区域布满了鳞次栉比的小院落,被分割成数不清的小块地盘。
错综复杂的巷道,就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常常迷失方向。
有时远远望去,前方似乎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可走近一瞧,巷子尽头竟藏着一条狭窄的通道。
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形,让这里即使在严打时期,依然保持着地下交易的活力。
多年来,没人能说清跳蚤胡同的确切范围。
石湖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在跳蚤胡同,只要腰包够鼓,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这话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不过!
足以证明这里的规模确实非同小可。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夏东青领着王大春和王小海,熟门熟路地穿梭在十几条小巷中。
这条路线他前世走过无数遍,时隔多年依然烂熟于心。
转过最后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
仿佛跨过了一道无形的门槛。
嚯!
震耳欲聋的喧闹声瞬间驱散了王小海的睡意。
“天哪…”
他瞪圆双眼,难以置信地环顾四周。
各式各样的摊位映入眼帘。
“现宰大肥猪,九毛一斤!没票加三毛!”
“糖葫芦,五分钱一串!”
“最后八条喇叭裤,先到先得!”
“老母鸡,六毛一斤!”
从肉食到山货,从日用品到服装,品类之丰富丝毫不逊色于国营商店。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热闹氛围。
每个摊主都在卖力地吆喝。
光是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王小海就忍不住想掏钱。
当然,也有少数摊主显得格外低调。
王大春好奇地凑近一看,回来时连连咂舌。
难怪这些摊主如此低调,原来他们卖的都是稀罕货!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连电视机都有!
全是紧俏的工业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