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京郊皇庄试行堆肥与轮作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又一颗石子,在前朝并未引起太大波澜,毕竟这只是小范围的试验。但在有心人眼中,尤其是后宫那些嗅觉敏锐的妃嫔看来,这无疑是皇上对博尔济吉特贵人农事见解的又一次肯定。东配殿在永和宫的地位,因此更加微妙起来。

乌雅庶妃来访的频率悄然增加了几分,不再只是单纯的串门,有时会带着自己做的精巧针线,有时会“偶得”一本有趣的杂书,与青蕊“分享”。她言语间不再试探香皂营生,反而对青蕊院中的菜畦、那些奇奇怪怪的瓦盆陶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问的问题也渐渐触及一些浅显的种植原理。青蕊依旧秉持着“藏拙”与“分享”并行的原则,对于核心原理含糊其辞,但对于一些实用的、无害的小技巧,则大方告知。两人表面上一团和气,倒真有了几分“姐妹情深”的模样。

这一日,乌雅氏又来闲坐,说起一桩宫中趣闻:“姐姐可知,近日织造局那边可是闹得人仰马翻。”

青蕊正在给一盆新扦插的薄荷浇水,闻言动作未停,只抬眼投去询问的目光。

“是为了今年万寿节(皇帝寿辰)的贡品。”乌雅氏压低声音,带着些许幸灾乐祸,“听闻江南织造进献了一批极名贵的孔雀羽线,欲织造一幅‘江山永固’的巨幅缂丝屏风。奈何那孔雀羽线极其娇贵,织造局的老师傅一个不小心,力道不均,竟毁了一小片!眼看工期紧迫,重新寻线已来不及,可那瑕疵处又无法修补,管事太监急得都快上吊了!若误了万寿节,可是大罪过。”

青蕊心中一动。缂丝?孔雀羽线?她想起系统商城里似乎有关于纺织技术的分支。她面上不动声色,只顺着乌雅氏的话叹道:“确实可惜了。那般贵重的料子。”

“谁说不是呢。”乌雅氏附和着,目光却悄悄打量着青蕊的神色,见她并无异样,便又将话题引到了别处。

送走乌雅氏后,青蕊立刻沉浸心神,打开了系统商城。在【工业】—【纺织】分类下,她果然找到了“传统织物修复与仿制基础技巧”(80积分)。兑换之后,大量关于织物结构、染料特性、尤其是各种珍贵丝线(包括孔雀羽线)的性状、织造要点以及……应急补救方法的知识涌入脑海。

其中一种针对类似孔雀羽线这种极易因张力不当导致光泽受损、纤维断裂的“暗线勾连修补法”,引起了她的注意。此法并非在原处覆盖织补,而是利用特制的极细同色丝线,从织物背面,以特殊的钩针手法,将断裂或失色的羽线根部与周围完好的经纬线巧妙勾连固定,再在正面用相近色泽的细线进行极其细微的点缀,远看几乎天衣无缝,近看也只能看到些许与原作肌理融为一体的细微痕迹,堪称巧夺天工。

青蕊仔细研究了这种方法,发现其核心在于对织物结构的深刻理解、手法极其精巧的钩针技术,以及对色彩近乎苛刻的把握。她自问没有那手巧夺天工的钩针技艺,但这修补的思路和原理,或许可以借鉴。

她沉吟片刻,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这或许是个机会,一个不仅能进一步展示自己“巧思”,还能与宫内实务部门搭上关系的机会。织造局隶属内务府,若能借此建立联系,对她未来或许有帮助。

但如何介入?她一个后宫贵人,直接去指点织造局,那是僭越,是找死。

需要借力。

她想到了端嫔董鄂氏。作为永和宫主位,由她出面,最为合适。

第二日清晨,给端嫔请安时,青蕊并未直接提及织造局之事,而是闲聊般说起昨日乌雅氏带来的“趣闻”,末了,带着几分天真与惋惜说道:“……那么好的料子,毁了真是可惜。奴婢在家时,曾见额吉修补过一件极珍贵的鹰羽毽子,也是羽线断了,额吉用了一种特殊的法子,从背面勾连,正面几乎看不出来呢。就不知这缂丝和孔雀羽线,是否也能用类似的办法想想主意……”

她话说得含糊,只提了“从背面勾连”这个核心思路,并未涉及具体技法,更像是不谙世事的少女回忆起家乡旧事。

端嫔原本只是随意听着,听到“从背面勾连”几个字时,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她掌管宫务多年,对织造虽不精通,却也略知皮毛。寻常织补皆从正面着手,这“从背面勾连”的说法,倒是闻所未闻。她抬眼看了看青蕊,见对方眼神清澈,一副纯粹是闲聊、毫无心机的模样,心中念头转了转。

若此法真能解织造局之困,自然是好事一桩,她这个提供思路的主位娘娘脸上也有光。若不能,也不过是博尔济吉特氏一句无心之言,无伤大雅。

“哦?还有这等法子?”端嫔放下茶盏,语气平和,“倒是稀奇。织造局那边正为此事焦头烂额,既然你有所闻,不如将你那法子……嗯,将你额吉当年修补的大致情形,说与本宫听听,或许能给他们一点启发也未可知。”

青蕊心中暗赞端嫔老练,立刻顺着她的话,将系统知识里关于“暗线勾连”的基本原理和预期效果,用更加生活化、更符合“草原母亲智慧”的语言描述了一遍,重点强调了“不破坏正面纹样”、“依靠背面固定”、“利用相近色线细微点缀”这几个关键点,依旧绝口不提具体钩针手法。

端嫔仔细听着,眼中讶异之色渐浓。她虽不懂技术,但青蕊描述的这种思路,听起来确实别出心裁,与传统的织补理念迥异,似乎……真有几分可行?

“嗯,本宫知晓了。”端嫔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回头若有机会,本宫会让人将你这‘家乡土法’转告织造局参详一二。成与不成,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是,多谢娘娘。”青蕊乖巧应道,目的已达到,便不再多言。

她并不知道,端嫔事后是否真的派人去传了话,又是如何传的话。她只能等待。

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永和宫东配殿——内务府织造局的一位姓秦的掌案太监,在端嫔身边嬷嬷的引领下,亲自前来“谢恩”。

秦太监年纪约莫五十上下,面皮白净,眼神里透着工匠特有的专注与精明。他见到青蕊,便要行大礼,被青蕊连忙拦住。

“秦公公这是做什么,快请起。”青蕊示意其木格看座。

秦太监却不肯全坐,只挨着凳子边坐了半边屁股,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与感激:“贵人主子!奴才……奴才是特来谢贵人主子指点迷津的!若非贵人主子那‘背面勾连’的妙法,奴才们这次真是闯下大祸了!”

原来,端嫔果然将青蕊的话辗转传到了织造局。局里的老师傅们起初对这闻所未闻的“草原土法”嗤之以鼻,但眼看工期迫近,死马当活马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集合了局里手最巧、眼最尖的几位工匠,仔细研究了那破损的缂丝背面,尝试着按照“背面勾连、正面点缀”的思路,选用特制的细如发丝的银线和对色极其精准的孔雀蓝染丝,耗费无数心力,竟然真的将那处瑕疵修补得八九不离十!若非凑到极近处仔细观瞧,几乎看不出破绽!

“皇上日前巡视织造,见了那屏风,龙颜大悦,还夸赞织造局工匠手艺精湛,临危不乱呢!”秦太监说着,声音都带着颤音,“奴才们心里清楚,这都是托了贵人主子的洪福!若非贵人主子点拨,奴才们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青蕊心中松了口气,看来系统知识确实靠谱。她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欣喜:“当真修好了?那可真是太好了!我也只是随口一说,想起了家乡的旧事,没想到竟真能帮上忙。是织造局的师傅们手艺高超,与我并无太大干系。”

她坚决不肯居功,将功劳都推给了工匠。

秦太监见她如此谦逊,毫无恃功而骄之态,心中好感更增,连连道:“贵人主子太过自谦了!您那思路,才是点睛之笔!奴才们在织造局一辈子,也从未想过还能从背面着手!此法定要记录下来,传于后人!”

他又说了许多感激的话,最后留下一个精致的锦盒作为谢礼,言明是织造局上下的一点心意,并非宫中份例,请贵人务必收下。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秦太监,青蕊打开锦盒,里面是几匹颜色极为鲜亮、质地轻软光滑的江宁织造最新进贡的缎子,以及一小盒各色珍稀绣线。这些东西,对于目前的她来说,既实用,又不算太过扎眼。

其木格和德顺得知事情原委,都兴奋不已。德顺更是拍腿道:“主子!这下咱们在宫里可算是立住了!连织造局的人都来谢恩了!”

青蕊却远比他们冷静。她知道,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也意味着她进一步走到了台前。经此一事,后宫众人会更加确信她“心思奇巧”,而前朝内务府系统,也会开始留意到她的存在。

果然,没过两日,康熙在批阅奏折的间隙,似无意地问了梁九功一句:“听闻前几日织造局那边出了点纰漏,是永和宫博尔济吉特贵人给了个主意化解了?”

梁九功躬身回道:“回皇上,确有此事。据说是博尔济吉特贵人忆及家乡旧法,提供了个‘背面勾连’的思路,织造局的工匠依此设法,才补好了贡品。”

康熙笔下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看不出喜怒。但熟悉他性情的梁九功知道,皇上这是记在心里了。

而永和宫内,端嫔对青蕊的态度,在原有的“客气”基础上,又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看重。乌雅氏再来时,言谈间那若有若无的打探更深了一层,甚至开始隐晦地询问青蕊,对宫内其他事务,比如花卉养护、器物保管等,是否也有“独到见解”。

青蕊一概以“偶得”、“运气”挡回,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她知道,自己不能再一味被动地等待机会上门了。

她需要主动规划,拿出一些更成体系、更能体现价值,但又不会过于惊世骇俗的东西。

目光再次投向系统商城,这一次,她锁定了一项技术——“简易营养液无土栽培基础”。此法可在有限空间内高效种植蔬菜,若能在宫中推广,不仅有趣,更能一定程度上补充冬日鲜蔬供给,实用性极高。而且,其原理可以用“观察植物喜水喜肥”来模糊解释,相对安全。

是时候,让她这永和宫东配殿,真正成为一座能引来凤凰的“梧桐树”了。只是这次,她需要更周密的计划,以及,一个合适的,能将此“巧技”上达天听,却又不会过于突兀的契机。

她看着窗外渐渐高远的秋日晴空,嘴角微扬。这宫廷舞台的幕布,正被她一点点拉开,好戏,还在后头。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