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几天后,在一间装潢奢华、隔音极佳的会议室里,气氛却冰冷得如同寒冬。杜仲基和陈贺坐在长桌的一侧,对面是陆晗的经纪人、宣传总监、商务负责人以及法务顾问,阵容齐整,壁垒分明。陆晗本人并未到场。

那份精心准备的《哈哈哈哈哈》策划案,被随意地放在桌子中央,像是一件待价而沽却又无人真心想买的商品。

“杜先生,陈先生,”陆晗的经纪人,一位穿着干练套装、眼神锐利的中年女性,率先开口,语气礼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距离感,“首先感谢潮哥的推荐,也感谢二位的创意。但是,经过我们团队初步评估,这个项目……可能不太适合陆晗现阶段的发展规划。”

宣传总监推了推眼镜,补充道,话语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而冰冷:“陆晗的形象定位是高端、时尚、具有引领性的青年偶像。贵方案中提到的‘街头卖艺’、‘端盘子’、‘身无分文’这类设定,与我们精心维护的品牌调性存在根本性冲突,风险不可控。”

商务负责人更是直接点明利益要害:“我们无法想象,一个顶流明星在节目中呈现‘狼狈’的一面,会对我们现有的高端代言和未来的商业合作产生何种负面影响。这种‘接地气’,在我们看来,更接近于‘掉价’。”

陈贺试图插话,用他惯有的幽默缓和气氛:“各位老师,其实没那么严重,就是展现真实……”

“真实?”经纪人打断了他,嘴角露出一丝近乎嘲讽的弧度,“陈先生,娱乐圈的真实,是建立在精心策划和绝对可控的基础上的。您所说的那种真实,在我们看来,等同于混乱和风险。陆晗的粉丝基础庞大而忠诚,我们不敢,也不能拿他的形象去冒这种险。”

一连串的质疑和否定,如同冰雹般砸向杜仲基和陈贺。对方团队的态度明确而坚决:创意或许新颖,但与陆晗的“人设”和商业价值背道而驰,不予考虑。

陈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几乎要按捺不住火气。这已不是商业谈判,而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和否定。

自始至终,杜仲基都保持着异常的沉默和冷静。他仔细听着对方每一句带着偏见和傲慢的陈述,没有急于反驳。直到对方团队似乎已经将所有的“不”都说完,会议室陷入一种宣告结束的沉默时,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对面每一个人。

他没有看那些团队成员,而是将目光投向会议室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正在安静记录会议纪要的年轻助理——那是陆晗的私人助理,某种程度上,他的态度更能反映陆晗本人的真实想法。杜仲基注意到,在团队激烈反对时,那位年轻助理的笔尖曾有片刻的停顿,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同于其他人的、好奇的光芒。

杜仲基心中了然。阻力来自保守的团队,但突破口,或许在陆晗本人身上。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开口说出了第一句话,不是对经纪人,而是仿佛穿透他们,直接说给那个未到场的人听:

“我理解各位老师的担忧。保护艺人的商业价值,是团队的首要职责。”他先给予了肯定,让对方稍稍放松了警惕。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但我想请问各位老师一个问题:你们认为,陆晗先生未来五年的发展,是继续维持一个完美但略显遥远的‘偶像’形象更重要,还是成功转型为一个有血有肉、能被更广泛大众接受和喜爱的‘国民级艺人’更重要?”

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对面团队的几个人眼神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杜仲基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继续追击,语速加快:“现在的顶流,迭代速度有多快,各位比我更清楚。单纯依靠粉丝经济和完美人设,能支撑多久?国内市场真正缺乏的,从来不是完美的偶像,而是真实的、有趣的、有生命力的灵魂。”

他指向那份被冷落的策划案:“这个节目,不是一个‘自毁’的工具,而是一个最安全、最有效的‘破壁’实验场。在可控的规则下,释放他被‘偶像’身份压抑的真实性格。让观众看到,陆晗不只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明星,也是一个会迷路、会算错账、会为了一顿饭而努力、会和朋友打打闹闹的、可爱的年轻人。”

“这种‘反差萌’和‘真实感’带来的亲和力与观众缘,是任何广告代言和时尚资源都无法赋予的长期价值!这不是在消耗他的商业价值,这是在为他的未来,投资一种更持久、更抗风险的‘国民度’!”

杜仲基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每一句话都直指核心。他不再纠缠于具体环节的风险,而是拔高到战略层面,谈论陆晗长远的职业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

对面团队的人开始交头接耳,表情不再像之前那样坚决,而是出现了犹豫和思考。杜仲基的话,戳中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焦虑——关于顶流保鲜期的焦虑。

最后,杜仲基看向那位一直沉默的年轻助理,意味深长地说:“也许,我们应该问问陆晗先生自己。他是否愿意,永远活在一个被精心包装的壳里?还是说,他也渴望有一个机会,能稍微喘口气,做一回不那么‘完美’的、真实的自己?”

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对方团队的态度,已经从绝对的拒绝,转变为“需要内部再评估”。

离开会议室,陈贺长舒一口气,佩服地看着杜仲基:“杜导,你刚才那番话,太厉害了!简直是把他们的遮羞布给扯下来了!”

杜仲基却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光说服团队还不够。真正的关键,在于陆晗本人。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他亲自看到这份策划案,并且……心动。”

一场针对顶流本人内心的“攻坚战”,悄然拉开了序幕。团队的偏见是冰山,而冰山下,那个年轻顶流对“真实”的渴望,或许才是破局的关键。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