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淳化镇西侧高地上已经是一片忙碌。士兵们连夜加固工事,用一切能找到的材料——沙袋、圆木、甚至是阵亡战友的遗体,构筑起一道道简陋但实用的防御阵地。俞济时在张铁柱的陪同下巡视前线,他的脚步在每一处阵地前停留,与士兵们简短交谈,检查武器和弹药情况。

“军座,您的伤…”一名年轻士兵看到俞济时背上渗出的血迹,忍不住开口。

俞济时摆摆手,目光落在士兵手中保养得锃亮的步枪上:“子弹还有多少?”

“报告军座,还有二十五发。”士兵立正回答,随即补充道,“昨天缴获了鬼子三十发子弹,分给班里其他弟兄了。”

俞济时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手枪弹匣递给士兵:“拿着,多一发子弹,可能就多杀一个鬼子。”

士兵愣住了,在张铁柱的眼神示意下才接过弹匣,眼眶有些发红:“谢…谢谢军座!”

继续向前走,俞济时在一处机枪阵地前停下。这里的布置很巧妙,两挺民二四式重机枪呈交叉火力布置,射界开阔,周围还用沙袋垒出了防炮洞。

“谁布置的?”俞济时问道。

一名少尉急忙跑过来敬礼:“报告军座,是属下布置的。我叫李振华,原58师直属营营长,现在负责这段防线。”

俞济时记得这个名字,在提供的军官名单上看到过。他仔细观察着阵地的布置,发现不仅机枪位置选择得当,还在前方设置了几个假阵地,显然是用来吸引火力的。

“很好。”俞济时难得地露出一丝赞许,“记住,鬼子的进攻前通常会有炮火准备,听到炮弹呼啸声就立即躲进防炮洞。”

“是!军座!”李振华大声应道,随即压低声音,“军座,我观察了鬼子的进攻习惯,他们喜欢在炮火延伸后立即冲锋。我打算在假阵地后面埋设地雷,等他们占领假阵地时引爆。”

俞济时眼睛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去找工兵营长陈国栋,就说我批准的,让他给你提供地雷和工兵支援。”

“是!”李振华兴奋地敬礼。

巡视完前沿阵地,俞济时来到炮兵阵地。这里的情况不容乐观,仅有的几门山炮在昨天的战斗中已经暴露出射程和威力不足的问题。

炮兵团长李向荣正在指挥士兵擦拭炮管,见到俞济时急忙跑来报告:“军座,所有火炮都已经检查完毕,但炮弹只剩下昨天运来的那批,平均每门炮不到十发。”

俞济时沉默地看着这些老旧的火炮。作为穿越者,他清楚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第七十四军要到后期才能获得美式装备。但现在,他们必须用这些简陋的武器抵挡住鬼子的进攻。

“把火炮分散布置,每门炮之间保持足够距离。”俞济时下令,“不要齐射,采取单炮游击战术,打几炮就换位置。”

李向荣有些疑惑:“军座,这样火力会不会太分散?”

“我们现在要的不是火力密度,而是生存能力。”俞济时解释道,“鬼子的炮兵观察员很专业,齐射会立即暴露所有炮位。分散游击,虽然单次打击效果差,但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明白了!”李向荣恍然大悟,“我这就重新部署。”

回到指挥所时,已经是上午七点。俞济时刚走进地窖,就闻到一股米粥的香味。苏婉清正带着医护兵给军官们分发早餐,见到俞济时,她端着一碗粥走过来。

“军座,您一晚上没休息,先吃点东西吧。”她的声音很轻,但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俞济时这才感到胃里空得发疼。他接过粥碗,发现里面还卧着两个鸡蛋。

“这是…”

“是老乡送来的。”苏婉清解释道,“昨夜有几个老乡冒险穿过火线,送来一些粮食和鸡蛋。他们说…不能让打鬼子的将士饿着肚子。”

俞济时的手微微颤抖。他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中,正是这些普通百姓的支持,才让中国军队在如此劣势下坚持了八年。

他默默吃完粥,把鸡蛋分给了指挥所里的其他军官。刚放下碗,通讯兵就送来最新情报。

“军座,侦察兵报告,鬼子正在东面集结,看样子今天要大举进攻。”

俞济时走到地图前,所有军官都围了过来。

“根据空中侦察和前线报告,鬼子第6师团第11旅团已经全部抵达淳化镇外围,总兵力约八千余人。”参谋长陈式正指着地图,“他们配属有一个炮兵联队,约三十六门火炮,其中包括四门150毫米榴弹炮。”

地窖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八千对三千,而且对方在火炮上占据绝对优势。

“我们的优势是地形。”俞济时打破沉默,“高地坡度较陡,鬼子的战车难以直接冲击。而且经过昨天的战斗,我们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比鬼子熟悉。”

他拿起铅笔在地图上画了几个箭头:“鬼子很可能还是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集中兵力攻击我们的正面阵地。但这次,我们要改变打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俞济时身上。

“命令。”俞济时的声音沉稳有力,“51师负责左翼防线,58师负责右翼,57师作为预备队。但是,各师要抽出精锐部队组成突击队,隐蔽在防线两侧。”

他看向张灵甫:“你的301团继续担任机动部队,但要分成小股,分散配置在防线后方。”

“军座,分散使用兵力是不是太冒险了?”副军长冯圣法提出疑问。

“我们兵力处于劣势,集中防御只会被鬼子逐个击破。”俞济时解释道,“我要的是弹性防御。正面阵地层层阻击,消耗鬼子兵力。等他们攻到主阵地前,两翼的突击队突然杀出,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军官们互相看了看,这种打法确实前所未闻,但仔细想想,又很有道理。

“还有,把所有的迫击炮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临时炮群,由军部直接指挥。”俞济时继续部署,“不要急着开火,等鬼子大量聚集时再突然射击,打完后立即转移。”

“是!”军官们齐声应道。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阵地上开始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兵们在阵地前埋设地雷,设置障碍物。步兵们检查武器,分配弹药。医护兵在相对安全的地方搭建临时救护所,苏婉清亲自指挥,把手术台设在一个半塌的民房内。

上午八点三十分,鬼子的炮击开始了。密集的炮弹呼啸着落在高地上,掀起漫天尘土。士兵们按照事先演练,迅速躲进防炮洞。剧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整个高地都在颤抖。

俞济时站在指挥所门口,用望远镜观察着炮击情况。他注意到鬼子的炮火主要集中在正面阵地,两翼相对平静。

“命令两翼部队,派出小股兵力向前推进,建立前沿观察点。”他对通讯兵说,“我要准确掌握鬼子的步兵动向。”

炮击持续了四十分钟后开始延伸。按照惯例,这是步兵即将冲锋的信号。阵地上响起了军官们的呼喊声:“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士兵们迅速从防炮洞中钻出,进入各自的战斗位置。他们抖落身上的尘土,检查武器,把手榴弹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很快,鬼子的步兵出现在视野中。他们以中队为单位,呈散兵线向高地推进。阳光照在刺刀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

“稳住!放近了打!”军官们在阵地上来回奔跑,传达着命令。

俞济时紧紧盯着鬼子的进攻队形。今天他们的战术果然有所变化,不再是全线压上,而是重点攻击几个突破口。每个攻击群后面都跟着机枪组和掷弹筒小组,提供火力支援。

当鬼子进入三百米范围时,阵地上依然一片寂静。这种反常的安静让进攻的鬼子有些犹豫,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二百五十米…二百米…

“打!”

随着一声令下,阵地上突然喷吐出无数火舌。重机枪的连射声、轻机枪的点射声、步枪的齐射声交织在一起,瞬间放倒了第一波鬼子。

但鬼子显然有所准备,后面的部队立即趴下还击。他们的机枪手很快找到合适位置,开始压制守军火力。掷弹筒也发射出榴弹,在守军阵地上爆炸。

“迫击炮,目标鬼子机枪阵地,三发急速射!”俞济时下令。

隐蔽在后方的迫击炮群突然开火,炮弹精准地落在鬼子的机枪阵地上。虽然数量不多,但突然性很强,一下子打掉了好几个火力点。

鬼子的进攻为之一滞。但很快,他们的炮兵开始还击,试图压制守军的迫击炮。然而由于守军的迫击炮打几发就转移,鬼子的报复性炮击效果有限。

正面阵地的战斗陷入僵持。鬼子凭借兵力优势不断施加压力,守军则依靠地形和工事顽强抵抗。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双方士兵已经开始了手榴弹对掷。

“命令左翼突击队出击!”俞济时看准时机下令。

早已埋伏在左翼的突击队突然从侧翼杀出,约一个连的兵力直接冲向鬼子的进攻部队侧翼。这支生力军的加入瞬间改变了局部战场的态势,正在正面进攻的鬼子遭到突然打击,顿时陷入混乱。

“右翼突击队,出击!”

同样的场景在右翼上演。两支突击队像两把钳子,狠狠夹向鬼子的进攻部队。

鬼子显然没料到这一招,前线指挥官急忙下令后撤。在丢下数十具尸体后,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

阵地上响起一阵欢呼,但军官们很快制止了士兵们的兴奋:“抓紧时间补充弹药,救治伤员,鬼子很快就会再次进攻!”

果然,仅仅过了半个小时,鬼子的炮击再次开始。这次他们的炮火更加猛烈,而且明显调整了目标,部分炮弹开始轰击两翼区域。

“鬼子学聪明了。”参谋长陈式正说。

俞济时点点头:“通知各部队,下次突击要改变出击方向和时机。”

正如所料,鬼子的第二次进攻调整了战术。他们在正面施加压力的同时,派出一支部队试图迂回守军左翼。

然而这一切都被前沿观察点及时发现。俞济时立即调动预备队,在鬼子迂回部队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当鬼子迂回部队进入伏击圈时,等待他们的是密集的手榴弹和机枪扫射。带队的中队长还没来得及组织反击,就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毙命。失去指挥的部队很快溃退。

正面进攻的鬼子听到侧翼传来的激烈枪声,知道迂回失败,士气大受影响。守军趁势发起一次反冲击,又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

中午时分,鬼子暂停了进攻。战场上暂时恢复了平静,只有零星枪声和伤员的呻吟声不时传来。

俞济时利用这个间隙再次巡视前线。他注意到经过一上午的战斗,士兵们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很多人在战斗间隙互相分享战斗经验,如何更好地隐蔽,如何节约子弹,如何识别鬼子军官。

在一处阵地上,他看到一个年轻士兵正在用缴获的鬼子刺刀改造一把工兵锹。

“这是做什么?”俞济时好奇地问。

士兵见到军长,急忙立正:“报告军座,鬼子的刺刀太长,拼刺时不如我们的工兵锹顺手。我把工兵锹磨快,近战时更好用。”

俞济时拿起改造好的工兵锹,发现边缘已经被磨得锋利,确实是一件趁手的近战武器。

“你叫什么名字?以前是做什么的?”

“报告军座,我叫赵小虎,原来是铁匠。”士兵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打铁的手艺,没想到在战场上用上了。”

俞济时拍拍他的肩膀:“好样的!把你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弟兄。”

“是!”赵小虎兴奋地敬礼。

巡视到301团阵地时,俞济时发现张灵甫正在组织士兵演练一种新的战术。他们把阵地分成若干个小段,每段由两到三名士兵防守,彼此之间用交通壕连接。这样既可以减少炮火伤亡,又能在鬼子进攻时相互支援。

“这是你自己想的?”俞济时问道。

张灵甫拖着伤腿走过来:“是弟兄们一起琢磨出来的。鬼子炮火太猛,人扎堆死得快。这样分散布置,存活率更高。”

俞济时仔细观察了这个防御体系,发现虽然每个点的火力较弱,但整体上形成了交叉火力,而且机动性很强。

“很好,把这个经验推广到全军。”俞济时下令。

下午一点,鬼子的进攻再次开始。这次他们显然调整了战术,不再急于突破,而是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每占领一处阵地就立即巩固,然后继续向前。

这种打法虽然缓慢,但很有效。守军很难通过反冲击夺回失去的阵地,因为鬼子已经在阵地上布置了火力点。

战斗进行到下午三点,前沿部分阵地失守。鬼子凭借兵力优势,逐渐向主阵地逼近。

“军座,要不要动用预备队?”参谋长陈式正焦急地问。

俞济时看着地图,摇了摇头:“还不到时候。”

他走到电台前,接通了炮兵团长李向荣:“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军座!”

“按计划执行。”

几分钟后,守军阵地上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哨声。这是事先约定的信号,听到哨声的部队开始有序后撤。

鬼子见状,以为守军终于支撑不住,立即发起全线冲锋。大批鬼子士兵涌上高地,很快占领了前沿阵地。

就在他们准备向主阵地发起最后冲击时,异变突生。

早已测算好射击诸元的炮兵突然开火,但这次射击的不是鬼子的进攻部队,而是他们刚刚占领的前沿阵地。炮弹准确地落在阵地上,把毫无防备的鬼子炸得人仰马翻。

与此同时,隐藏在防线后方的机动部队突然杀出,不是正面反击,而是直接穿插到鬼子的后方,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已经冲上高地的鬼子顿时陷入包围。前面的主阵地久攻不下,后面的退路被切断,头顶还有炮弹不断落下。

“全军反击!”俞济时下达了总攻命令。

守军所有部队同时发起冲锋。就连伤员都拿起武器,加入了反击的行列。震天的喊杀声回荡在高地上空。

被包围的鬼子试图组织抵抗,但在守军的三面夹击下很快溃不成军。许多鬼子士兵为了逃命,甚至丢掉了武器和装备。

这场反击持续了一个小时,冲上高地的两个鬼子中队几乎被全歼。守军不仅收复了所有失地,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当太阳开始西斜时,战场终于恢复了平静。鬼子显然被打怕了,没有再组织新的进攻。

俞济时站在高地上,看着士兵们忙碌地打扫战场。他们收集着每一发子弹,每一颗手榴弹,为明天的战斗做准备。

“军座,统计结果出来了。”参谋长陈式正走过来,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今天共毙伤鬼子约八百人,我军伤亡三百余人。缴获步枪二百余支,轻机枪十挺,子弹无数。”

这个战果让所有军官都感到振奋。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交换比,简直是个奇迹。

但俞济时知道,明天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鬼子吃了亏,一定会调整战术。而且他们的兵力优势依然存在,完全可以承受这样的损失。

傍晚,他召集所有团级以上军官开会,总结今天的战斗经验,部署明天的防御。

“今天大家打得很好,但不能骄傲。”俞济时开门见山,“鬼子今天吃了亏,明天一定会改变打法。我判断,他们很可能会采取多点突破的战术,让我们无法集中兵力防御。”

军官们纷纷点头。今天的胜利虽然鼓舞人心,但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我们要调整防御部署。”俞济时指着地图说,“把防线分成若干个独立防守区,每个防守区都要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即使被分割包围,也要坚持战斗。”

他看向王耀武:“51师负责的左翼地形复杂,要多设置隐蔽火力点。”

“明白!”王耀武应道。

“58师的右翼相对平坦,要加大雷区密度,设置多重障碍。”

何凌霄点头:“我已经让工兵营去准备了。”

最后,俞济时的目光落在张灵甫身上:“你的301团明天作为总预备队,但要分成小股,配置在防线后方。哪里告急,就支援哪里。”

“是!”张灵甫大声应道,尽管腿上的伤让他的脸色有些苍白。

会议结束后,俞济时特意留下各师的参谋长,详细讨论弹药分配和伤员后送的问题。由于补给线被鬼子封锁,弹药必须精打细算。而伤员的情况更让人担忧,野战医院的药品已经所剩无几。

“告诉苏院长,我想办法搞一批药品。”俞济时对通讯兵说。

夜深了,俞济时却毫无睡意。他独自登上高地,望着远方鬼子的营地。那里灯火通明,显然也在为明天的战斗做准备。

“军座,您该休息了。”张铁柱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件大衣,“晚上凉,您背上还有伤。”

俞济时接过大衣披上,突然问:“铁柱,你说我们能守住吗?”

张铁柱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说:“只要军座在,就一定能守住!”

俞济时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他知道,明天的战斗将更加残酷。但他也相信,只要第七十四军还有一个人在,就会战斗到底。

回到指挥所,他开始规划明天的细节防御。他根据今天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逐个阵地调整部署,甚至连每个机枪射界都亲自确认。

凌晨两点,他终于靠在椅子上睡着了。这一次,他睡得很浅,随时准备被战场的动静惊醒。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新的一天的战斗即将开始。俞济时睁开眼睛,用冷水洗了把脸,感觉精神了许多。

他走出指挥所,看到士兵们已经各就各位。经过一天的战斗,这些士兵的眼神已经发生了变化,少了几分恐惧,多了几分坚毅。

“军座,早饭。”张铁柱端来一碗稀粥和两个窝头。

俞济时接过,三两口吃完。刚放下碗,侦察兵就送来情报:鬼子正在大规模调动部队,看样子要采取新的战术。

“命令各部,按计划进入阵地。”俞济时平静地下令。

他整理了一下军装,把配枪检查了一遍,然后稳步走向观察位。今天,他将再次与第七十四军的将士们并肩作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这片土地。

远处的天际,朝阳正在升起,把整个高地染成一片金黄。在这片血与火淬炼的土地上,新的一天的战斗即将开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