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就不多说了,冬瓜南瓜是肯定有收获的,这玩意又不挑地,随便哪个山坡都能种,其余的种的都是豆子,也不怎么挑地。
即便是收获少点,但几麻袋还是有的,豇豆角更是能趴在地上牵藤随便长,多收几背篓豆角晒成干豆角也不错啊!
顾青荷还挺喜欢吃豆角炒腊肉的,配着米饭她能吃一大碗,干豆角炖肉也挺香的,而且还可以把菜干卖到县城的杂货铺去。
虽然收购价格也很便宜就是了,为了卖一点菜干专门走路去一趟县城不划算,既卖不到几个钱,还累的半死。
村里家家户户都晒菜干,但愿意把菜干背去县城卖的人,几乎是没有几家。
至于镇上,因为离村落近且地方宽敞,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一小块的菜地,平日里不缺菜干吃,村里的菜干拿去镇上也很难卖的掉。
小镇上最受欢迎的也就是粮食跟鸡蛋肉类了,但消耗能力有限,多了一样卖不掉。
七月一过,进入八月后,顾青荷家里四月后种植的第二、三批玉米也陆陆续续的可以收获了,这些日子全家人都在忙着收玉米的事。
地里掰下来的玉米晒满了整个院子,竹屋屋檐下的墙上也全都挂着一串又一串的玉米棒子。
砍下来的玉米杆也是有大用处的,既可以喂牛,也可以码在一起当柴火烧。
还有一些泛青的嫩玉米杆子,吃起来是甜滋滋的,有点像吃甘蔗,但味道又没那么甜,顾青荷怀孕后嘴馋吃了不少嫩玉米杆子。
玉米收割了两批后,便已经是中秋时节了,这边菜园子里的花生也成熟了。
两亩地的花生,宋家父子花了四天时间才收割完毕,顾青荷摘了一大篮子花生,在中秋这天煮了煮花生,还炸了花生下酒。
花生的产量不算高,两亩地的花生也就收获了478斤,这还是带壳的。
“爹,夫君,我听说镇上有榨油作坊,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他们都能榨。
今年我们收了478斤花生,我想着光吃花生米也吃不完,要不我们也去榨一点花生油回来,明年就不买油吃了。”
花生油还是很贵的,因为味道好,基本上是富贵人家才吃的,价钱是豆油的两倍多。
一斤花生油集市上要卖105文,有时还能卖到110文。
“一斤带壳花生能榨二两油,不带壳的能榨四两,咱们家可以榨两百斤花生。
算下来应该能有四十多斤油,剩下的花生要留一百斤做种子,花生明年可以多种点。”
这样一来能留下来吃的花生米就只剩下一百七十斤了,她喜欢吃花生米熬粥,宋家父子喜欢吃花生米下酒,不过吃到明年估计也够了。
“可以啊!那就榨油。”
宋书宴闻言赞同的点点头随即又问:“对了爹,镇上的榨油作坊是怎么收工钱的?榨一斤花生油大概要收多少?”
“看榨什么东西,标准不一样,大豆菜籽不好榨贵一点,一斤收三文。
花生芝麻相对好榨点两斤收五文,两百斤花生要五百文工钱,工钱也不低。”
“五百文四十斤油还是划算的,如果去集市上买,四十斤油要差不多五两银子,两百斤的花生可卖不到五两银子,顶多三两。”
“是啊!可如今谁家种花生啊?费事不说产量太低了,咱们家施了多少肥,浇了多少次水,天天拔草才有这个产量。
大家有点余地还是愿意种玉米,红薯,要不然也种高粱豆子能吃饱。不费事随便种一种,秋收时产量都不少。”
顾青荷闻言跟着点点头,其实玉米也能榨油的,只是如今的技术不行榨不出来。
就连大豆的榨油技术都不过关,不仅有豆腥味还有青涩味,也就平民百姓才吃。稍微有点钱有条件的都吃花生油芝麻油。
花生的出油率比顾青荷的预计还是要高一点的,中秋过后宋家父子背着两百斤花生去镇上油坊榨油,回来时带回来了四十六斤油。
“书宴媳妇,你回头打三斤油给你爹娘送去,今年他们没种花生,也让他们尝一尝咱们家的花生油,一起尝尝鲜。”
“好的爹。”
今年收花生的时候,顾家一家老小都过来帮忙摘花生选花生了,不然光靠父子二人,三天是收不完的,花生挖起来很慢。
当时顾青荷只给了一点水花生让父母拿回家吃,如今送点油去也不算过分。
这边的花生刚收完,那边的红薯也该挖了,同时最后种下两批玉米也到了收获的时间。宋家父子那是忙的团团转。
这时顾青荷的肚子也六个月了,她除了能帮忙捡一捡红薯,摘一摘菜园子里的菜外,也干不了别的,只能看着父子两个忙活。
好在家里油不少,顾青荷每次炒菜都会多放一些油,给父子两个补身体。
肉吃不上但油水还是要跟上的,不然整个秋收下来,人都瘦的没法看了。
红薯跟玉米相比较起水稻小麦这些粮食,显然还是要好收不少,这些植物的果实个头大,一亩地要不了多久就收完了。
等到天气转凉,第一场寒气到来时,宋家父子总算是把五十亩地的玉米,以及最早种下的十亩红薯收回来了。
如今地里还没收的,只有后种的那十八亩红薯,以及四十亩荒地里的杂七杂八农作物。
其实那四十亩荒地上的农作物,顾青荷已经收了不少了。
当初种的豇豆角长的到处都是,顾青荷怕长老了,每隔几天都要去摘两背篓豇豆回来。
她自己家吃不完,还给娘家送了不少过去。同时自家院子里也晒了不少。
甚至因为院子里晒不下,如今都晒到房屋后头玉米地去了。玉米地收完玉米后,暂时还没来得及种农作物都是空着的。
荒地里除了豇豆角长的好外,冬瓜跟南瓜也长的不错,个头大不说,草丛里到处都是,根本就吃不过来。
顾青荷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摘十几个冬瓜或者南瓜回去。
由于吃不完,扔了还怪可惜的,宋老爹就只能另外搭了一个棚屋来专门堆放这些南瓜冬瓜,他们每天给鸡喂的也都是这些。
话说回来,她家长成了这么多的冬瓜南瓜,村里人看见了还是有不少眼红的。
脸皮厚的过来要,顾青荷也不会太小气,挑挑拣拣的还是给了一些出去,到底是一个村的,别人既然开了口面子还是要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