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荷别的本事不大,但做菜的手艺还是有一手,毕竟她前世便是美食主播,没两把刷子还真做不了这美食主播。
只是简简单单的玉米野菜饼,顾青荷也烙的很香,一面软一面金黄脆脆的。
中间在夹上一些野葱香椿鸡蛋饼,香味更是一绝。吃完一个饼子,再吃另一个玉米饼子,中间在换成凉拌折耳根,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光吃饼子还有点干巴,再来上一口白菜汤,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
父子俩吃午食吃的是赞不绝口,宋父更是在心中欣喜儿子这媳妇果然是娶对了,不然哪来的这么多美食给他们吃?
粮食都是一样的粮食,野菜都是一样的野菜,可阿宴媳妇做出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宋家的粮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朝廷分发的救济粮,一家三口的口粮一百五十斤,这些粮食是由玉米高粱粟米豆子,这些乱七八糟的粮食混在一起组成的。
还有一类粮食是宋家自己购买的,总共五百斤,其中大米跟面粉各有五十,其余四百斤都是玉米。
顾青荷他们一家人平日里吃的基本上都是玉米面,只是偶尔才会吃的白面精米。
如今的粮食可是很贵的,宋家父子购买这五百斤的粮食,大概用了两贯多钱。不过也足够他们一家人吃到地里的粮食秋收了。
饭后,顾青荷洗干净碗收拾一下家里,然后就提着一只兔子回了娘家。
虽然大家都是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但金秋村很大,顾青荷还是走了好一会路这才到顾家。
顾家的房子跟宋家差不多,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草棚子,不过没有宋家院子外面的那个围墙,茅草屋有四间,顾家家里人比较多,房间少了根本住不下。
顾青荷来到顾家的时候,顾家一家人都没在家里,而是在家门口的荒地上开荒,跟宋家一样,开垦的都是一些旱地,边开边种玉米。
只不过老顾家的壮劳力少,整个家中能干活的也就只有顾青荷的爹,顾二奎。
她娘徐氏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去年一整年的逃荒让她的身体更差了,如今也就只能做一些捡石头草根的活计,锄地是完全不行的。
顾青荷的两个弟弟,大的顾青山才十三岁,小的顾青石才八岁,妹妹顾青莲也才十一岁,他们三个加在一起能干什么?
砍一棵杂树都要砍半天。
也正是因此一家子开荒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宋家父子五天能开三亩荒地,但到了顾家这边,五天能开出来了一亩荒地就不错了。
“大姐,你回来了?”
“大姐这是兔子啊!”
正在挖树根的两小只在看到顾青荷手里拎着兔子回来时,眼睛都亮了,放下手里的农具后,飞快的向着顾青荷跑来。
不用多说就知道,这兔子肯定是姐夫打的,前些日子姐夫打到了野鸡,他们大姐还给他们送来了一半,野鸡可真好吃,炖汤加点土豆他们能喝一大碗。
顾家可比宋家穷多了,宋家平日里炒菜还能放点油,吃点有油水的东西,而老顾家能保证不饿死人就不错了,十天半个月都沾不到一点油水。
就像是这两回他们家吃肉,都是靠宋家接济的,一次是顾青荷跟宋书宴成亲,两人拜完堂后,两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就算是完了。
因为两家都没什么亲人了,而村里当时安置的几家人也全都是外来人,根本就不熟悉,也就没有请客的必要了。
等到后面相处熟悉了,婚丧嫁娶肯定还是要往来的,只不过现在就算了。
“爹娘,小弟小妹。”顾青荷点点头笑着打了一声招呼,走进了他们正在开垦的荒地里。
“好大的一只兔子,可是女婿抓的?宋家父子在外那么多年,果然还是有些本事的,兔子野鸡随便一抓就能抓到。
我们开荒时也看到好几次野鸡兔子,我跟你大弟想办法抓了好几次都没抓住。
跑的飞快,也就找到几颗野鸡蛋。”顾二奎看着女儿手里提着的野兔子,不由感慨道。
因为金秋村十几年都没人居住了,生态环境恢复的相当好,山里野鸡野鸭兔子这些小动物多的很。不过却不是人人都能抓的住的。
宋家父子当初在外流浪多年,套兔子打猎这些自然不在话下,磨练了一手好本事。
再加上从军多年,速度身手也跟上去了,如今他们进山狩猎自然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夫君跟公爹忙着开荒可没空专门去抓兔子,这也是刚好碰上了顺手抓的,公爹说开荒累,让我给你们拿一只回来补身子。
虽说开荒一事很是要紧,但也不能把人给累坏了,今年开不完的荒地明年继续开就是了。
金秋村的土地还是很不错的,即便十几年没有耕种了,但养养也就肥沃了。”
“哎!我们家才免税三年,跟你公爹他们那些卸甲归田的老士卒不一样,他们免税的年限久,自然可以慢慢开荒。
我跟你爹就想着尽快把这六十亩田地开出来,多种一些粮食,趁着这几年免税,多挣一些钱,起几间屋子。再再给你弟弟攒点彩礼钱,日后也好娶媳妇。”
顾青荷娘徐氏说起这事就是一脸的期盼,看的出来她对如今的生活是相当满意的。
“六十亩的田地能种多少粮食哦,还是新朝好,不然就咱们老家的那两亩地,我们怕是种一辈子,都攒不出来了两文钱。
就这你大伯他们还跟我们争呢!你爷爷奶奶也是一个偏心的,明明你大伯他们都分了三亩水田了,还要来抢我们的地。”
“当初我说什么都不让你爹跟你爷爷奶奶回老家村子,就是不想在跟他们搅合在一起。
看看,现在听我的没错吧!咱们家不仅被安排到了土地更加肥沃的金秋村,还借着你公爹的面子,提前给你大弟分了三十亩田地。
这要是回来了老家,能分这么多田地?咱们老家那地方,人多地少还缺水。真不是一个住人的好地方,远比不上这边。”
顾母杨氏絮絮叨叨的抱怨着,顾爹没说话,但看着脚下那紫色的肥沃土壤,还是忍不住的跟着点点头。
虽然他心里还是想回老家的,毕竟那里才是他的根,但是看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他是真心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