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993年的岁末,京州的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为这座繁忙的都市平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在市委办公厅加班整理年终总结的宁方远,接到了一通让他欣喜若狂的电话。
“方远…”电话那头传来杨雪温柔中带着激动的声音,“我怀孕了!今天刚去医院检查确认的。”
宁方远手中的钢笔“啪”地一声掉在桌上,他猛地站起身,声音都有些颤抖:“真的吗?太好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
杨雪轻笑着:“才两个月呢,没什么特别感觉。就是最近老是犯困,胃口也不太好。”
“我马上请假回魔都!”宁方远当即决定,“你现在需要人照顾,我得在你身边。”
杨雪连忙阻止:“别!你工作那么忙,不用特意回来。我妈已经过来照顾我了,你放心吧。”
但宁方远哪里放得下心。挂掉电话后,他立即向刘长生汇报了这个喜讯,并请了三天假。刘长生听后哈哈大笑:“这是大喜事啊!准你一个礼拜假,好好陪陪妻子。代我向小杨问好!”
当晚,宁方远就乘坐最后一班飞机赶回魔都。见到妻子时,他激动地将她拥入怀中,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她尚未显怀的腹部。
“我要当爸爸了…”宁方远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杨雪温柔地靠在他怀里:“是啊,我们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第二天,宁方远就开始为妻子的孕期生活做规划。考虑到两人工作都在汉东,但魔都的医疗条件更好,而且有岳母可以照顾,他决定让杨雪在魔都待产。
“这样吧,”宁方远对妻子说,“我让方平在魔都买套大点的房子,把你妈和我妈都接过来照顾你。这样我也放心些。”
杨雪有些犹豫:“这会不会太麻烦了?而且妈她们能习惯魔都的生活吗?”
宁方远坚持道:“没什么比你和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就这么定了,我马上联系方平。”
此时宁方平正在深圳处理一笔投资业务,接到哥哥的电话后,立即表示:“哥,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这就回魔都,保证一周内搞定!”
宁方平果然雷厉风行。他动用了股票认购证收益的一部分资金,在魔都静安区购买了一套二百多平米的豪华公寓,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医疗设施齐全。不仅如此,他还专门请了设计师,按照孕妇和老人的需求进行了装修,安装了防滑地板、安全扶手等设施。
房子准备好后,宁方远亲自回宁家村接母亲。让他意外的是,父亲宁山坚决不肯去魔都长住。
“我在宁家村住了一辈子,去那种大城市浑身不自在。”宁山抽着旱烟,语气坚定,“你妈去照顾小雪就行了,我留在村里看家。”
无论怎么劝说,宁山就是不肯松口。宁方远了解父亲的脾气,知道强求不得,只好让步:“那这样,我让方平把老房子翻修一下,您住得舒服些。”
宁山摆摆手:“不用浪费那个钱,老房子挺好的。”
但宁方远已经下了决心。他打电话给宁方平:“方平,爸不肯去魔都。你找施工队,把咱家的老房子彻底翻修一下,要装暖气、卫生间,所有的设施都要现代化。”
宁方平在电话那头笑道:“哥,我正想跟你说呢。不光咱家,我打算把整个宁家村的房子都翻修一遍!”
宁方远吃了一惊:“全村?那得花多少钱啊!”
“钱不是问题。”宁方平豪气地说,“哥,你知道咱们那笔投资赚了多少吗?四千多万啊!花这点钱算什么?再说,当年要不是乡亲们帮忙,哪有咱们的今天?现在有能力了,回报乡亲是应该的。”
宁方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弟弟能有这份感恩之心,让他十分欣慰。
“好!就按你说的办。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人觉得我们在炫耀。”
“放心吧哥,我有分寸。”
宁方平立即行动起来。他聘请了专业的施工团队,购买了优质的建筑材料,对宁家村进行了整体规划。不仅为每户村民翻修房屋,还修建了村内道路、排水系统,安装了路灯,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
消息传开后,整个宁家村都沸腾了。村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仅房子被免费翻修,连生活设施都一应俱全。
老支书拉着宁山的手,老泪纵横:“老宁啊,你养了两个好儿子!咱们宁家村出了这样的人物,是全村的福气啊!”
宁山虽然嘴上说着“孩子们乱花钱”,但脸上的骄傲藏也藏不住。
一个月后,宁方远陪同已经怀孕三个月的杨雪回到宁家村。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本破旧的村庄焕然一新,青瓦白墙的房屋整齐排列,干净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路灯林立,文化活动中心里老人们正在下棋聊天。
“天啊,方平真是下了大功夫!”杨雪惊叹道。
宁方远也感慨万千:“是啊,没想到他做得这么好。”
村民们见到宁方远夫妇,纷纷围上来表达感谢。这个送来自家种的蔬菜,那个送来土鸡蛋,热情得让宁方远都有些招架不住。
宁山的新居更是让宁方远眼前一亮——外表保持传统风格,内部却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暖气、抽水马桶、热水器、厨房电器,甚至还有一台大彩电。
“爸,您还满意吧?”宁方远笑着问。
宁山虽然还是那副严肃表情,但眼角的笑意掩藏不住:“浪费钱!我一个人住要这么大房子干什么?”
但宁方远看得出来,父亲心里是高兴的。
晚上,宁方平也从魔都赶了回来。兄弟俩坐在院子里,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庄,感慨万千。
“哥,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咱们家穷,连学费都交不起,是乡亲们一家一户凑钱供我们上学。”宁方平动情地说,“现在我有能力了,回报他们是应该的。”
宁方远拍拍弟弟的肩膀:“你做得对!做人不能忘本。看到你现在这样,哥很欣慰。”
宁方平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哥,我在魔都认识几个房地产开发商,他们说魔都房价以后肯定会大涨。我打算投资一些房产,你觉得怎么样?”
宁方远心中一动。根据前世记忆,上海房价确实会迎来暴涨。
“这个主意很好。”宁方远肯定地说,“不过要选择好地段,比如浦东新区那边,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太好了!我就知道哥有眼光。”宁方平兴奋地说。
第二天,宁方远和杨雪返回京州。临行前,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送行,场面十分感人。
回到京州后,宁方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虽然牵挂远在魔都的妻子,但他知道,只有努力工作,才能给家人更好的未来。
刘长生得知宁方远家的情况后,特意批准他每月可以回魔都一次探望妻子,并且尽量减少他的加班安排。
“方远啊,家庭很重要。”刘长生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是快要当父亲的人了,更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宁方远感激地说:“谢谢书记关心。我会安排好时间的。”
1993年春节,宁方远将父母接到魔都过年。一大家人团聚在新买的公寓里,其乐融融。杨雪的腹部已经明显隆起,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除夕夜,宁方远站在阳台上,望着魔都璀璨的夜景,心中充满感慨。从宁家村的穷小子,到如今的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即将成为父亲,这一切仿佛梦境一般。
杨雪走过来,轻轻靠在他肩上:“想什么呢?”
宁方远搂住妻子,温柔地抚摸她的腹部:“在想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希望他能够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杨雪微笑道:“有你这个爸爸,他一定会很幸福的。”
远处,外滩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宁方远知道,这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将迎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