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京州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获批,无疑是刘长生上任市委书记后的首个重大政绩。开发区位于京州市东部,规划面积达五十平方公里,一时间成为汉东省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揭牌仪式当天,省委主要领导悉数出席,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场面十分隆重。
作为市委书记秘书兼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宁方远全程参与了开发区的筹备和申报工作。然而在热闹的背后,他保持着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在仔细研究了首批入驻企业的名单后,他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技术含量高的创新型企业。
一周后,宁方远陪同刘长生到开发区进行首次正式调研。车队行驶在刚刚修建好的开发区主干道上,两旁是整齐的标准化厂房,工地上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兴致勃勃地汇报:“刘书记,目前我们已经引进了六十八家企业,总投资额超过二十亿元,预计可提供三万个就业岗位。年底前还有二十多家企业准备签约…”
刘长生满意地点头:“成绩不错!但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参观了几家工厂后,刘长生注意到宁方远一直沉默不语,便问道:“方远,你有什么看法?”
宁方远谨慎地回答:“书记,开发区的建设速度确实很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长生感兴趣地说:“哦?说说看。”
宁方远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目前入驻的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虽然能快速带来GDP和就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首先,京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有限。如果过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势必会从周边地市大量吸引劳动力。哪个地市的领导没有些背景?这样‘吸血’式的发展,可能会引起周边地市的不满,对您的声誉不利。”
刘长生若有所思地点头:“有道理。继续说。”
“其次,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或国际市场变化,这些企业很可能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地区,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税源。”
“最重要的是,”宁方远加重语气,“如果您想在将来更进一步,需要有显著的政策亮点。劳动密集型产业遍地都是,但如果能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那将是响当当的政绩。”
刘长生完全被吸引了:“那你有什么具体建议?”
宁方远早有准备,从公文包中拿出一份报告:“我认为应该重点发展几个方向:首先是手机制造业。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必将普及,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其次是电脑和电子信息产业。国家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电脑及相关设备需求将会爆发式增长。”
“最后是汽车制造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必将进入千家万户。如果能引进一两家大型汽车制造商,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刘长生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报告中详细分析了这几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空间和政策支持建议,数据详实,论证充分。
“但这些高科技产业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啊。”刘长生提出疑问。
宁方远信心满满地说:“难度大,但一旦成功,回报也大。我们可以采取差异化策略:一方面继续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保证短期政绩;另一方面组建专业招商团队,重点攻关高科技项目。我建议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
回到市委后,刘长生立即召开书记办公会,专门研究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问题。会上,宁方远的建议引起了激烈讨论。
主管开发的副市长提出异议:“劳动密集型产业见效快,能够快速拉动GDP和就业。高科技产业投入大、周期长,短期内难见成效。”
发改委主任也表示担忧:“现在各地都在争抢大项目,我们有什么优势吸引高科技企业?”
宁方远在刘长生的示意下发言:“各位领导,我认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劳动密集型产业确实见效快,但五到十年后呢?当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时,这些产业很可能外迁。而高科技产业一旦扎根,将会持续发展几十年。”
他拿出准备好的数据:“以深圳为例,他们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高科技产业的重镇。再看上海,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一个大众项目就带动了上百家配套企业。”
“至于招商优势,”宁方远继续说,“我们可以打出‘服务牌’:成立项目专班,提供全程代办服务;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高科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建设人才公寓,解决企业人才住房问题…”
会议从下午一直开到晚上。最终,刘长生拍板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继续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另一方面成立高新技术产业招商专班,由我牵头负责,宁方远同志作为副组长负责主要工作,重点攻关高科技项目。”
这个决定让宁方远既感到压力,又充满动力。他明白,这是刘长生对他的极大信任,也是一次重要的锻炼机会。
接下来的几个月,宁方远带领招商专班奔波于全国各地。他们拜访行业协会、参加招商展会、走访知名企业,全力推介京州开发区的优势。过程充满艰辛,但也收获颇丰。
十月的一天,宁方远得知一个重要的消息:德国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正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计划建设生产基地。他立即向刘长生汇报,建议全力争取这个项目。
刘长生当即决定亲自出马,带领招商团队飞往德国洽谈。经过艰苦谈判,最终成功引进了这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五十亿元,是京州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
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省委主要领导专门批示表扬,称这是“汉东省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突破”。《人民日报》还专门报道了京州市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更让宁方远高兴的是,随着汽车项目的落地,一大批配套企业纷纷前来考察投资。电子信息产业也取得突破,一家台湾电脑制造商决定在京州设立生产基地。
年底总结时,开发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科技项目占比大幅提升。
在年度工作总结会上,刘长生特别表扬了宁方远:“方远同志有远见、有思路,为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鼓励这种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思考方式。”
散会后,刘长生把宁方远叫到办公室,亲切地说:“方远啊,这次你立了大功。省委领导对我们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做法很认可,专门要我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
宁方远谦逊地说:“都是书记领导有方,我只是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刘长生摆摆手:“不用过谦。你的能力和眼光,我都看在眼里。好好干,前途无量啊!”
走出市委大楼,宁方远望着开发区方向灯火通明的夜空,心中充满成就感。他知道,这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将会成为京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将成为刘长生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