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礼,你这非去不可吗?”老三媳妇吴玉珍有些发愁。
今天,她家男人下班回来就跟她说,他们领导派他去市里进修一个多月,可她这眼看还有两个月多点就要生了,没有人帮衬,她实在有些不安心。
“玉珍,这进修机会还是我领导好不容易给我争取的,整个邮电局就两个名额,我要是不去,那以后晋升的机会就没了。
而且我这次进修回来,还能长工资!
你放心,我就去一个多月,在你生孩子之前,我肯定能回来。”老三陈学礼耐心地跟她媳妇解释。
他这也没办法,这进修名额还是邮电局领导知道他爹是因为大队的事情牺牲了,所以才把这机会给了他。
他要是不抓住,那以后根本不会有任何往上发展的可能。
“我知道,我这就是觉得快生了,家里没个能指望的人,我心里有些害怕。”
吴玉珍也不是不让自家男人去,只是担心生孩子时没有人在身边,她心里不安。
“你别担心,等下我就去跟娘打个招呼,我不在这段时间,让娘先帮帮忙。”
“都分家了,娘会同意吗?”
吴玉珍这会是真的后悔,早知道她根本不会提分家的事。
现在弄的,做个什么都要求人。
“你放心,娘不会不管的,大不了,我给娘开工资。”老三温声安慰道。
“也只能这样了。”吴玉珍无奈地点点头。
这边商量好了,吴玉珍去给老三收拾行李。
老三则来了上房找林荞。
“娘,还没睡吧?”老三在门口先问了声。
林荞和两个闺女正坐在炕上说话,听到老三的声音还有些惊讶,这半个月老三还没来过她这里。
“没睡,进来吧!”
“娘,我找你有点事。”老三进门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噢,什么事?”林荞很好奇。
对于这个三舅舅,她其实一点不讨厌,上辈子她母亲能读书读到初中,也是这三舅舅帮了很大的忙。
她们这南营大队离公社比较远,相反离县城还近些,那时上中学都是在县城上学。
她母亲上中学时,要住校,当时外婆是住在三舅舅家里,三妗子不让外婆带干粮给母亲,其实就是不想让母亲上学。
后来还是三舅舅每周自己在邮电局的宿舍学着烙饼,然后一周给母亲送一次,就这样才让她母亲坚持读完了初中。
“娘,单位派我明天去市里进修一个多月,这段时间我不在家,玉珍又快要生了,我走了有些不放心。我想请娘帮我看顾一下她们娘几个。”老三坐在炕沿边说道。
这会天有些暗了,屋里也没有点灯,林荞也看不清他的表情。
“可以,不过先说好,只你不在的这段时间我帮帮忙,你回来了我可不管了。”林荞痛快地答应了。
就当看在上辈子三舅舅照顾母亲和外婆的份上。
要是只看三妗子的面子,那是想都不要想。
“谢谢娘。”老三声音里透着松快,“娘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白帮忙,我每天给你五毛钱,你让芳芳做饭的时候顺便给玉珍她们三个也做上,要是玉珍有什么不舒服,多看着点就行。”
老三就知道自己的娘没有那么绝情,只要他们做儿子的不要太过分,她娘还是那个娘。
他现在每个月工资28块,等进修回来,还会长一级,到时工资就有31块5毛钱了。
每天给他娘五毛钱,也还是能承受的。
“娘,我去取她们三个的口粮过来。”老三心里的担忧没有了,也不等林荞再说什么,大步先出了屋。
没一会,手里就提着一袋子粮食进了门。
“娘,我先拿了一袋粮食,到时不够了我再补。”
“知道了,不会饿着她们的。”
“谢谢娘,娘你早点睡。”老三放下粮食,就回了自己屋。
“娘真的同意了?”吴玉珍还有些不太相信。
那天分家的时候,她看婆婆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还以为这事不会成呢!
“粮食都送过去了,还有啥不相信的。”老三哼哼,“你不要跟大嫂二嫂学,我娘再不好,那也是我娘,对我们几个儿子还是没话说的。”
“还有,我娘只是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帮个忙而已,你对她态度好点,可不兴给脸色看。”老三认真地叮嘱自己媳妇。
吴玉珍撇撇嘴,“知道了,我哪敢!”
第二天一大早,老三就提着行李出了门。
早饭的时候,林荞让大闺女陈学芳把煮好的干饭和菜给三媳妇端了过去。
地里的麦子已经全部收上来了,这几天就是碾场和晒麦子,人手也充足,她也轻松了很多。
老三已经跟大队长打过招呼,这几天老三媳妇就先不去上工了。
最近两天大家伙都回家来吃饭。
中午的时候还是林荞和陈学芳做饭,做得是面片汤,做好了依然还是让陈学芳给三媳妇端到她们屋子里去吃的。
晚上有时候做面条,有时候熬黄米粥,反正一天三顿,一顿都没有落下。
主要是夏天天气长,吃两顿,实在是顶不住。
尤其是农忙的时候,早上那顿饭都是天不亮就吃了。
晚上下工基本天都要黑了,一天十几个小时,中间不吃饭。
就是林荞她们能忍,老三媳妇和两个小孩子也忍不住。
所以林荞还是一天做三顿饭。
几天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交公粮的日子。
这天大清早,大队长就在大喇叭里喊着,让每家每户把架子车拉上,到麦场那里装车。
林荞她们家里本来只有一辆架子车,分家后这车子也没分,几家有事一起用。
早上老大把架子车拉上走了,林荞和老四就空着手去了麦场。
陈学芳和陈学如就留在家里,反正交公粮也不需要这么多人。
“娘,要不让芳芳跟我去交公粮吧,你就留在家里做饭。”老四劝林荞。
这交公粮,每家出两个人就行了。
再说公社离大队比较远,走路至少得两个小时才能到,到时又拉着粮食车,两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到。
林荞不听,她还想去公社看看。
这辈子还没有见过七十年代的公社长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