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新锐计划”最终评审会定在周一上午十点,会议室里的气氛比上次更凝重。CEO和几位董事端坐主位,面前摆着苏清颜和张弛的方案终稿;赵曼坐在侧面,手里转着笔,眼神平静;陆时砚作为特邀投资人代表列席,坐在最角落的位置,神情淡然。

苏清颜的心跳得有些快,手心微微出汗。她昨晚几乎没睡,反复检查方案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表,生怕出现纰漏。匿名邮件的警告像根刺,让她始终悬着心——张弛真的会用假数据吗?评审组能看出来吗?

张弛率先上台,依旧是那副意气风发的样子。他的PPT比上次更华丽,不仅更新了虚拟场景的演示视频,还增加了“用户付费意愿调研”的数据图表:“根据我们的调研,18-30岁用户对元宇宙营销的接受度高达75%,其中40%表示‘愿意为虚拟商品付费’,客单价预计在300-500元之间。”

他顿了顿,调出与游戏公司的合作意向书:“我们已经和头部游戏公司达成初步合作,他们的2000万活跃用户将成为潜在流量池,保守估计能为品牌带来15%的销量增长。”

几位董事听得频频点头,其中一位负责投资的董事忍不住问:“技术落地周期需要多久?预算大概多少?”

“技术开发周期三个月,预算800万,”张弛自信满满,“但我们预计上线后六个月就能回本,第二年实现盈利翻倍。”

苏清颜坐在台下,指尖冰凉。张弛报的数据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真的——据她所知,目前元宇宙营销的实际付费率不足5%,客单价大多在100元以下,他说的“40%付费率”“300-500元客单价”,明显是夸大其词。

果然,陆时砚轻轻敲了敲桌子,开口道:“张组长提到的付费率数据,来源是哪次调研?样本量多少?有没有排除游戏重度用户的干扰?”

张弛的脸色微不可察地变了变,干咳一声:“是……是技术部联合第三方机构做的调研,样本量5000,覆盖了不同类型的用户。”

“能否提供调研问卷的原始数据?”陆时砚追问,“我投资的几家游戏公司,元宇宙相关的付费率普遍在5%-8%,40%的付费率,几乎是行业顶尖水平了,值得深入研究。”

这话看似在夸赞,实则在质疑数据的真实性。张弛的额头渗出细汗,支支吾吾:“原始数据……在技术部,后续可以整理后提交。”

评审组的气氛微妙起来,几位董事的表情也严肃了些。

轮到苏清颜上台时,她深吸一口气,没有急着讲方案,而是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老布坊的阿姨展示蓝印花布的印染过程,裁缝铺的老师傅给年轻人量尺寸,糕点店的师傅教00后做桂花糕,镜头最后落在年轻人拿着成品笑靥如花的脸上。

“这是我走访的三家老字号,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年轻化不是‘丢掉过去’,而是‘带着过去走向未来’。”苏清颜的声音温和却有力,“我的‘老字号焕新计划’,核心不是‘如何让老字号变年轻’,而是‘如何让年轻人发现老字号的好’。”

她调出完善后的方案,重点讲解了三个部分:“第一,产品优化——保留老字号的核心优势,比如手工工艺、传统味道,同时优化设计和功能,比如老布坊的‘极简风蓝染衬衫’,既传统又时尚;第二,分阶段合作——先从低风险的联名款做起,用小成本测试市场,再逐步推进深度合作,降低老字号的信任门槛;第三,用户运营——通过‘老手艺体验课’‘记忆味道分享会’等活动,让年轻人亲身感受老字号的价值,而不是单纯靠广告推广。”

她特意展示了补充的供应链数据和用户付费明细:“根据调研,年轻人愿意为‘有故事的实用品’付费,比如我们测试的老字号联名帆布包,定价89元,预售500个,三天售罄,复购率20%,客单价不高,但胜在稳定可持续。”

一位董事皱起眉:“89元的客单价,和元宇宙项目的300-500元相比,盈利空间差太远了。”

“确实,但风险也低很多。”苏清颜不卑不亢地回应,“元宇宙项目需要高额技术投入,且市场不成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老字号焕新,初期投入仅需150万,主要用于产品设计和体验活动,三个月就能看到效果,且用户粘性更高——购买老字号产品的用户,70%表示‘会向朋友推荐’,这是免费的口碑传播。”

另一位董事翻着方案:“你提到老字号的信任问题,怎么解决?万一合作到一半,他们突然变卦怎么办?”

“我准备了‘阶梯式合同’。”苏清颜调出合同模板,“第一阶段只约定联名款的合作细节,明确双方权责和退出机制;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效果,再谈深度合作,同时引入第三方担保,降低双方的风险。”

她的回答滴水不漏,连之前倾向于张弛的几位董事,也开始认真翻看她的方案。

就在这时,张弛突然开口:“苏负责人说的好听,但老字号的市场规模太小了,就算成功,也只是小打小闹,根本无法支撑‘新锐计划’的战略目标。元宇宙才是未来的大趋势,星芒作为行业领先的创意公司,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

“长远的眼光,不代表要脱离实际。”苏清颜转头看向他,“创意的价值,不在于有多‘新潮’,而在于有多‘落地’。如果一个方案需要投入800万,却连数据真实性都无法保证,那不是长远眼光,是冒险。”

“你什么意思?”张弛猛地站起来,“你是说我的数据是假的?”

“我没这么说。”苏清颜平静地看着他,“但陆总提出的疑问,你至今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CEO敲了敲桌子:“好了,讨论方案本身,不要人身攻击。”

赵曼突然开口:“我补充一点。上周我去拜访了苏清颜提到的三家老字号,他们的生产车间确实在按她的建议做优化,裁缝铺的‘半定制’服务已经试运营,首周订单量比之前增长了30%。”她调出订单截图,“这说明方案是有实际落地效果的,不是纸上谈兵。”

有了赵曼的背书,苏清颜的方案可信度更高了。

评审会进入最后的讨论环节,董事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元宇宙项目前景广阔,值得冒险尝试;另一派则倾向于老字号焕新计划,觉得更稳妥、更有社会价值。

负责财务的董事算了笔账:“元宇宙项目800万预算,回本周期不确定;老字号项目150万预算,三个月见效果,且后续可复制到更多老字号,长期收益更稳定。从投资回报率看,我更倾向后者。”

CEO沉思片刻,看向陆时砚:“陆总作为投资人,你怎么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陆时砚身上。他放下笔,缓缓开口:“我投资过很多创新项目,最大的体会是——真正的创新,不是追逐风口,而是解决问题。元宇宙是风口,但目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限;老字号焕新看似传统,却解决了‘传统文化传承’和‘中小企业转型’两个实际问题,这才是有价值的创意。”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数据真实性,我建议评审组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对两个方案的核心数据进行审计,尤其是元宇宙项目的付费率和预算明细。创意可以天马行空,但数据必须实事求是。”

陆时砚的话一锤定音。CEO点了点头:“就这么办。核查小组由赵曼牵头,三天内给出结果,再决定最终人选。”

散会时,苏清颜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这场评审会比她想象中更艰难,张弛的步步紧逼、董事们的质疑、数据真实性的较量,每一步都像在走钢丝。

林薇薇在走廊里等她,激动地抱住她:“你太厉害了!刚才怼张弛的时候,帅呆了!”

苏清颜笑了笑,心里却没多少喜悦。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核查小组的审计结果,将决定最终的胜负。张弛会不会在这三天里做手脚?那个匿名发件人提到的“假数据”,能不能被查出来?

她走到电梯口,正好遇到陆时砚。他朝她点了点头:“方案做得很好,尤其是风险控制部分,比上次成熟多了。”

“谢谢您刚才帮我说话。”苏清颜由衷地说。

“我只是陈述事实。”陆时砚笑了笑,“不过,张弛不会轻易放弃的,这三天要多加小心。”

电梯门打开,张弛从里面走出来,看到苏清颜和陆时砚站在一起,脸色铁青,冷哼一声:“某些人真是好手段,靠投资人撑腰就算赢了,也不光彩。”

“输赢要看实力,不是靠嘴说。”苏清颜直视着他,“如果你对自己的数据有信心,就不该怕审计。”

张弛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转身快步离开。

苏清颜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的不安越来越浓。张弛的反应,更印证了匿名邮件的警告。他到底在数据里埋了多少雷?核查小组能顺利查出来吗?

回到工位,她收到赵曼的消息:“下午三点,核查小组第一次会议,你来参加,负责提供老字号项目的所有原始数据。”

苏清颜回复:“好。”

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数据资料,从用户问卷到老字号的订单记录,从成本测算到供应链合同,每一份文件都分类存档,确保清晰可查。

傍晚时分,她收到一条新的匿名短信,还是那个号码:“张弛在技术部的朋友已经开始删改调研原始数据,小心他们‘死无对证’。”

苏清颜的心猛地一沉。

果然来了。

她立刻联系江哲:“能不能帮我查一下技术部最近的文件删除记录?尤其是和‘元宇宙调研’相关的。”

江哲很快回复:“我试试,但技术部的权限很高,不一定能查到。你等我消息。”

夜幕降临,办公室里的人渐渐走光。苏清颜看着窗外的灯火,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她不知道江哲能不能查到证据,也不知道张弛还会用什么手段阻挠审计。

这场围绕“新锐计划”的较量,已经从方案比拼变成了真相与谎言的对决。

她能赢吗?

三天后的核查结果,会给她一个答案吗?

而那个始终在暗处提醒她的匿名发件人,又会在什么时候,露出真正的面目?

(第十五章 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