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谢广福掐指算了算:”去县城四十里路 也就相当于咱们现代的20 公里,轻装走官道大约需要 六小时才能到,所以明早三点就得起身,九点赶到县城,一点之前办完事赶回来,不然天黑走夜路太危险了。”

他又看了眼妻女,”我、老大和芝丫头去就行,她有空间可以装东西,老大功夫好就一起去,我们三个人快去快回。”

“我也要去……”谢文也想进城见见世面,他记忆里,九岁的谢文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去后山挑水捡柴找野菜,他实在是好奇古代的县城长什么样。

“不行!”谢锋和谢广福异口同声。

“家里得有人守着。”谢广福瞪眼,”万一村里有新消息呢?咱们家没人,那不就错过了?”

李月兰没意见,她也去过县城,那地方太远了,去一次脚底板能长七八个水泡,别到时候还没开始逃荒,自己就走不动路了。

最后决定李月兰和谢文留守在家,顺便去串串门,看别人都在做些什么。

午饭时分,稀粥的香气飘散在空气里,因为大家都没吃早餐,所以谢秋芝在空间里特意煮得稠了些,配菜是李月兰自制的香辣外婆菜,辣得人舌尖发麻,反倒开胃。

谢文吃得呼噜响,一粒菜丁在桌上,立刻被他用手指沾起来送进嘴里。

谢秋芝看得心酸,把自己碗里一半粥拨给他,谁叫他现在是自己的弟弟呢,长得还矮。

“你也小,正在长身体。”谢锋不由分说,又把自己那半碗倒进谢秋芝碗里。

李月兰抬手一人脑门弹一下:”都别演兄友弟恭的戏码了!”她指着锅底,”再让来让去,米汤都见底了。”

饭后,谢秋芝和李月兰开始清点空间里的存货。

大米五十六斤,鸡蛋二十个,纯牛奶一箱二十四盒,牦牛肉干两袋,苹果六只,巧克力半盒,一整条鲈鱼,两个猪肘子,两斤牛腩,一只三黄鸡,八只大闸蟹,两斤鲜虾,三根排骨,两条五花肉,素菜也有一些,像是黄瓜,豆腐,海带丝,西红柿,木耳和花生等等。

也幸亏穿越那天要做大餐庆祝谢文高考夺魁,李月兰一大早就拉着折叠推车去菜市场大采购了,要不然家里还真没有那么多的新鲜库存。

虽然作为一个非专业美食博主,李月兰的厨房库存,绝对不是“有啥吃啥”,而是“吃啥有啥”所有的食材、酱料、干货、调味和工具都不少,新鲜食材却是不多的,秉持着菜市场的菜最新鲜的理念,她基本都是现买现做现拍视频的。

但是新鲜的菜肉不多,那些酱料、干货、调味却是多到不行,他们的橱柜里满满登登摆放整齐的那些拌饭酱、烧椒酱、老干妈、辣椒酱、火锅蘸、生抽、老抽、蚝油、料酒、冰糖、干辣椒、干香菇和海带结等,不仅能吃,还能满足李月兰的拍摄需求。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什么,就是会过日子,会精打细算,李月兰富的时候是个购物狂,买东西也不怎么在乎价格,但是现在家里穷得一文钱都没有,空间里面的东西只出不进的话,会让她不安心。

“你们三个人五天一个鸡蛋,”李月兰在自己精致的笔记本上记录:

“牛奶先紧着芝丫头和文哥,每七天一盒,喝完就没有了”

“这两袋牦牛肉干当路上的救命粮,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塞嘴里嚼着,但是要悄悄吃。”

“咱家的米太白了,数量也不多,以后尽量不做饭了,就喝粥。”

谢广福补充道:”明儿我去县城,看能不能换点这里的粟米、粗盐、干豆和伤药。”

“也好,买点这个时代的东西,也好掩人耳目。”

“咱们逃荒总不能提着东西走,最好也有辆牛车。”

“你想多了,还牛车?你看看咱村里还剩几头牛?现在这种大环境只有城里的富户家里能养得起牛,平头百姓家的牛早就被宰吃了。”

“那买辆板车总可以吧,我记得咱们村不少家都有板车呢,板车不打眼。”

“买个二手的?我这里有工具,买回来我改造一下,白天拉货,晚上睡人。”

……

一整个下午,一家人就这么盘腿坐在炕上给空间里的东西做规划,给逃荒要买的物资出主意。

夜幕降临,屋外热浪依旧,村西头的树早就被人砍光了拿回家烧柴,所以他们连知了的叫声都听不到。

“赶紧睡吧,”李月兰轻声道,”明儿你们还要赶早。”

寅时三刻,天还黑得像泼了墨。

谢锋已经蹲在院子里打了一遍军体拳。

谢秋芝把发簪分成两份,五支装在布袋里准备典当,剩下的放回空间,现在还不知道行情,先拿五支簪子试试水。

三人在手电筒的光线下吸溜了半碗西红柿汤面,谢秋芝没舍得放鸡蛋,只放半个西红柿,汤头微红,看起来还挺有食欲。

又给李月兰和谢文把剩下的面倒进饭盒,留了一包苏打饼干和干净的水,想了想谢秋芝还是不放心,万一他们去县城赶不及回来,那他们两个守家的不得饿肚子干等着,想了想,又留了一包牦牛肉干,这个不仅能顶饿,还不容易放坏。

“路上不太平,”谢锋把电棍别在后腰,外面罩上那件全是补丁的破褂子,”我走前面,秋芝走中间,老爸你断后。”

三人踩着夜色出发时,村里还静悄悄的,只有几户人家的窗户透出微弱的灯光,那是连夜都在准备逃荒物资的人家。

山路比想象的更难走。干裂的土路像龟壳般凹凸不平,三人在村里可以光着脚走路,但是已经出了村子,在光脚走路,谢秋芝第一个顶不住,饶是脚底板的茧子再厚也会不小心踩到碎石。

他们都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出了村就麻利的换上了自己的鞋子,谢秋芝的米色运动鞋刚上脚就发现自己走路都有劲了。谢锋穿的是自己的驼色马丁靴,谢广福家里皮鞋比较多,运动鞋更是少得可怜,只能套上谢文的白色跑鞋,担心鞋子颜色太突兀,三人拿起路上的土往鞋面蹭,直到鞋子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几乎和泥土颜色一致后才放心下来。

毕竟在大家都穿草鞋和布鞋的时代,他们脚上的鞋子过于异类了,必须要做好掩饰,也幸亏这个时代的服装讲究裙长到脚面和下摆外张,走路时只需正常迈步,不踢裙角,就不会有人注意到。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