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文学
一个火热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各朝代的帝王们看着这段介绍,彻底坐不住了。

朱元璋咂咂嘴:“这卫子夫,哪是嫁女儿?这是给汉朝送了个‘麒麟阁’啊!” 卫青、霍去病、霍光,随便一个都是能定国安邦的人物,偏偏全是一家的。

刘邦也看得直点头:“老刘我当年娶吕雉,虽说也帮了不少忙,可跟这卫子夫比,差远了!这才叫‘最强嫁妆’!”

嬴政望着天幕,眼神复杂。他的后宫嫔妃,多是政治联姻,从未有谁能像卫子夫这样,不仅自身贤德,还能为王朝输送如此多的顶尖人才。

“汉武……好福气。”嬴政低声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视频还在继续,旁白总结道:【从歌女到皇后,卫子夫的一生,是传奇。而她带给汉朝的,远不止一个安稳的后宫——卫青保家卫国,霍去病扬威大漠,霍光延续中兴。这,才是史上最‘硬核’的嫁妆,是汉家最璀璨的星光!】

刘彻站在未央宫前,望着天幕上“汉家星光”四个字,胸口剧烈起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看向卫青,又想起那个还没进宫的霍去病,再想到未来的霍光……一股豪气从心底涌起。

“好!好一个卫子夫!好一个汉家星光!”刘彻放声大笑,“传令下去,赐皇后卫子夫黄金百斤,锦缎千匹!”

他要让卫子夫知道,她的付出,她的家族,值得这份荣耀。

天幕之下,其他帝王们看着刘彻那副与有荣焉的样子,心里酸溜溜的。

李世民对着房玄龄道:“朕的后宫,是不是也该……多留意些有‘潜力’的女子?”

房玄龄嘴角抽搐:“陛下,这……看缘分?”

林远夹起一颗撒尿牛丸,咬了一口,汁水流了满嘴,他一边擦嘴一边笑道:“这卫子夫一家,是真的猛。汉武帝能有这么多大杀器,难怪能把匈奴按在地上打。”

他吃得开心,没注意到,因为这个视频,汉武帝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培养霍去病,而其他朝代的帝王,看自家后宫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火锅的热气氤氲了林远的眼镜,他摘下擦了擦,继续划着视频。

天幕上,关于卫子夫“最强嫁妆”的讨论还在继续,弹幕滚动得飞快:

“说真的,看着卫子夫这嫁妆,我都产生了‘我要是刘彻我也行’的错觉……卫青、霍去病、霍光,这配置,换谁不能打穿匈奴?”

“+1,这哪是嫁皇后,这是送了个‘王炸’组合啊!”

“不过也得说刘彻会用人,换个昏君,估计卫青还在放马,霍去病还在玩泥巴……”

刘彻看着这些评论,先是得意地哼了一声——那是自然,朕的眼光岂能差了?但看到“我要是刘彻我也行”,又忍不住瞪了天幕一眼:“一群无知鼠辈,若非朕知人善任,给他们机会,他们焉能有今日成就?”

【尤其是刘彻晚年‘发猪瘟’(注:网友对汉武帝晚年多疑、爆发巫蛊之祸的戏称)时,卫子夫虽身处漩涡,却也以自己的方式,守住了卫氏最后的风骨——拒绝受辱,自尽明志,不拖泥带水,颇有其弟卫青之风。】

看到这段,老年的刘彻脸上的得意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复杂的刺痛。

晚年的巫蛊之祸,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卫子夫的死,更是他后来午夜梦回的悔。天幕的评价虽带调侃,却也点出了卫子夫的刚烈。他沉默着,没再说话,只是望着天幕的眼神,多了几分怅然。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当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出现在天幕上时,整个大汉,乃至所有朝代的武将,都感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好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此等壮志,当浮一大白!”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望着天幕,眼中满是激赏与惋惜:“如此少年英雄,胸怀天下,可惜天不假年……若能让他活至壮年,我大唐的疆域,或许能再扩千里!”

【元光六年,汉武帝拜卫青为车骑将军,首次出征匈奴。汉军兵分四路,其余三路或败或退,唯有卫青一路,率万骑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斩首七百,大胜而还!这一战,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汉匈战争的转折点!】

天幕上闪过龙城之战的简笔画:卫青率领骑兵,如黑色闪电般冲破匈奴营地,匈奴人惊慌逃窜……

“好!”未央宫前,刘彻猛地击掌,“就是这一战!朕还记得,收到捷报那天,朕彻夜未眠!”

卫青站在一旁,想起当年出征的场景,眼神锐利如旧:“那一战,弟兄们憋着一口气,就想让匈奴知道,我大汉儿郎,不怕他们!”

满朝文武看着卫青,眼睛都在发光。尤其是那些武将,恨不得立刻就提刀上马,跟着卫青去冲锋陷阵。

连文臣们都按捺不住了。

一个文官出列,对着刘彻躬身道:“陛下!臣虽为文臣,却也习得些许武艺,愿随卫将军出征!刀枪剑戟,臣也能耍上一二!”

另一个文官连忙附和:“陛下,臣虽不善打斗,却懂地理风水,可随军指引方向,探查地形!”

“陛下,臣嗓门大,可在阵前喊话,震慑敌军!”

理由千奇百怪,归根结底,都是想跟着卫青沾光——天幕都说了,跟着卫青打仗,能青史留名,还能封侯!这等好事,谁不想抢?

刘彻看着这群平日里舞文弄墨的文官,此刻竟争着要去打仗,又好气又好笑,最终摆摆手:“行了,都回去各司其职!卫将军出征,自有将士随行,用不着你们添乱!”

【元朔六年夏,卫青派霍去病为票姚校尉,率轻骑八百,脱离大军,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寻歼匈奴主力,斩杀包括单于祖父在内的两千余人,俘虏单于叔父,一战成名,封冠军侯!】

视频里的霍去病,骑着快马,身后跟着八百骑兵,像一把尖刀,狠狠插入匈奴腹地,来去如风。

“好个霍去病!”刘邦在长乐宫看得眉飞色舞,他本就喜欢这种勇猛无匹的少年郎,此刻更是激动得像个猴子,在殿里来回乱跳,“这才是我汉家儿郎的样子!打得好!打得妙!”

他对着天幕,仿佛在跟卫青、霍去病对话:“好孩子!都是好孩子!给咱老刘家长脸了!” 那股子与有荣焉的得意,恨不得钻进天幕里,给这俩后辈拍拍肩膀。

【卫青晚年,自知大限将至,强撑着病体,穿上朝服,入宫见汉武帝。从宫门到未央殿,沿途的羽林军将士见他过来,纷纷单膝跪地,右手抚胸,齐声低呼:“大将军!”】

【没有命令,没有刻意安排,这是羽林军自发给这位为大汉征战一生的将军,行的最高军礼。他们中,许多人曾是卫青的部下,更多人是听着他的传奇长大,他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军神”。】

天幕上的画面,是夕阳下,卫青穿着略显宽大的朝服,步履蹒跚却腰杆挺直,走在夹道跪拜的羽林军中间。每一声“大将军”,都饱含着敬重与不舍。

未央宫前,刘彻看着这一幕,眼眶微微发红。他仿佛已经预见了那一天,那个陪他征战半生的卫青,终将离他而去。

“卫青……”刘彻低声唤着这个名字,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满朝文武,无论文臣武将,此刻都沉默着。他们从这短短一段描述里,看到了卫青的威望,看到了一个武将能得到的最高荣耀——不是封侯拜将,而是军心所向,是后世敬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