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暑气终于被清凉的夜风驱散,虫鸣在院子的各个角落重新奏响协奏曲。
孩子们均匀细小的呼吸声从主卧和儿童房里传来,给这方小院增添了几分安宁。
客房的门虚掩着,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苏婉清已经安顿睡下,沈念安给她掖好被角,轻轻带上了门。
月光如水银般倾泻而下,将前院连廊的青砖、水井的轮廓、以及后院那片无边无际的荒草海洋,都镀上了一层朦胧的清辉。
沈念安没有点灯,她独自站在连廊下,手里拿着一个用旧报纸裁订的小本子和一支削尖的铅笔。
夜风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拂过她的发梢,也吹散了白日里的一丝疲惫。
她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缓缓扫过眼前这片属于她的“疆域”,一种沉甸甸的、混杂着责任和无限憧憬的情绪在胸中涌动。
母亲出院了,要养身体;三个孩子要吃饭穿衣,这个家,需要更坚实的根基。
光靠霍沉舟让小张送来粮油和钱,她即使精打细算,终究还是紧巴巴的。
后院那片疯长的野草下,是沉默的土地,是能长出粮食和蔬菜的希望。
深吸一口气,沈念安踏出了连廊,鞋底踩在松软的泥土上,发出细微的窸窣声。
她没有去后院,而是先来到了前院。
前院不大,形状也不甚规整。
“得把路留出来。”沈念安低声自语。她用脚步仔细丈量着,从低矮的院门口到客厅,大约七八步的距离。
她蹲下身,捡起一块半埋在土里的碎砖头,在月光能照亮的湿润泥土地上,用力划出一道清晰的直线,标示出通道的边界——大约一米宽。
这条通道,就是进出的“主干道”。
通道划好,剩下的空间就清晰了。通道的左边,是一块相对方正的空地,右边则狭长一些,紧挨着连廊的墙根。
沈念安再次蹲下,用小砖块沿着通道的直线边缘,在左右两边分别划出长方形的轮廓,像在土地上勾勒未来的版图。
左边大约能划出七八平米,右边窄些,也有五六平米。
这加起来十几平米的前院“自留地”,就是未来葱蒜、小青菜、韭菜这些日常小菜的乐园了。
她用小石块在划好的菜畦轮廓里戳了几个点,算是标记。
做完这些,她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目光投向月光下更显幽深广阔的后院。
推开那扇连接主卧和儿童房的小走廊尽头的木门,一股更浓郁的、带着泥土腥甜和植物腐败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
半人高的荒草在夜风中起伏,如同黑色的海浪,发出连绵不绝的“沙沙”声,一直蔓延到院墙根下。
角落里那个简陋的旱厕,在月光下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
沈念安没有犹豫,踏进了这片荒芜的“海洋”。
脚下的泥土比前院更松软,也更湿润,踩下去微微下陷。
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凭着白天的记忆和月光的指引,用脚步仔细丈量着这片土地的尺寸。
从院墙这头走到那头,大约二十多步,宽的地方有十几步,窄的地方也有八九步。
她心中默默计算,去除边角和预留的道路,能用来耕种的土地,差不多有五十个平方!这在前院那点“自留地”面前,简直是片广袤的“田野”!
她蹲下身,拨开一丛茂密的狗尾巴草,露出下面的泥土。
月光下,泥土呈现深褐色,捏在手里,湿润、细腻,带着点黏性,但不算板结。
她抓起一把土,凑到鼻尖闻了闻,是肥沃的泥土特有的、带着点腥气的芬芳。
她又抬头看了看天空,后院没有高大建筑遮挡,视野开阔,白天想必日照充足。
“好地方!”沈念安心中一定,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蓝图在她脑海中迅速铺开。
后院的东西两侧,靠墙根的位置,光照相对弱些,但空间足够。
她用小砖块在两边的土地上各划出一个大圈。
“这里,种果树!”她低声规划着。
桃树?春天能看花,夏天有桃子吃。
枣树?好养活,结的枣子又甜又能存放。易成活,结果子,还能给孩子们解馋遮阴。
果树下,月光被枝叶过滤,斑斑驳驳。她又在果树圈的阴影里划出几块小区域。
“种菠菜、香菜、小葱……这些喜阴的菜。”她盘算着。
后院中央,是大片阳光最好的“黄金地段”。
她用砖块划出几道笔直的平行线,划分成几垄整齐的“田”。
“这里,阳光足,种西红柿!红彤彤的挂满架!”想到那场景,她嘴角忍不住上扬。
“黄瓜要搭架子,爬得高高的,结满了翠绿的瓜条……豆角也要搭架,一串串垂下来……”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夏秋时节,这片土地上生机勃勃、瓜果累累的景象。
规划到角落,她的目光落在了紧挨旱厕的那一小片荒草特别茂盛的地方。
霍嵘抱着玻璃罐、趴在草丛里专注寻找小虫子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她心中一动,用砖块在那片区域的边缘划了个不太规则的圈。
“这里,给嵘嵘留着。他的‘昆虫观察区’,不种菜。”她特意留出了这片“自然保护区”,尊重孩子小小的热爱。
规划完种植区,她开始盘算实际的问题。
用什么围菜畦?前院小,可以用后勤处废弃的碎砖头垒起来,整齐又可以关鸡鸭(如果以后养的话)。
后院大,全用砖不现实,或许可以砍些竹子或树枝插一圈篱笆?
豆角、黄瓜架子,也需要不少竹竿……种子从哪里来?
后勤处能领到些白菜萝卜籽就不错了,西红柿、黄瓜这些“金贵”种子,恐怕得去集市上碰碰运气,或者用攒下的鸡蛋跟老乡换?
肥料……是最大的难题。
光靠这点薄土肯定不够。得想办法积肥!在院子最偏僻的角落挖个坑,把厨余垃圾、草木灰、甚至……她目光扫过旱厕,得想办法处理……这些都沤起来。这又是个又脏又累的大工程。
想到开荒的辛苦——要弯腰弓背地拔草、翻地、捡石头,汗流浃背,手掌磨出血泡……沈念安下意识地揉了揉自己的腰。
但这点辛苦,比起即将收获的丰饶和自给自足的踏实感,又算得了什么?
她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绿油油的菜苗破土而出,看到了挂满枝头的果实,看到了孩子们啃着脆甜黄瓜的笑脸,看到了冬日里腌渍好的咸菜疙瘩……
规划告一段落,沈念安的目光又扫过前院和后院。
她特意在连廊下靠近前院菜地的地方,留出了一小片平整的青砖地。
“这里是玥玥和娃娃‘过家家’的地方。”又在后院规划的两棵果树之间,留出了一片相对平整的空地,“这里,是孩子们的‘秘密基地’,可以玩泥巴,可以看嵘嵘的虫子。”
想到霍玥看到小花圃时可能亮起的眼睛,沈念安又在前院靠近连廊墙根、阳光最好的地方,划了一个小小的、心形的圈。
“这里,给玥玥种几棵指甲花、太阳花,让她自己浇水,看着开花。”小女孩,总该有点属于自己的浪漫。
夜更深了,月光更加清亮。
沈念安拿着画满了线条和符号的小本子,轻手轻脚地回到了连廊下。
她没有惊动任何人,点亮了那盏煤油灯。温暖的光晕再次笼罩住连廊的一角。
她拿出霍沉舟送来的、洁白厚实的素描纸,还有那盒如同彩虹般绚丽的彩色铅笔。
在煤油灯昏黄而温暖的光线下,沈念安深吸一口气,让丈量土地、规划蓝图的激情沉淀下来,化作笔尖的温柔。
她先用一支浅棕色的彩铅,流畅地勾勒出院子的轮廓:低矮的土坯院墙,中间的双开木门,古朴的连廊,角落的水井。然后,是规划。
前院:她用翠绿色的彩铅,清晰地画出了那条从院门通往客厅的笔直通道。
通道左右两边,用整齐的方格填满生机勃勃的嫩绿色,代表规划好的菜畦。
连廊下,一个小小的、用粉色点缀的心形花圃格外显眼。
后院:东西两侧,她用深绿色的彩铅画出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轮廓(桃树和枣树),树下是浅浅的、代表耐阴蔬菜的嫩绿。
院子中央,几垄深绿色的菜地整齐排列,上面用鲜红的彩铅点出圆圆的西红柿,用翠绿画上长长的黄瓜和豆角藤蔓(旁边还细心地画了竹竿搭的架子)。
角落那个不规则的圈,被她用浅褐色轻轻涂抹,旁边画了一只小小的、线条可爱的甲虫,代表霍嵘的“昆虫保护区”。
果树之间预留的空地,被她画上了两个简笔的小人儿在玩耍。
整幅规划图充满了童趣和勃勃生机。
飞舞的彩蝶(用明黄和天蓝点缀),挂在枝头的累累果实(鲜红的桃、青红的枣),树下奔跑的小人(霍铮带着霍嵘霍玥),还有连廊下,一个支着画架的、长发飘飘的侧影(她自己)……色彩明快,线条生动,将艰苦的开荒种菜,描绘成了一幅充满希望和田园诗意的美好画卷。
画完最后一笔,沈念安放下彩铅,轻轻呼出一口气。
她看着画纸上那个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未来小院,嘴角噙着温柔而满足的笑意。
月光和灯光交织,在她低垂的眼睫上投下淡淡的阴影。
她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后院那片月光下的荒草,在夜风中起伏,仿佛在无声地回应着她的蓝图。
前院水井的轮廓沉默地伫立着。
规划图如此美好,但要把这蓝图变成现实,还需要多少汗水?多少力气?那些急需的种子、竹竿、肥料……又该从哪里变出来?
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跃了一下,将沈念安凝视着荒草院的侧影投在土墙上,拉得很长,带着一种沉静的、蓄势待发的力量。
她轻轻抚摸了一下画纸上那片鲜红的西红柿,指尖传来彩铅颗粒的细腻触感,仿佛已经触碰到了未来那份沉甸甸的、带着泥土清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