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飞船的信号再度传来,频率虽仍维持在11.3 – 7.8 – 2.5的框架,但节奏发生了变化。 他用手指在控制台边缘敲出来:三短,两长,再加一短。矿工的暗号里,三短两长是“通道安全”,多出的那一短,没有对应口令。他低头看温度曲线,散热系统撑到现在,内部积热已经接近极限。他掏出笔,在一块金属片上写下“47分钟”,然后把片夹进战术背心内袋,压在母亲留下的镯子下面。
推进杆推到15%,飞船缓缓加速。灰雾在舷窗外流动,颜色越来越红,像是被什么东西从内部点燃。他没再看仪表盘,而是拆开工具包,拿出酸液瓶。瓶身还有些温热,液体晃动时发出轻微的黏滞声。他拧开盖子,滴了一滴在废弃的线路板上。
液体顺着铜线边缘蔓延,不像普通腐蚀那样乱窜,而是沿着导电路径分叉,形成类似树枝的纹路。他盯着看了几秒,忽然把线路板翻过来,用金属片刮掉背面的绝缘层。底下露出的金属表面,已经被酸液蚀出一层细密的沟槽,像人工雕刻的散热鳍。
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
如果能在船体外壁制造类似的导热结构,哪怕只是局部,也能把积聚的热量分散出去。不一定能撑太久,但或许能换来关键的几分钟。
他抓起工具包,打开右舷维修口。外舱盖刚掀开一条缝,热浪就扑进来,带着金属膨胀时特有的焦味。他把酸液瓶绑在一根伸缩杆上,小心翼翼探出去。瓶口对准外壁涂层,轻轻一挤。
酸液接触到高温金属的瞬间,冒出一股白烟。涂层开始剥落,露出底下的合金层。他控制着剂量,一点一点往下滴,让腐蚀沿着预设方向延伸。沟槽慢慢成型,像人工刻出的导流槽。
突然,剥落的涂层下浮现出一层银灰色的薄膜。不到一毫米厚,贴在金属表面,像是船体出厂时就埋进去的。他用金属片轻轻刮了一下,薄膜没破,反而泛起一层微弱的蓝光,持续了两秒才消失。
他愣了一下,立刻意识到这东西不是原装部件。走私船不会用这种材料,联邦的船也用不起。他迅速收杆,关上维修口,回到驾驶位,调出能源面板。
右舷的温度曲线开始下降。
不是因为散热系统恢复,而是船体本身的热传导效率变了。那层薄膜在吸收热量,然后以某种方式散逸出去。他盯着数据看了五秒,立刻拆下主控柜面板,找到右舷供电线路的主节点。
他把酸液滴在一块备用硅片上,等腐蚀出理想的分形结构后,用金属夹子把它卡进线路接口。接通瞬间,控制台闪了一下,散热鳍片自动弹开一条缝,风扇重新启动。
有效。
他没停,继续在其他关键节点做同样的处理。每改一个点,温度就降一点。二十分钟后,内部积热从临界值回落到安全区。他靠在座椅上,喘了口气,才发现后背已经被汗浸透。
就在这时,控制台发出一声轻响。
不是警报,也不是信号提示。像是某个封闭回路突然接通了。他抬头看去,那块老式芯片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插回了插槽,表面的波纹状刻痕正在缓慢流动,频率和神秘飞船最后一次信号完全一致。
他伸手去拔,芯片纹丝不动。
几秒后,芯片停止发光,插槽自动弹出。他拿出来翻看,背面多了三道新的刻痕,排列成三角形。他认得这个符号——在锈铁星黑市里,这是“物资舱”的标记,通常用来标注隐藏货舱的开启方式。
他立刻调出飞船结构图,在右舷外壁对应位置搜索。果然,在靠近引擎舱的夹层里,有一个未登记的密封舱室,体积不大,但结构独立。他用工具包里的探针接入外控接口,输入三角形坐标。
舱门开启的瞬间,一股冷气喷出来。里面只有两样东西:一卷银灰色的涂层材料,标签上印着一串数字,“11.3-7.8-2.1”;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黑色方块,表面没有任何接口,但边缘刻着和母亲银镯上一样的纹路。
他把涂层材料拿出来,重量很轻,像是某种复合金属箔。标签上的数字,正是神秘飞船最初发送的频率。他把方块翻过来,底部有一行小字:“激活需同步心跳频率”。
他没再碰它,而是把材料卷好,塞进工具包。现在不是研究的时候。他重新检查了一遍改装过的线路,确认散热系统稳定运行,然后调出航线图。
前方的灰雾已经变成深红色,像是整片空间都被点燃。辐射强度还在上升,但飞船目前的状态能撑住。他看了眼燃料表,30.1%,足够穿越这片区域。
他把推进杆推到18%,飞船开始加速。舷窗外,那条被神秘飞船标记出的“黑线”越来越清晰。他没再回头。
就在飞船驶入辐射带最窄处的瞬间,控制台角落的酸蚀痕迹,突然浮现一行字:“抗辐射涂层活性提升至87%”。